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20110415馬太福音25章31-46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丁道爾聖經注釋/網路>

25:31 「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

   《新》31~46:關於這個審判,以下是兩種最廣為人接受的解釋:(1)此審判將在一個地上千禧年國度成立時進行(25:31、34)。其目的是決定誰可以進入千禧年國度(25:35)。審判的標準是各人在先前的大災難期間(25:35-40、42-45)如何對待猶太人(「我這弟兄中」,25:40)。至終看一個人如何對待猶太人,即可顯明他是否得救(25:41、46)。(2)這裏的審判是指世界末了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啟20:11-15)。其目的是要決定誰可以進入得救者的永遠國度,及誰會下地獄受永遠的刑罰(25:34、46)。而審判的依據是看各人有否向神的子民表露愛心(見約壹3:14-15)。

   《啟》這是耶穌受難前給門徒最後的教訓,講的是末後的審判。主把自己的受苦和人的需要等同;祂要門徒去愛、去幫助他人,連“弟兄中最小的一個”都要包括進來。這是信徒等候主再來應盡的責任。主悅納信徒間真誠的友愛。

   《馬》這段描述列國的審判,不同於基督審判臺和白色大寶座的審判。

  基督審判臺只是回顧信徒的一生和賞賜眾信徒,在被提以後進行這次審判(羅一四10;林前三11-15;林後五9-10)。白色大寶座審判在千禧年以後,於永恆裏進行審判。死去的惡人要被審判,扔入火湖(啓二○11-15)。

  列國的審判,或稱外邦人的審判(希臘文包含兩種意思)在基督再來掌權時,在地上進行,正如本節清楚記載:“當人子在祂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若參照約珥書第三章,地點或許在耶路撒冷城外的約沙法谷(珥三2)。列國在大災難時怎樣對待基督的猶太弟兄,便會得著怎樣的刑罰(珥三1-2、12-14;太二五31-46)。

  《丁》人子在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說法,已經在十六27-28和二十四30-31裡出現過,而祂榮耀的寶座的提法又是十九28的重複。在評釋那些章節(還有十23)時我曾說,但以理書第七章中的異象要由耶穌來應驗,是藉著從祂受難到祂復臨(即但以理書七14預言的將要成為現實的“永遠統治”),這整整一段時間逐步的實現。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這種日趨實現的高潮,因為從下所言,我們似乎很明顯已到了人子藉著復臨和最後審判,以最終顯示其權柄的階段了(是從二十四36以來整段講論的中心議題)。其實,耶穌也超越了但以理書第七章的異象,因為那時神是坐在王位上的審判者,現在是人子自己坐在寶座上為王(34節);此外,眾天使與祂同來是反映撒迦利亞書十四5的話,在那裡他們是在“耶和華你們的神”來施行審判時與祂同來。第32節的話則反映約珥書三1-12耶和華聚集萬民並施行審判的內容。不過,這位神仍然是“我父”,那曾經宣佈審判的;這段的思想與約翰福音五19-29很相近,那裡說父賜給子“行審判的權柄,因為祂是人子”(約五27)。

25:32 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馬》我們必須留心,這裏提出了三個種類──綿羊、山羊和基督的弟兄。前兩類聚集在基督面前受審,他們是大災難時的外邦人。第三類是基督忠心的猶太弟兄,他們拒絕變節,在大災難時寧死不屈,堅信神的名。

  《丁》32~33:牧者的比喻是為了再次強調最後要把在那之前混在一起的徹底分開(巴勒斯坦人放牧的羊群中通常既有山羊,也有綿羊,從外表看,很難一眼從綿羊裡把山羊挑出來,牠們不像歐洲變種的白山羊那樣!);參看第十三章的比喻,那裡也強調了區分的思想,也是自二十四38以來的一個主要內容。在得救的和被棄的之間沒有中間位置。綿羊(商業價值較高)在舊約中一貫代表神的子民,在這裡更是象徵那“蒙福的”。右邊和左邊在猶太文化以及其他許多文化裡都象徵受寵和失寵、好運和厄運。

