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20110418馬太福音26章31-46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丁道爾聖經注釋/網路>

26:31 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新》都要跌倒:不只是彼得,而是所有十一個使徒(猶大較早時已退席,約13:30)。「跌倒」的意義在彼得否認主(26:69-75)及其他門徒驚惶逃走(26:56)的事上可以看出。

   《馬》主耶穌在地上傳道時,一直忠心地提醒門徒關於前面要走的路。祂現在告訴他們,說他們那夜會與祂分散。他們一旦看見暴風狂吼,便戰慄不已。爲要保存性命,他們都離棄他們的主。撒迦利亞的預言將要應驗:“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亞一三7)

  《丁》“跌倒”如直譯可作“被絆倒”,五29-30;十一6;十三21、57;十五12;十八6-9;二十四10都用過這個動詞(見這些章節,特別是十一6和十八6-9)。它是“聞道則信”的反面。“為我的緣故”是說耶穌所受的苦難會“使門徒跌倒”,他們的動搖不是因為貪生怕死,而更是因為對耶穌受苦的根由領悟不了。彌賽亞及其門徒那種集苦難凌辱於一身的遭遇,早為先知所預言而記在撒迦利亞書十三7裡了,其含義隱晦,可視為撒迦利亞書第九至十四章描繪那卑微被棄的彌賽亞──世人之牧者君王的其中一個景象。撒迦利亞書十三7-9說神的牧人受神刀劍的擊打,祂的羊群便分散了,但在這之後,他們之中有三分之一經煉淨,將要成為神的新子民。由此可知,彌賽亞的受難對其門徒(即群羊;參路十二32)的打擊實在是非同小可,但總有一天他們會建立起自己的彌賽亞群體。

26:32 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

   《馬》然而祂留下盼望給他們。雖然門徒因離棄主而羞愧不已,但主卻永不離棄他們。祂從死裏復活後,便在加利利與他們相遇。好一個奇妙的、永不失信的真朋友!

  《丁》這又是一句對復活的預言(參十六21等處),也是第一次提出受難之後將和門徒重見。在二十八7、10,這句話還要重提,到二十八16-20離散的羊群重新聚集在加利利,這話應驗了。“要在…以先…去”可能仍被理解為牧人率領羊群的形象(參二9同一動詞);不過希臘文中的動詞proago還有先去的意思(如十四22;二十一31),第二十八章的故事中用的正是這後一個意思。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往加利利去的時候,耶穌的身體已不是一具死屍,待他們到加利利,他們將要看到死而復活的主已經在那裡等著他們了!

26:33 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

   《馬》33~34:彼得莽撞地衝囗而出,保證必不離開主,他永不會這樣做。耶穌指正他說的“永不”:“今夜……你要三次不認我。”在雞叫之前,這輕舉妄動的門徒將要三次不認他的主。

  《丁》33~35:關於認不認耶穌的思想,請參看十32-33注釋。彌賽亞被釘在十字架上,對於跟從祂的門徒來說,面前擺著兩條選擇:或守己而不認主,或捨己而認主(十六24)。彼得(並其他門徒,35b節)尚未認識到這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抉擇,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但是耶穌更清楚祂的門徒將要承受的內外壓力,祂第31節的話便是根據這點而說的。馬太談到雞叫時略去了馬可的雞叫“兩遍”(路加、約翰亦然),這是馬太行文不求過細的一貫風格。大家知道,公雞報曉是有固定時刻的,第二遍雞叫(大約凌晨一點半)對人們計時來講是最為重要的,這裡說的就是那遍雞叫。

26:34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新》雞叫以先:可能是指羅馬人的夜間第三更(半夜至凌晨三時,見14:25註釋;又見可13:35)。或可能就是指清晨雞啼時。

26:35 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

   《馬》彼得仍然堅稱他對主忠心不二,說他情願與基督同死,也不會不認祂。眾門徒都齊聲效忠。他們所說的都是真心肺腑之言,只不過他們不曉得自己的心。

26:36 耶穌同門徒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他們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到那邊去禱告。」

   《新》客西馬尼:此名意思是「榨油坊」,即榨橄欖成油的地方。

   《啟》客西馬尼:是耶路撒冷城外橄欖山側的一個小園。

   《馬》36~38:到了客西馬尼(意思是橄欖桶或橄欖壓榨機)園,耶穌吩咐十一個門徒中的八個坐在那裏等候祂,然後帶了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走進園裏去。這是否表示不同的門徒,他們能夠分擔救主的痛楚也不一樣?

