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20100414創世記12章1-9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SDA聖經注釋/網路>

12: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新》說:(編者註:新國際版用過去完成式)亞伯蘭「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徒7:2),神已經對他說過。

  《新》指示你:亞伯蘭必須離開在巴別塔之後已經定型的世界,與神開始一個旅程,去到神所準備的一個更美的世界(見24:7)。

  《SDA》你要離開:從這裏開始亞伯蘭成爲了《創世記》中的主角。這是第一處記載上帝向亞伯蘭啓示,管在徒7:2節中我們知道上帝在此之前至少曾向他顯現過一次。耶和華的話是以命令起頭的,接著是一個應許,最後是一個祝福。上帝向人顯現,都帶有這三個特。只有遵守祂的命令,祂的應許才會應驗,祝福才會實現。人們往往希望分享上帝的賜福,實現祂的應許,但沒想要配合祂的要求。

  《SDA》耶和華的呼召要求亞伯蘭要與過去完全分離。他不僅要離開兩河流域,即吾珥和哈蘭所處的美索不達米亞,還必須放棄家庭的聯,甚至是他的父家,不再回到他的本族本民中去。這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哈蘭和吾珥有著相同的文明和生活水平。當他離開兩河流域而跨越到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時,所有的這一切都將立刻被改變。他前面不再是肥沃的牧場,而是森林茂密的山地。他將不再與親人和具有高度文明的居民生活在一起,而是要在一個文明程度相當低下,特別是宗教方面很敗壞的部族當中寄居。

  切斷與他所愛故鄉的所有聯,對亞伯蘭來說一定不是容易的事。這裏是他一生所生活的土地,其中充滿了美好的聯想。離開故土對一個年輕人來說可能並不困難,但對一個已經七十五歲的人來說,這樣的一個決定並非易事。

  《SDA》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創11:31指出亞伯蘭的目的地是迦南。顯然,上帝一定特別指明迦南地爲他所要前往的地方。這裏(創12:1)沒有提到迦南,但亞伯蘭顯然知道迦南是上帝所希望他去的地方。他是以迦南爲目標出發的(第5節)。保羅在來11:8節中說亞伯蘭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這顯然是指他從今以後將沒有確定的居所,而將成爲一個客旅和外人。從此上帝將天天引領他,而他將永不知曉遙遠的未來將如何。

12: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新》2~3:神對亞伯蘭的應許有七重結構:(1)「我必叫你成為大國」,(2)「我必賜福給你」,(3)「必叫你的名為大」,(4)「你也要叫別人得福」,(5)「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6)「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7)「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藉著亞伯蘭和他的後裔,神最初賜給萬民的福氣(1:28),將要重建並完全應驗。神以後用不同的方式,又向亞伯蘭重述這些應許(12:7;15:5-21;17:4-8;18:18-19;22:17-18),也曾向以撒(26:2-4)、雅各(28:13-15;35:11-12;46:3)和摩西(出3:6-8;6:2-8)清楚講過這些應許。第七個應許在徒3:25被引用來形容彼得的猶太聽眾,他們是亞伯蘭肉身的後裔;又在加3:8,用同一應許來形容保羅的外邦人讀者,他們是亞伯蘭屬靈的後裔。

  《SDA》叫你成爲大國:作爲亞伯蘭離開本家和故土的報償。當他看到自己已不再年輕,而又沒有孩子時,肯定會想這一應許將如何應驗呢?上帝不可能是指由亞伯蘭的人、牧人和看護他羊群的監工組成所應許的國度。亞伯蘭是如何理解這個字的呢?它是不是指人數、或影響力、或在屬靈事物方面的偉大?只有信心的眼睛,專注上帝的應許,才能穿透未來而看到肉眼所不能看到的事物。

  《SDA》我必賜福給你:這一應許既包括屬世的,也包括屬靈的福氣,但主要是指後一種福氣。保羅顯然將因信稱義的福包括在了賜給亞伯蘭的福氣中(加3:8)。

  《SDA》叫你的名爲大:真正的偉大來自遵守上帝的誡命並與祂神聖的旨意合作。巴別的建造者們想要著藐視上帝來傳揚他們的,但他們的名字一個也沒有存留下來。相反的,亞伯蘭的出名只是單純地跟從上帝的引領。亞伯蘭的名現今廣爲人知,有不計其數的猶太人、伊斯蘭教徒和基督徒都曾經在史上揚他,並且至今仍視他爲他們屬靈的祖先。