25:33 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馬》33~40:王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祂邀請綿羊進入祂榮耀的國,即創世以來爲他們所預備的國。原因是主餓了,他們便給祂吃;渴了,便給祂喝;主作客旅,他們便歡迎接待祂;主沒衣服穿,他們便給祂穿;主病了,他們又探望祂;並且主在監裏時,他們也來看祂。義人(綿羊)表示他們對王疏忽,從沒有恩待過王;其實王並沒有在他們的時代裏於地上顯現。王解釋說,凡恩待祂弟兄中一個最小的,就是恩待祂。他們善待祂門徒中的一個,所得的報酬與善待祂一樣。

25:34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

   《新》34~40:天國的賞賜是賜給那些不計較報償而甘心服事的人。此處毫無功德之意,因神的賞賜是出於恩典,不是出於還債。

  《丁》關於人子是王這點,請參看十三41;十六28和十九28。這稱號反映了但以理書七14所說的人子的最終命運。但是,祂若是王的話,義人將承受什麼樣的國呢?十九28說祂的門徒將與祂一同享有王的權柄,二十五21、23又確切地說將“獎給”他們更大的權柄。所以,本節所表達的思想不僅是他們“進入祂的王國”,而是代表祂,或與祂同享祂的權柄,也就是說他們要在祂之下為王。為理解所預備的,請參看二十23,意思仍是在“祂的國裡”與祂分享權柄;至於他們是誰,現在尚不得而知。要知道這個國創世以來便已存在,確實可靠且不可更改;對於在一個充滿仇恨的世界遭受迫害的門徒來說,這該是多麼堅實牢靠的保障啊。

25:35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

  《丁》35~36:這裡所提到的一系列困境使人聯想到第十章耶穌對門徒的警告,即他們傳道時會遇到什麼苦況,也與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一23-27所描述的他作為一個基督徒傳道人的經歷明顯一致。以賽亞書五十八7裡講到那些遭遇困苦的會得到善待,同樣的話在這段裡重複了四次,身為門徒的應謹記以作實踐真理的指引。一個人正是靠這樣的行動來準備迎接審判的。

25: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

25:37 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丁》37~39:義人一詞通常表現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表現,不過還可具有法律意義,即“宣判無罪”,故在這裡指那些被判為義的(參十三43、49)。他們甚至看不出幫助的是誰,這就充分地證明王是多麼屈尊俯就,隱蔽在自己最卑微的追隨者中間。

25:38 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25:39 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

25: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丁》為理解耶穌的弟兄,請參看十二48-50和二十八10,這一術語專門用來指耶穌的門徒,不是泛指一切人。他們中最小的使人聯想到在十42第一次出現,及以後在十八6、10、14等節較多涉及的“這小子”的提法(見這幾節及十八5)。在十42裡特別指奉主的名出去傳道的門徒,在第十八章則更偏重於指教會內部的關係。所以,把“他們中最小的”看成是一群特別的人是不恰當的。無論耶穌的這位弟兄是多麼微不足道,服事他就是服事了耶穌,那服事的行動就是審判的標準,因為它表明了一個人對耶穌的態度。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談到“這些小子”的章節都強調他們的重要,因為他們與耶穌是有關係的(請特別看十40、42;十八5)。

25:41 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

   《馬》41~45:王叫不義的山羊離開祂,進入那爲魔鬼和牠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因爲他們在雅各受難的日子沒有看顧祂。他們藉囗從沒看見祂,然而王提醒他們說,凡疏忽祂的跟從者,便是疏忽祂自己了。

  《丁》正像七23一樣,最後的判決就是離開我,即失去與耶穌的關係。拿火當作地獄的寫照,請參看五22;十三42、50和十八8-9。這裡的火是永火,和十八8一樣,永這個字可以表示兩個意思,一個是“永不終止”,一個是“屬於以後的世代”。如果是前者,則又可作兩種理解:或是指這火永不熄滅,每次的燃料雖不能永燒不盡,但總不斷有新的燃料添加進去;或是指那受咒詛的要永無止息地忍受燃燒的痛苦。有人相信地獄就是有知覺的無窮無盡的受煎熬,而有人就認為是徹底的消滅。顯然本節和第46節所用的術語本身無法解決兩者的分歧。儘管第34節說“國”是為蒙福的人預備的,但火並不是為被咒詛的人,而是為魔鬼和牠的使者預備的;被咒詛者要遭毀滅的命運,與魔鬼和牠使者的下場不同。