  祂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祂坦白告訴彼得、雅各和約翰,祂心靈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聖潔無瑕的主,預見自己將要爲眾人獻上作贖罪祭,難怪祂的聖潔的心突然憂傷,這種痛實不足爲外人所道。滿有罪污的人,又怎能想到主的心情──無罪的主爲我們成爲罪?(林後五21)

  《丁》客西馬尼(希臘文,意為“油榨”)是一座“園子”(約十八1),顯然是橄欖山上的一座橄欖園,是耶穌平時和門徒常聚之處(約十八2;參路二十二39-40),逾越節時,他們露宿的山坡可能就是這裡(參6、30節),所以猶大很清楚到哪裡可以找到他們。其實耶穌若想搞垮猶大的計畫,只須另選一處過夜即可,但耶穌無意這樣做,請看23節。

26:37 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

  《丁》37~38:昔日隨耶穌上高山見耶穌改變形像(見十七1)的就是這三個門徒,這次耶穌仍要他們三個陪同。耶穌作這一選擇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三人曾宣佈決心與祂共患難(二十22;二十六35);現在他們只是被召來與祂共同準備,但已經承受不住了。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這個翻譯未能充分表達希臘原文中這個動詞包含的大悲大戚。我心裡甚是憂傷(也不足以表達希臘詞perilypos悲傷之深重;參可六26)是詩篇第四十二至四十三篇副歌(一位苦難中的義人仰望神的哀歌)七十士譯本的重複,那裡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幾乎要死自然是表示祂傷痛之烈(如:拿四9),但也可能暗指祂之所以如此悲傷是因為祂的死期近了。在此悲痛哀傷之時,耶穌十分願意有門徒陪伴(馬太特加上和我一同幾個字以表達祂這種心情);神的兒子竟然需要三個漁民小子的“精神支持”(儘管至終失望,40節)──這真是“道成肉身”所形成的矛盾現象中最重大的例證了。

26:38 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26: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新》杯:象徵極深的憂傷和痛苦。這裏是指當那一位無罪的為我們成為罪(即贖罪祭),以致聖父轉臉不看祂的痛苦而言(見27:46;林後5:21)。

   《馬》無怪祂離開三個門徒,在園裏稍往前走。無人能分擔祂的苦楚,更是無人像祂這樣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我們不要以爲主的祈禱表示祂不願意受死,或想出爾反爾。我們當記得祂在約翰福音十二章27至28節所說:“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爲這時候來的。父啊!願你榮耀你的名。”因此,祂祈求苦杯或許可以離開祂,並不是指祂祈求不上十字架。因爲,祂正是爲此而來到世上的!

  這個禱告是修辭性的,意思祂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想教導我們一個功課。耶穌確實在說:“我父,假如有別的方法,使不虔敬的罪人能得救,而不用我上十字架,請你現在告訴我吧!然而無論如何,我希望你知道,我只渴望順從你的旨意。”

  神有回答嗎?沒有;天上沉寂無聲。默然寂靜,顯示神別無他法,稱罪人爲義,只有讓基督──無罪的救主──受死,爲我們作代罪羔羊。

  《丁》人們常常在耶穌面前俯伏在地(十七6;參路五12;十七16),而這是聖經記載中耶穌唯一的一次俯伏在地。這表示祂強烈需要向父神禱告。“我父啊”這一聲發自肺腑的呼叫(參六9;十一25-27)將前面的描述所給人產生的卑怯感完全驅散,代之以神子對父的感情上的親密交流和子願時時遵父旨意的順服。問題不在於耶穌是否應該接受神的旨意,而在於神的旨意是否要求必須承受這令人戰慄的苦杯(見二十22),抑或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所以,這節禱告辭裡交織著兩種心情:明確的祈求和這祈求不被應允時的順從。我們在禱告中往往只知一味要求,真應效法耶穌的榜樣。關鍵在於要認清神的旨意的範圍。耶穌的禱告是在探索神旨意的範圍,絕對無意超出祂旨意之外。