12:3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SDA》我必賜福:這是上帝賜予亞伯蘭的友誼和恩惠的最高保證。上帝將任何對祂朋友的侮辱和虧待都視爲是對祂自己的侮辱和虧待,並且應許要與他合作,以他的朋友爲友,以他的仇敵爲敵。亞伯蘭是上帝的朋友(雅2:23)。

  《SDA》地上的萬族:(`adamah)的基本含義是土地泥土代和列國都包括在其中。是在人類犯罪後被咒詛(創3:17)。人類起初也是從這地土中被造出來的。因一人的悖逆,咒詛便臨到了這地(羅5:12),現在地上的萬族又都因一個忠心之人的順服而領受上帝的賜福。作爲他屬靈的後裔,今日的基督徒分享著那賜予亞伯蘭的祝福(加3:8、29)。那允諾給他的福氣,最終將使在地上分離的家庭聯合在一起,並將那因罪而臨到地上的咒詛變爲一個對全人類的賜福。對其他先祖和以色列的一切應許,都只是解釋和豐富了上帝向亞伯蘭所做的第一個爲全人類所提供的救贖的應許。

12:4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新》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見來11:8。因著信而肯立時順服,是他一生的特徵(見17:23;21:14;22:3)。

  《新》羅得也和他同去:見13:1、5。最初羅得只不過是受亞伯蘭監護的人。

  《新》年七十五歲:雖然在被召時,亞伯蘭年歲已高,其實他還會再活一百年(見25:7;又見5:5註釋)。

  《啟》神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共有二次。一次是在吾珥城(11:31;徒7:2),一次是在哈蘭;這時亞伯蘭七十五歲,父親已死(11:31-32)。亞伯蘭照著神的吩咐就去了。他一生都生活在對神的堅決信心中,成為他蒙大福的泉源。

  《SDA》亞伯蘭就……去了:亞伯蘭欣然地聽從了耶和華的呼召,沒有任何的爭辯,也沒有提及任何他順從的條件。他就去了

  《SDA》羅得也和他同去:在亞伯蘭所有的親人當中,只有羅得和他的家人願意繼續和他一起前往應許之地。彼得稱他爲義人羅得和一個義人(彼後2:7-8)。他想要他的叔叔那樣順從上帝,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甘心順從了上帝,分擔出行的艱辛和變幻莫測的未來。

  《SDA》年七十五歲:對亞伯蘭年齡的記載,暗示著他前往迦南標著一個新的重要時代的開始。當上帝呼召他去適應一個新國度的生活、氣候和陌生的異國風俗時,他已經年邁了。

12:5 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

  《新》所得的人口:在古代社會中,富人經常有僕人幫助他們看顧牲畜(見15:3;24:2)。並非所有僕人都是奴隸,很多是自願受僱的。

  《啟》迦南:意思是紫紅色之地,因當地人製造紫紅色染料而得名。神賜給亞伯蘭後裔的這片迦南地,是在古代西亞彎月形肥沃地帶的西南端,處於各大文明古國的中央,東有亞述、巴比倫等國,南臨埃及,北望敘利亞和在小亞細亞的赫帝國,西面是地中海,有約帕、推羅等重要海港。在海路上可聯繫歐洲諸國。故此,迦南在文化、商業、政治、軍事、交通上都居樞紐地位。以色列民後來在此發展成為一個強盛民族。迦南地的原居民是含的後裔(9:18;10:6、19),後來被滅。

  《SDA》連他們……的財物:亞伯蘭和羅得的財富主要包括大批的牛群和羊群。亞伯蘭是一個富有的人(創13:2),但他的財富絕不是其宗教生活的阻礙。雖然財富確實會常常使其擁有者難以進入上帝的國度,但財富絕不是一種致命的障礙(見太19:23-26)。當一個富有的人將自身視爲一個上帝的管家,並使用所付給他的財富來尊榮上帝並推進祂的國度時,財富便是一種賜福而不是一種咒詛。

  《SDA》人口(nephesh):當中包含有一些悔改相信真神的人。他們自願投靠亞伯蘭家族,成爲他的手下。聖經中提到亞伯蘭和羅得都有牧人(創13:7)。亞伯蘭後來能夠率318名帶著兵器、訓練有素的手下搭救羅得(見創14:14),進一步證明這些人口都是他的家庭成員(見創14:14節注釋)。

