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20110731以斯帖記2章19-2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9 第二次招聚處女的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

   《新》增加妃嬪之舉顯然沒有停止。也許第二次招聚處女與行刺陰謀有因果關係(2:21-23)。有些學者認為,這事件反映出宮廷內勾心鬥角要支持被廢的瓦實提。

   《新》朝門:古時候城門是城市主要的商業及法律中心。城門口有市集;法庭在那兒審理案件(見申21:18-20;書20:4;得4:1-11;詩69:12);君王有時在城門口會見百姓(見撒下19:8;王上22:10)。但以理在朝門治理全巴比倫(但2:48-49)。末底改坐在朝門,證實他在帝國中位居高官(見2:5註釋)。在這有利的地點,他可能無意中聽到刺殺國王的計謀。

   《啟》19~22:王后雖已選出,但招聚美女充實後宮的工作未輟。第二次強徵民女的事可能與守門太監的暗殺陰謀有若干關連。聖經只說“惱恨”未及其他。也有人以為舊后瓦實提雖廢,但黨羽未除,擬趁國王沉湎女色時將之殺害。

   末底改可以坐在朝門,必在朝中擔任某種官職。考古學家發現古書珊城王宮的御門甚為寬大,兩側且設有辦公室。

   《馬》19~23:招聚處女的事第二次進行,可能爲充實王的後宮,滿足王自私享樂的慾念。以斯帖仍沒有將她的宗族告訴人,而末底改仍然坐在朝門的關鍵地點。這時。末底改聽到一個行刺亞哈隨魯王的陰謀。他將此告訴以斯帖,以斯帖轉告王。想行刺的人被捕、受審,然後問吊,掛在木頭上。

  這件事只按程序記在王國的歷史中。末底改沒有即時獲賞。他要等待,但賞賜一定來到。神有很好的記錄。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絞刑是當時波斯對叛國者和造反者的標準刑罰。

2:20 以斯帖照著末底改所囑咐的,還沒有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以斯帖遵末底改的命,如撫養她的時候一樣。

2:21 當那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惱恨亞哈隨魯王,想要下手害他。

   《新》21~23:另一可與約瑟故事相比之處,即兩處都涉及兩位宮中官員(創40:1-3;見2:3-4註釋)。

   《新》掛:波斯執行此種死刑的方式是將身體刺穿;古代近東的繪圖與雕像以及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評論都證實是如此。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大流士一世攻下巴比倫後,將三千人以刺刑處死;大流士自己把此事記在他的貝希斯敦碑文中。在以色列及迦南人的作法中,吊掛是展示屍體,並非處死的方式(申21:22-23;書8:29;10:26;撒上31:8-10;撒下4:12;21:9-10)。約瑟的故事中,一位大臣似乎也是被刺刑處死(創40:19)。哈曼眾子為刀劍所殺,而後屍體被掛示眾(9:5-14)。

2:22 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報告於王;

2:23 究察這事,果然是實,就把二人掛在木頭上,將這事在王面前寫於歷史上。

   《啟》宮廷設有專人,為國王一言一行作“起居注”。暗殺陰謀因末底改報信而揭發,國王得免於難,這件大事即時記下。此為6章記事的伏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既已選立了王后,為何再次選美?
2:19 亞哈隨魯王第二次下令召集少女,不是為選立皇后,而是滿足他自私享樂的慾念。

“掛在木頭上”的意思是——
2:23 在以斯帖所處的時代,把犯人吊在木架上,讓他們氣絕身亡,是很普遍的治罪方法。

2011年7月31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無須付費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2章8節

  在經濟不景氣時,許多人無法供應家人的需要。為了幫助這些人,我所在的教會發起一個稱為「無須付費」的活動。

  我們將八成新的物品拿來教會,向社區民眾敞開大門,他們可以來帶走任何他們需要的東西。

  當天的活動非常成功,因為人們帶走的東西數量很多,更好的是以下的理由:有六個人在此活動中相信主。的確,這六位初信者參與了有史以來最大「無須付費」的活動──那就是得到了耶穌基督所賜的救恩。

  在這特別的日子,所有捐到教會的物品都已付過錢購買,要免費給予所有提出要求的人。同樣的,耶穌也為我們付上了贖價,讓我們的罪得到赦免,不再被定罪。兩千年以前,當耶穌被釘死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時,就付出了贖價(羅馬書3章23-25節)。祂現在要白白地賜下這救贖,給予所有只要願意悔改,並相信耶穌的赦免與拯救大能的人(使徒行傳16章31節)。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靈的需要,而只有耶穌能滿足我們的需要。祂賜給我們這世界上最大的「無須付費」,你是否已經接受了呢?JDB

我知道憑信心所信的是誰,
我知已白白領受上帝禮物,
我知道祂將引領我到終了,
我的救主、救贖者、朋友。Anon

救恩無須付費,但你必須接受它。




--------------------------------------------------------------------------------------
靈修靜思