26:40 來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

   《馬》40~41:祂回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著了。他們的心靈願意儆醒,然而肉體卻軟弱。當我們想到自己的禱告生活,便不敢責備他們。我們投入睡夢中,多過專心祈禱;當儆醒祈禱時,我們的心卻遊蕩四方。有多少次,主向我們說話,就如祂對彼得所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丁》40~41:警醒即“保持清醒”,在這裡和第38節裡都是這個意思。三個門徒面臨的迷惑就是不認耶穌(31-35節),而他們現在不能隨耶穌一同準備迎接苦難,就是他們將來經不起考驗的原因。耶穌每次都“見他們睡著了”,這自然是直義。然而,試比較警醒一詞在二十四42-43和二十五13中的轉義,便可以肯定馬太在第41節也是告誡大家,這警醒二字的意義遠不只是在此關鍵時刻保持清醒。肉體的軟弱是基督徒的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因此需要時刻警惕,並按照耶穌在六13所教誨那樣認真禱告。

26:41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26:42 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馬》主第二次又去禱告;表示願意順服父的心意。祂願意喝苦杯,承擔一切的罪而死。

  在祂的禱告生活中,祂必須單獨禱告。祂教導門徒禱告,也在他們面前禱告,但卻從沒有與他們一起禱告。祂有獨特的位格,也肩負著獨特的工作,這使別人無法在禱告生活中分擔祂的軛。

  《丁》耶穌第二次的禱告比第一次“更進一步”,第39節的探問式的請求“倘若可行”,已轉變為堅定的願祢的旨意成全。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有三處與主禱文一致,這裡重複六10的話是第三處的重複(前兩次為第39節與六9用詞一致:“父”,和第41節與六13的一致)──耶穌實踐出祂對門徒的教訓!

26:43 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困倦。

   《馬》43~45:祂第二次去見門徒,發現他們又睡著了。同樣,第三次也如是:祂祈禱,門徒睡著了。祂便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

  《丁》43~44:馬太在此記耶穌三次禱告,似有意拿它與第69-75節記彼得三次不認主的後事相呼應:在關鍵時刻跌倒正是彼得未能與耶穌一同禱告的結果。

26:44 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26:45 於是來到門徒那裏,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

  《丁》45~46:大多數現代聖經版本都將第45節耶穌的話當作問句,與第40節的一致。如果像舊版本那樣作命令句處理,則可能有兩種理解:其一是該句必帶有濃重的譏諷口吻;其二是須認為在“睡覺安歇”與第46節的起來之間必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準備的時間已經結束,是開始行動的時候了。我們走吧或許有人以為是要逃跑的意思,但原動詞表示行動,指前進而非後退。耶穌現在要主動迎著罪人走去,因為父的旨意註定要藉他們的手去完成。耶穌在祂整個受難的預言中使用了罪人一詞,可看出祂如此厭惡承受“這杯”的某些原因(37-39節)。

26:46 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

   《馬》門徒與主共同儆醒守夜的機會終於溜走了。賣主的人漸漸走近,他的腳步聲從遠處移近。耶穌說:“起來!我們走吧”──不是逃避敵人,而是面對敵人。

  離開客西馬尼園之前,讓我們再次聆聽主的啜泣,體會祂的憂傷,然後衷心感謝主。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總不能不認主”——對你而言,是一句維持顏面的話,還是真摯的體會……
26:35 所有門徒都說願意為耶穌而死,不會背棄祂,不過在數小時之後,他們全都逃走了。空談是沒有價值的,說獻身基督很容易,但這些話惟有在大逼迫中經過考驗後才有意義。你的信心有多強呢?是否能夠在極嚴厲的考驗中仍站立得穩呢?