  《SDA》到了迦南地:迦南地不僅包括巴勒斯坦,也包括腓尼基和敘利亞的南部(見創10:19節注釋)。公元前二千年期間的埃及和北敘利亞的碑文,在使用迦南一詞時,所指的就是這個含義。由亞伯蘭要在迦南的南部(示劍、希伯、基拉耳)定居,所以他從哈蘭到迦南的旅程約爲725公。這裏地形特只提供極少的路線,所以他的行程可以基本上確地勾畫出來。大隊人馬離開哈蘭地區以後,一定非常緩慢地沿著巴赫河向南遷移直到幼發拉底河,然後沿幼發拉底河往上遊行走約九十多公,再從這裏跨越近130公的沙漠,才能到達北敘利亞的俄隆提斯河。阿勒坡的大綠洲位幼發拉底河和俄隆提斯河的中間。亞伯蘭在旅程中很可能在這裏休息,並給疲憊不堪的牲畜和人飲水。到達俄隆提斯河之後,他大概是順著該河溯流而上地向南遷移,帶領龐大的隊伍經過了位黎巴嫩山脈和前黎巴嫩山脈之間的敘利亞平原,即現今的貝喀(Beqa),經過俄隆提斯河向北流、利他尼河向南流的分水嶺,沿著利他尼河行走,直到崎嶇峭峻的加利利地帶。

亞伯蘭的行程

  1.亞伯蘭蒙上帝選召離開了故鄉吾珥遷移到了哈蘭。哈蘭也吾珥一樣是一座獻給月神的城邑。

  2.在他拉死後,亞伯蘭聽從上帝的呼召遷移到迦南(創12:1-4)。

  3.先在示劍和伯特利停留了一段時間後,亞伯蘭遷到了尼革或南地。

  4.亞伯蘭因饑荒便投奔埃及的法老。

  5.後來亞伯蘭和羅得回到了希伯附近的地區。從吾珥到埃及再到希伯的旅行路程有二千四百多公

12:6 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

  《新》摩利橡樹那裏:或許見35:4;士9:6、37。在迦南中部的示劍,有一個著名的聖堂;在這些所謂神聖地點,常有一顆大樹成為它顯而易見的特色。但亞伯蘭在該處敬拜耶和華神,並非當地的神祇。

  《啟》示劍:意思是分開,位於迦南中部,是南北交通要道。這是亞伯蘭進入迦南後第一個築壇獻祭的地方,後來成為歷史勝地。

  《SDA》亞伯蘭經過那地:巴勒斯坦在當時森林極其茂密。古埃及文獻描述其道路爲旅行者的噩夢。由先祖所攜帶多的牲畜和人口,隊伍行進的速度可能非常緩慢。在行進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經常地停下來休息。經過加利利之後,他們來到了以斯德倫平原。在那裏已經有許多強大的迦南城邑,諸如米吉多和他納。然後,他們經過了迦密山脈進入了多山的區域,這裏後來成爲了以法蓮支派的領地。他們在這裏做了第一次長時間的停頓,可能是由耶和華告訴亞伯蘭(第7節)說,他已經到達了旅行的終點,就是應許給他的土地。

  《SDA》示劍:(見創35:4等)。該城位一個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間狹長山谷的東部入口處。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點。現今,這裏是一個荒廢了的遺址,稱爲巴拉他(Balatah),在那布魯斯城的附近。考古發掘和文獻證據證明示劍在公元前二千年期間,就是亞伯蘭在其附近安營的時候,曾是一個繁榮強盛的城市。據史料記載,埃及在巴勒斯坦最早的一次軍事遠征就是針對這座城市。一位效忠第十二王朝森烏塞特三世(公元前1878-1840年)的埃及勇士在石版上描述了針對塞克門人(Sekemem)的戰役,並提到當地的亞細亞人被打敗。塞克門是埃及人對示劍的稱呼。當亞伯蘭進入迦南領土的時候,埃及對迦南鄰國施加了極大的影響力。雖然埃及並沒有實際上對迦南在政治上進行控制,但迦南在經濟上卻依賴埃及。埃及在其主要城市中都駐有代表。這些代表保護埃及的經濟利益,並擔任地的迦南統治者的顧問。這就是亞伯蘭來到迦南時的政治狀況。