25:42 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

  《丁》42~45:這幾節與第37-39節一樣,主要表現了驚訝與誤解,耶穌對服事人的評估方法與人不同,祂的教訓往往把世俗的標準顛倒過來。被咒詛者的“錯”還不在於他們做了錯事,而是他們沒能做對的事。二十五1-12、14-30都說明不做應該做的事便會導致被定罪。

25:43 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裏,你們不來看顧我。』

25:44 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裏,不伺候你呢?』

25:45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25:46 這些人要往永刑裏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裏去。」

   《馬》因此,山羊要往永刑裏去,而綿羊則要往永生裏去。可是,有兩個問題由此産生。首先,這段似乎在教導,列國要末得救,要末全部沉淪。第二,這種描述不免令人覺得綿羊是因善行得救,而山羊則因沒有行善而被定罪。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必須謹記,神確實這樣對待列國。舊約歷史中,有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列國受罰是因爲他們犯了罪(賽一○12-19;四七5-15;結二五6-7;摩一3、6、9、11、13;二1、4、6;俄10;撒一四1-5)。所以列國繼續受神的懲罰是合理的。這不是說國家裏的每一個人都落得同樣下場,然而神的公正是有原則的,這些原則既以國家爲基礎,同時也以個人爲基礎。

  原文ethne在這段裏翻作“國”,但也可翻作“外邦人”。有些人認爲這段是在談論外邦人個別的審判。無論是國的審判,還是個人的審判,要招聚龐大的群眾到巴勒斯坦地見主,的確令人費解。也許,招聚各國的代表、或各階層的代表受審,似乎較爲容易理解。

  至於第二個問題,這段並不是說靠行爲方可得救。聖經整體的教訓,都指出得救是憑信心,而不是行爲(弗二8-9)。不過,聖經也強調,真正的信心會産生好行爲。如果沒有善行,恐怕那人尚未得救。所以,我們必須清楚,外邦人不能藉著結交餘下的猶太人而得救;不過,他們善待猶太人正反映他們對主的愛。

  在這裏必須提出三點。首先,主說從創世以來,已爲義人預備了國(34節),爲魔鬼和牠的使者預備了永火(41節)。神願意人得著祝福;地獄原不是爲人而設。可是,假如人甘願拒絕生命,他們便得選上死亡之路。

  第二,主耶穌說的是永火(41節)、永刑(46節)和永生(46節)。這位主教導永生,同時教導永刑。由於這三個詞語都用了同一個“永”字,故此,接受其中一個,便要接受其餘兩個。若希臘文的“永”字不代表永遠的意思,那麽便再沒有希臘字可表達這個意思了。我們知道“永”字必然是指永遠的意思,因爲代表了神永恆的特性(提前一17)。

  最後,外邦人的審判猛然提醒我們,基督與祂的民是合而爲一的;怎樣對待祂的民,便是怎樣對待祂。我們大可以善待愛祂的人,以顯示我們對祂的愛。

  《丁》整段話裡說只有兩類人:蒙福的和被咒詛的,“相合的”和“敵對的”(參十二30)。所以現在也只有兩個歸宿(參但十二2)。對永的理解請看第41節的注釋。不過,既然“火”和刑罰可能包括消滅的意思,生按其本質來說自然是沒有結束的可能性的。如果用“永不終結”來形容惡者的命運是個“不幸誤譯”的話,永生的意思可一定是“永不終結”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們都愛自己多一點,其實我也想愛他人多一點,只是……
25:31-46 神會把順服的跟隨者從假冒和未信的人中分別出來。我們的行動就是我們信仰的真實憑證,然而,要對待每一個我們遇見的人如同對待耶穌那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做在別人身上的,正顯示我們真正如何思想耶穌對我們所說的話——使飢餓的人吃飽,使無家可歸的人得棲身之所,使生病的人得照顧。你的行為怎樣把你從假冒者和未信的人中分別出來呢?