可親近的神

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廿八16至17)

  參觀歐洲的教堂,有一個用了300年籌款蓋成,是歐洲最高的教堂。從藝術與文化的角度看,歐洲教堂的建築都饒有風味,從羅馬式到歌德式,巍峨高聳,複雜的彩色玻璃窗、細膩的雕塑,述說著一個又一個的聖經故事,全都是藝術的精品。但我卻想到,當年雅各為了逃避哥哥以掃追殺而遠走他方,在伯特利的曠野遇見神,發現「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摩西也是,當他領著羊群到了何烈山,神向他顯現,他才曉得那裡就是聖地。原來認識神不需要宏偉的教堂,複雜的禮儀,不需要營造氣氛,不需修道院,不需要成為修士,也不需要通過神職人員做中保。不管你在哪裡,神就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心裡,祂是一位隨時隨地都能親近的神。      ~黃天賜(美國一教會主任牧師)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20110730以斯帖記2章1-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 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的忿怒止息,就想念瓦實提和她所行的,並怎樣降旨辦她。

   《新》這事以後:以斯帖是在亞哈隨魯第七年被帶到王面前(2:16),即主前四七九年十二月或四七八年一月。在選立新后之前,波斯與希臘幾度發生戰事(見1:3-4註釋)。

   《啟》這事以後:據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記載,此時約為主前479年12月。亞哈隨魯遠征希臘大敗而歸,鬱鬱寡歡,寄情後宮,重提久已擱置了的策立新后的事。

   《馬》1~4:亞哈隨魯王可能事後又想起瓦實提以往的好處來,似乎爲他對瓦實提所作的有些後悔,但他已經降旨將她逐出,此時後悔也晚了。他的謀士建議尋找貌美的處女,讓這女子代替她作王后。

2:2 於是王的侍臣對王說:「不如為王尋找美貌的處女。

   《新》為王尋找…處女:以擴充他的後宮。

2:3 王可以派官在國中的各省招聚美貌的處女到書珊城(或譯:宮)的女院,交給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給她們當用的香品。

   《新》3~4:本段的用語與創41:34-37相似。此處及其他許多相似之處,顯示以斯帖記作者是仿照約瑟故事的形式來編排他的資料。這兩段記載都以外國君王朝廷為背景,並且都描述以色列英雄崛起,使他們能拯救自己的同胞(見2:9、21-23;3:4;4:14;6:1、8、14;8:6等註釋)。

2:4 王所喜愛的女子可以立為王后,代替瓦實提。」王以這事為美,就如此行。

2:5 書珊城有一個猶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

   《新》書珊城有一個猶大人:遠在主前七二二至七二一年北國淪亡時,以色列人已被擄到米底亞人的城邑(王下17:6)。波斯塞魯士王在主前五三九年征服巴比倫之後,有些被巴比倫人所擄的猶太人,大概被東遷至米底亞波斯的城鎮。主前五三八年復原時,只有五萬人歸回以色列(拉2:64-67)。在尼普爾(美索不達美亞南部)發現的亞達薛西一世(主前四六五至四二四年)與大流士二世(主前四二四至四○五年)在位年間之公文檔案庫,證實米底亞波斯境內有大量猶太居民。這些文件提到約一百位住在該城之猶太人的名字,其中有些擁有重要職位與財富。在其他許多米底亞波斯城邑中,大概也有類似數目的猶太居民。

   《新》末底改:此名是從巴比倫神祇瑪爾杜克之名衍生而來。聖經中有許多例子說到猶太人有兩個名字,一個希伯來名字加上一個「外邦」名字。末底改很可能也有一希伯來名字,如同以斯帖(2:7)、但以理及他的朋友(但1:6-7)、約瑟(創41:45),及其他一些人一樣;但是經文並未提及末底改的希伯來名字。在巴比倫附近的波希帕所發現的楔形文碑文,提到一位文士名字瑪爾杜卡亞;他是亞哈隨魯執政早期在書珊宮廷的會計或大臣。許多學者認為他就是末底改。

   《新》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編者註:「曾孫」、「孫子」新國際版譯作「兒子」,「兒子」在希伯來文中常概指「後裔」之意)若此處所提到的人名,是他最近的祖先,則末底改是基士的曾孫,而基士是主前五九七年與約雅斤一同被擄的人。然而更可能的情形是,這些名字是指末底改在便雅憫支派中的遠祖(有關示每,見撒下16:5-14;有關基士,見撒上9:1)。此一與掃羅王的家系及支派的關係,描畫出以色列與亞瑪力人之間繼續不斷衝突的背景(見3:1-6等註釋)。如果這些名字是指遠祖,則「也在其內」(2:6)並不是指末底改本人,不然的話,末底改會不止一百歲;所以必須視此句為簡略文筆,意思是說「他的家族也在其內」。