我心裡甚是憂傷,快要死了,耶穌你可會明白?
26:37-38 耶穌要面對快將來到的肉身之痛苦、與父神分離和為世人的罪而死,祂感到極度憂傷。這個神聖的計劃已經安排了,但在人性之中,祂仍然會有掙扎(參來5:7-9)。因為祂曾經歷極度的痛苦,所以能夠明白我們的苦楚,祂順服的能力是來自祂與父神的關係,也同樣是我們能力的源頭(參約17:11,15-16,21,26)。

耶穌也蠻可憐的,何要照主的意思?你我不是有很多時候照己意而行嗎?
26:39 耶穌禱告求苦杯離開祂,並不是違抗父神的旨意,其實,是再次堅定自己去完成神的旨意,祂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祂的祈禱顯明祂所受的是極可怕的痛苦,這痛苦比死亡更甚,因為當祂為所有的罪付上贖價時,祂要被迫與神分離。這個“杯”就是這種痛苦和分離。無罪的神子把我們的罪背負在自己身上,把我們從痛苦和與神分離中拯救出來。

苦,有何難?照主意思去吃苦?主我……
26:39 在苦難中的人常常希望知道前景如何,或者希望明白受苦的原因。耶穌知道前面的痛苦,也知道原因,但仍然痛苦掙扎,比我們面對的任何掙扎更厲害。是甚麼叫祂能夠說:“照你的意思”呢?這是堅定信靠神的計劃,在每一步的道路中都祈禱和順服的結果。

門徒在該警醒的時候“睡著”了,你可曾這樣?
26:40-41 耶穌看到彼得沉睡,就提醒他試探快要來臨。勝過試探的方法就是警醒和禱告。警醒的意思是對每個被試探的可能提高警覺,敏感到撒但的狡猾詭計,裝備好靈性來對抗牠。我們最脆弱的地方往往最容易被試探,我們不能單獨抵抗它,必須靠著禱告支取神的能力,使我們可以抵擋撒但的攻擊。

2011年4月18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上帝的美意

願上帝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詩篇67篇1節)

  小時候在兒童主日學,我們常唱這首詩歌:「上帝真美好,上帝真美好,祂牽我手扶持我,上帝真美好。」

  我必須要說我相信上帝真美好,因祂是樂意施恩的上帝。正如詩歌所說的,在我們人生的困境中,祂牽著我們的手,使我們在困難中站立得穩。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祂如此美好?祂的施恩絕對不是我們配得的,祂也不是為了贏得我們的愛和忠心,而對我們這麼好。

  詩人向上帝禱告,祈求得到上帝賜福,「好叫世界因此得知(上帝)的道路,萬國得知(上帝)的救恩」(詩篇67篇2節)。當我們數算每一天的恩典,就可以證實上帝是真美好,真的在乎祂的兒女。要是我們不讚美上帝,這個世界怎麼會知道上帝的美好呢?(詩篇67篇3節)

  我們得到上帝的恩典就當告訴他人祂的美好,千萬不要得到賜福卻不讚美祂。下次,當你領受到上帝的賜福與恩典,不妨找個方式來讚美祂吧!JS

上帝賜下無盡恩典,
我們也應不住讚美;
每日都有祂的美意,
我們福杯時時滿溢。Adams

我知上帝真美好,當讓別人都知道。





-----------------------------------------------------------------------------------------
生命的信念/知信行網上團契

神是我的希望
默然靠主面對不平

經文:詩篇卅七1-11

  人生遭遇不幸之事十常八九,因我們都是活在一個罪惡的世界裡。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平的事,心靈裡總會產生各樣的感受,就如憤怒、憂慮、正氣、希望、絕望等。

  人面對不平的事,最初的反應是憤怒,跟著就會期望神解決,但神若沒有行動的時候,心靈就開始感到痛苦,繼而放棄對神的期望,甚至放棄行善,以自己的行動去反擊對方,可惜所招致的挫敗可能會更大,因此會感到絕望,生命好像沒有出路。

  默然面對一切的不平,是心靈中一股強大的力量,沒有了這種力量,心靈就會像上述的情況,漸漸走上絕望的路。然而,一個人能夠默然,是需要他內在有一份強烈的信念,就是認定「神是我的希望」,他相信神最終必要處理人一切的結果,因為神是一位信實的、公義的神。默然能使人有力量忍耐,控制怒氣,使自己不致犯罪;也基於這份信念,人能在默然中學習察看神的作為與時間,使自己能帶著更強的希望,等候神所成就的。

  弟兄姊妹,面對不平的事,我們能夠默然不是表示無奈,相反我們正在憑信念,在無聲中靜待神公義的彰顯,因為我們相信神就是我們的希望!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