  《SDA》摩利橡樹:橡樹一詞在這裏可能用泛指的集體概念。。有人認爲這是指一片橡樹林,因爲摩西後來對該地名用了`elon的複數形式,表明摩利不止一棵橡樹(申11:30)。樹林的位置尚未確定,但一定是在示劍的附近,如這節經文和申11:29-30節所示。

  《SDA》摩利:意思是教師。翻譯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古猶太譯經家將其譯爲希臘文hupselen,即崇高的意思。聖經注釋家曾試圖解釋摩利這個名字的意思,認爲這個名字暗示了亞伯蘭知道他要在這裏領受上帝的教誨,或者這片樹林屬一個有名望的教師。

  《SDA》迦南人:如果亞伯蘭以爲上帝會領他進入一個無人居住之地,而不用與他人分享那裏的草場的話,那麽他便是想錯了。可能正是由這種原因聖經中才加了一句: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當亞伯蘭發現自己居住在一群陌生人之中時,他無法將這地認定爲自己的産業(見來11:9、13)。他只能憑著信心去做。

12:7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新》耶和華顯現:耶和華常向亞伯蘭及其他的人顯現,但並非在祂全然的榮光中顯現(見出33:18-20;約1:18)。

  《新》一座壇:凡在亞伯蘭有過值得記念的屬靈經歷之處,他都築了壇,這是第一個(見12:8;13:18;22:9)。他藉此表明迦南地是特別屬於耶和華的(見出20:24;書22:19)。

  《啟》築了一座壇:列祖時代尚無祭司制度,一家之長的父親是家庭的靈性領袖和祭司(比較伯1:5)。亞伯蘭、以撒、雅各(35:1)都這樣做。

  《SDA》這是上帝第三次向亞伯蘭顯現,在迦南則是第一次。其目的就是要安慰他並重新激起他的信心和勇氣。經過漫長而艱辛的旅行,亞伯蘭來到了那應許之地,就是他和他後裔的家園。但他所發現這裏已被迦南人所領。這個信息確認上帝在吾珥和哈蘭所發的應許,向他保證說將按照上帝自己的時間和方式獲得迦南。

  《SDA》賜給你的後裔:整個信息在希伯來文中僅有五個詞。這雖然是上帝最短的啓示之一,但對寄居在異鄉的亞伯蘭來說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語言的簡潔並不與其重要性和價值成反比。需要有極大的信心去相信迦南人會從他們堅固的城邑中被攆走,而他們的國土將賜給一個還沒有孩子的老人。這樣一種應許的實現是如此的令人難以置信,成爲對先祖信心的極大考驗。

  《SDA》一座壇:這塊土地因上帝的臨格而成聖,亞伯蘭將其奉獻作爲崇拜祂的地方。所築的壇和所獻的祭都見證了在天上的上帝,並且默默地向周圍的偶像崇拜發出抗議。亞伯蘭如此公開地表明了他對真神的忠心。作爲一個大家族的主人,他也感到了對其人的責任,就是要讓他們對他所服侍的上帝有一種更完美的認識(創18:19)。

12:8 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新》伯特利:就在耶路撒冷北面,在神古代子民的宗教歷史上,它是一個重要城鎮(如見28:10-22;35:1-8;王上12:26-29)。舊約聖經提到它的次數,僅少於提到耶路撒冷的次數。

  《啟》伯特利:意思是神的殿,位於示劍南約32公里。這是亞伯蘭進入迦南後,第二次向神築壇獻祭的地方。雅各逃離父家,第一個留宿的地方也是伯特利,耶和華在這裏向他顯現(28章)。列王時代,北國的耶羅波安在這裏設立金牛犢祭壇(王上12:28-13:6)。神因此要毀滅伯特利,懲罰罪惡(王上13:1-5;王下23:15-17;摩3:14-15),決不因它具有悠久歷史而姑息。

  《SDA》伯特利:對新鮮草場的需要,亞伯蘭再度向南遷移了三十多公,從示劍的附近遷移到了伯特利的東邊。亞伯蘭在伯特利和艾城之間的一座山頂上支搭帳棚。聖經在這裏用了較晚時期的名稱來稱呼該城。該城在亞伯蘭的時代被稱爲路斯(見創28:19)。這座迦南的城市現今被稱爲貝廷(Beitin),位耶路撒冷北部約十六公的地方。該城在雅各的一生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創28:19;35:1)。這也是約書亞首先征服的迦南城邑之一。在南北分裂的時代,以色列人膜拜偶像的兩大地點之一便在此(王上12:28-29)。學者們將現代的埃特廢丘(Et-Tell)認定爲艾城,因爲兩者的名稱極其相。艾在希伯來文中表示廢墟,而Tell在阿拉伯文中表示廢丘。但這種認定是不可靠的。