綿羊山羊同是羊,有何分別?
25:32 耶穌以綿羊和山羊來比喻信徒和非信徒。二者同在牧場中生長,但剪羊毛時就要被分開。以西結先知也曾提到綿羊和山羊,但其含意與這裡不一樣(參結34:17-24)。

我無錢、無地位,那麼多有需要的人,我可以幫助多少個?
25:34-40 這個比喻所描述的憐憫行為是我們每天都可以實踐的,不必倚靠財富、能力或是智慧,只是無償地付出和領受。我們沒有任何藉口去忽略有迫切需要的人,也不能把這個責任卸給教會或政府,耶穌要求我們個人參與照顧別人的需要(參賽58:7)。

想去愛,想行出來,卻又感到無力……但你有去行嗎?或只是在原地怨歎?
25:40 這裡所指的“弟兄”,引起了許多的爭論,有人說是猶太人,另一些說是所有信徒,又有人說是各處受苦的人。這類爭論就如昔日律法師質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呢?”(路10:29)。這個比喻的重點不在“誰”,而在“服事”——哪裡有需要服事的人,就去那裡服事。我們應該盡一己所能,去愛和服事每一個人,從對別人的愛中反映出我們對神的愛,使祂得著榮耀。

地獄永火折磨人,可以選擇不去嗎?我怕……
25:46 地獄裡有永遠的刑罰,是拒絕悔改的人死後接受刑罰的地方。聖經裡有三個詞與“永刑”有關:(1)舊約的“陰間”——指死人去的地方,通常認為在地底下(參伯24:19;詩16:10;賽38:10);(2)新約的“陰間”——與舊約的“陰間”一樣,是死人的居所(參16:18;啟1:18;20:13-14);(3)“地獄”——指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子谷,在那裡孩童被焚為祭,獻給外邦偶像(參王下23:10;代下28:3),那裡有永遠不滅之火(參5:22;10:28;可9:43;路12:5;雅3:6;啟19:20),是為撒但、牠的使者和不信神的人預備的(參25:46;啟20:9-10)。

  在主再來和白色大寶座審判之後,地獄就成為永遠囚禁那惡者的最後地方。耶穌告訴那些未信的人,其實祂正是要把他們從刑罰的折磨中拯救出來。

2011年4月15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面對延誤

「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以賽亞書26章3節)

  在2010年4月,冰島火山爆發的灰燼瀰漫天空,英國和歐洲的機場都被迫關閉五天。將近十萬個班次被取消,來自世界各地的百萬名旅客只能在地面無止境地等待。人們錯過重要的事情,商業界損失慘重,沒有人知道這種情況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當我們的計畫落空,也沒有補救方法時,我們應該怎麼面對沮喪和延誤?在我們每次遇到人生的風雨時,以賽亞書26章3-4節是我們的靈魂之錨:「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你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無論我們所面臨的是麻煩或傷痛的事,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這磐石般的應許值得我們反覆背誦。

  當計畫落空時,我們的心思是專注在事情上,還是轉向上帝呢?在事情被延誤,令人沮喪的時刻,我們是否仍能相信上帝是慈愛的?在聖詩「主的完全平安」裡,海弗‧格爾將我們內心的渴望,美妙地表達出來了。DCM

藏在恩主手中,安穩又歡欣,
仇敵不能臨近,惡者不能侵,
沒有掛慮波濤,無憂愁陰影,
沒有絲毫焦急,騷擾我心靈。
依靠主耶和華,心靈得福氣,
照著主的應許,必得真平安。Havergal

當我們把困難交託在上帝手裡,祂就把平安植入我們心中。




------------------------------------------------------------------------------------------
靈修靜思

心意更新

心意更新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一15)

  你說你信了主,但有悔改重生嗎?有些人自稱信了主10年、20年,卻還是老樣子,生命沒改變,靈命沒成長。這樣的基督徒是否有神的生命呢?一塊地若沒種下某種樹的種子,便不可能長出那種樹來;同樣,一個人若從來沒有接受神的生命,就說不上是神的兒女。

  鄭果牧師說:「悔改不是只對沒有信的人說的。我是一個基督徒,我仍每天要在神面前悔改。」弟兄姊妹,你聽了福音,去聚會多時,可曾悔改?對主是否認真?有沒有讓祂居首位?沒有的話,也得悔改。

  悔改之人不是弱者;有勇氣的人才敢於認錯歸正。而悔改、尋求心意更新,是每個跟隨主的人一生要不斷操練的功課!      ~陳巽美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