  《SDA》築了一座壇:亞伯蘭不論到哪裏支搭帳棚,他都會築一座壇(見創12:7;13:18),並且爲他的家人和生活在附近的異教徒舉行公開的崇拜。雖然崇拜的儀式可能很簡單,主要包括祈禱、獻祭牲,而且肯定還有一個傳福音的呼籲,但蒙亞伯蘭引領認識耶和華的衆多手下一定使這些場合顯得極爲壯觀(見創14:14;18:19)。許多人暗地裏保存著他們的信仰,不敢予以承認,亞伯蘭卻非如此。不論他走到哪裏,他都承認他所信靠和順從的主。他的祭壇點綴著巴勒斯坦的郊野,成爲真神的念碑。尚未惡貫滿盈的迦南人(創15:16)如此便得以與宇宙的創造主相識。而且亞伯蘭的訓誨和榜樣呼籲他們放棄偶像來敬拜祂。世界上第一位國外傳道士亞伯蘭不辭辛苦地周遊巴勒斯坦。不論在哪裏支搭他的帳棚,他都會傳講上帝。以撒和雅各也蒙上帝呼召將他們的一生都花在這片土地上。雖然這些先祖並非始終是真理的光輝榜樣,但迦南人不得不承認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希伯來人的生活方式之間的差異。在他們將來受審判的時候,他們將不得不承認說上帝爲他們預備了所有認識祂的機會。

12:9 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

  《新》南地:(編者註:希伯來文「尼吉夫」Negev,有「南」和「乾燥」雙重意義)這是一片從別是巴向南延伸的荒蕪旱地。在13:14譯作「南」的希伯來字與此地名為同一字。

  《SDA》伯特利並不是亞伯蘭永久的居所。他遷移到了南地,音譯爲尼革(Negeb),這裏至今仍被稱爲尼革。尼革一直是一個半旱的地區,位後來屬猶大國之山地的南部和西南部。從古時起,別是巴就是其主要的城鎮。別是巴位許多商隊路線的交叉路口。亞伯蘭可能感到迦南人所據的山區無法爲他自己龐大的畜群和羅得的畜群提供充足的草場。尼革人煙稀少,而且擁有寬廣的牧場,他覺得這裏似乎更適宜居住。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萬世的祝福,是因一人的順服而踏出第一步……
12:1-3 當亞伯蘭一聽到神的呼召,就憑著信心離開哈蘭,前往迦南。神與他立約,告訴他將要建立一個大國。神還說不單這一族要蒙福,地上萬族都要因亞伯蘭的後裔得福。以色列由亞伯蘭而出,他要跟隨神,並影響與他有邦交的國家。耶穌基督降世拯救人類,也是從亞伯蘭的直系所生,世人靠著祂得以與神建立關係,得到無窮福樂。

神引導亞伯蘭離開,是為了更大的使命。若神引導我時,我……
12:2 神應許賜福亞伯蘭,使他成為大國,不過有一個條件——他要順服神,就是離開家鄉和親友,到神所應許的地方去。亞伯蘭順服了神的旨意,為神所應許的將來更大的祝福而離開家鄉。神可能想使用你作更偉大的事奉,而引導你到別的地方去。不要讓目前安全舒適的生活令我們忽略了神對我們的計劃。

神帶領以色列人所到之地……
12:5 神計劃要建立一個民族,稱為屬祂自己的百姓。祂呼召亞伯蘭離開一個不敬奉真神、又以自我為中心的吾珥城,前往肥沃的迦南地,建立一個以神為中心、注重道德的國家。迦南地面積雖小,卻是以色列歷史的焦點、基督教的起源地,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舊約中有形的祭壇,是神人相遇的地方——我生命中的祭壇,是築在甚麼地方?
12:7 許多宗教都有祭壇,但對於神的子民來說,壇不單是獻祭的地方,更象徵與神相交,紀念與神的相遇。粗糙的石頭和泥土築成的壇會保留在適當的地方多年,提醒人們神的保守和應許。

  有兩個原因使亞伯蘭經常為神造壇:(1)為禱告和敬拜;(2)提醒自己神給他賜福的應許。亞伯蘭若沒有經常更新對神的愛和忠誠,他的靈命就會死去。築壇幫助亞伯蘭謹記神是他生命的中心。恆常的敬拜幫助我們記得神的旨意,並促使我們順服祂。




2010年4月14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幕後工人

「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的用處。」(羅馬書12章4節)

  當我自己塗指甲油時,我開始為我的右手抱屈。右手做了很多工作,但顯得光彩照人的卻是左手。我的右手輕鬆地將左手的指甲塗上指甲油,但是我的左手卻不靈光,不能同樣地回報右手,結果我右手上的指甲油總是塗得又花又亂。可憐我右手做了最好的工作,但卻讓能力差的左手得到所有的讚美和榮耀。

  就在塗指甲油時,我想到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的教會有許多弟兄姊妹,他們擅長於幕後預備的工作,凸顯台前的人。這些人辛勤地付出,自己卻常被大家所忽略,因為他們美好的事奉讓他人的工作更加突出。對於這些工作做得好,卻沒得到足夠讚賞的人來說,好像是不太公平。

  然而,真正有事奉精神的基督徒可不會介意。他們總是優先為別人著想(羅馬書12章10節),因為他們知道上帝看見一般人所看不見的,並且祂會獎勵那些默默耕耘的人(馬太福音6章4節,6節,18節;哥林多前書12章24節)。

  是否有人坐享你努力工作後的成果?別失望,上帝對於那些默默努力、向世人彰顯基督的人,一定會給予獎勵。JAL

忠心服侍我恩主,
人們也許不欣賞;
那日站到主面前,
必將得到祂獎賞。Sper

為主基督所做的服侍,祂都看見。




------------------------------------------------------------------------------------------------生命的改造/知信行網上團契

心的改造:誠實,忍耐,虛心
忍耐的美德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一2-4)

  忍耐本是一種崇高的美德,然而若能正確恆久地在各樣試驗中使用它、操練它,這美德將可使人生出更美的品格!這就是雅各所說:「……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的深層意義。

  成功的忍耐就是指一種始終不渝的恆心,任憑環境多惡劣,也不會動搖所持定的。然而,人往往在開始面對考驗時,總能表現得堅定出色,但當試煉的軛越來越大、困境越來越深的時候,不少信徒的忍耐就會受到威脅,甚至搖動,漸漸減弱,因而不能成功地堅忍到底。

  一顆始終不渝的恆心,能幫助信徒穿過考驗,並在考驗中將人品格裡的軟弱、敗壞……等渣滓磨掉,使人的生命因此更臻完美。

  弟兄姊妹,在你面對各種考驗時,你是否能堅忍到底,持守美德再生出美德呢!?




-----------------------------------------------------------------------------------------------生命的信念/知信行網上團契

神是我的希望
祂說話豈不照著行呢?

經文:民數記廿三18-24

  在心靈中持定一份對神的希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天我們都受著現實環境無情的攻擊,很多時候我們實在感到無力再站起來,持守的希望也只是內心一點點自慰的聲音,而不是面對困難的力量。

  對神有希望的信念,必須先要認識神是一位怎樣的神。祂是可靠的嗎?祂有失信的記錄嗎?我們一定要仔細在信仰的經歷中去追尋,否則我們仍是在欺騙自己。有時候,我們會被撒但所欺騙,我們既是犯了這許多的罪,神還會幫助我們嗎?我們仍會有希望嗎?昔日以列民也遭遇這樣的情況,可是神再次肯定,祂是不變的,祂所說的話必要成就,不會因以色列的情況而改變,祂不能說謊,所以縱然以色列民犯罪,但神仍是拯救,在祂的眼中百姓仍是潔白無暇,神仍是他們的拯救、他們的希望。

  感謝神,就是因為祂是這樣的一位神,以致我們無論落在怎樣的光景,心靈仍可以得到安慰,仍能對神存著一絲絲的希望,甚至我們連希望的力量也失去了,只要抓住神的話,神就必幫助我們在心靈中重得希望。「祂說話豈不照著行呢?祂發言豈不要成就呢?」盼望這兩句話能夠支持你渡過最困難的日子,因為神就是你的希望!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