   《馬》5~7:可望中選的年輕佳麗都被帶到書珊城;以斯帖是京城中的女子,也在入宮之列。她父母死後,由她堂兄末底改收養。末底改是便雅憫人,他的曾祖基士在耶哥尼雅被擄時,一同被帶到巴比倫(王下二四14-16)。

2:6 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耶哥尼雅(又名約雅斤)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去,末底改也在其內。

2:7 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哈大沙(後名以斯帖),因為她沒有父母。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為自己的女兒。

   《新》哈大沙:以斯帖的希伯來名字,意思是「桃金孃(植物名)」。以斯帖一名可能來自波斯文「星」字,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是從巴比倫女神伊施他爾之名而來(見耶7:18註釋)。

2:8 王的諭旨傳出,就招聚許多女子到書珊城,交給掌管女子的希該;以斯帖也送入王宮,交付希該。

   《新》以斯帖也送入:她和末底改在此事上都毫無選擇餘地(參撒下11:4)。

   《馬》8~11:後宮的總管希該對以斯帖特別喜愛,給她和她的女侍需用的香品和她所當得的分,更給她女院上好的房屋。以斯帖聽從末底改的吩咐,沒有將她的籍貫宗族告訴人。雖然未底改不能直接見到她,但他有方法知道她日常生活的消息。

2:9 希該喜悅以斯帖,就恩待她,急忙給她需用的香品和她所當得的分,又派所當得的七個宮女服事她,使她和她的宮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

   《新》她所當得的分:(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特別的食物」)原文直譯為「她所當得的分」。以斯帖不像但以理及他的朋友(但1:5-10),她並沒有遵守飲食潔淨條例,也許部分原因是她不要透露自己是猶太人(2:10、20)。以斯帖所得的分是特別恩待的表示(撒上9:22-24;王下25:29-30;但1:1-10;負面的說法見耶13:25);在約瑟的故事中,參創43:34。餽送禮物後來成為守普珥節的習俗之一(9:19、22)。

2:10 以斯帖未曾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末底改囑咐她不可叫人知道。

   《新》經文兩次提到以斯帖隱藏自己身分,此處及2:20。

   《啟》末底改在宮廷中大概已感受到反猶太人的壓力,如果顯露自己的身分,恐怕對以斯帖不利,故囑她不可叫人知道。

2:11 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邊行走,要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並後事如何。

   《啟》末底改視以斯帖如己出,一旦進入深宮,命運難卜,故不斷打聽消息。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摩西和他的姊姊:箱子放在河邊,姊姊遠遠焦急地等待。末底改和摩西的姊姊都不知道神的奇妙預備。

2:12 眾女子照例先潔淨身體十二個月:六個月用沒藥油,六個月用香料和潔身之物。滿了日期,然後挨次進去見亞哈隨魯王。

   《啟》這是被選入宮的女子一生唯一的機會,為王寵幸或白頭終老永不再見王。十二個月的潔淨期反映王宮的奢侈。眾女子挨次進去見王,晚上去,次日回,亞哈隨魯的驕奢淫逸可見一斑。

   《馬》12~14:預備年輕女子爲王侍寢的程序需時十二個月。她們要經過沒藥、香料和潔身之物潔淨身體十二個月。然後,她們每人挨次見王;可以要求任何衣服、飾物和珠寶。每人伺候王一晚。然後,除非王喜悅她,題名召她,否則不再見王面。

2:13 女子進去見王是這樣:從女院到王宮的時候,凡她所要的都必給她。

   《啟》凡她所要的:指衣服、珠寶等物,這些東西日後都歸那女子所有。

2:14 晚上進去,次日回到女子第二院,交給掌管妃嬪的太監沙甲;除非王喜愛她,再提名召她,就不再進去見王。

   《新》回到女子第二院:到妃嬪院。

   《啟》女子第二院:為妃嬪居住的女院,和專供訓練處女的“女院”不同。

2:15 末底改叔叔亞比孩的女兒,就是末底改收為自己女兒的以斯帖,按次序當進去見王的時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凡看見以斯帖的都喜悅她。

   《馬》15~18:以斯帖沒有要求奢華的外在裝飾,只聽憑希該的建議。他大概叫她憑本身的美貌吸引王。無論怎樣,王愛以斯帖過於其他人,選她爲王后,並爲她設擺大筵席。他給各省的歡慶節日,可能包括大赦或免稅,但也可能只是歡慶的節日。他也按自己的財富大頒賞賜。

2:16 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

   《新》第七年十月:主前四七九年十二月或四七八年一月(見1:3-4;2:1等註釋)。在本書所記全部事件發生時期,也就是說直到主前四七三年,以斯帖一直保持王后身分(見3:7及註釋;又見8:9-13;9:1)。不久之後,她可能去世或失寵(見1:9註釋)。

2:17 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她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代替瓦實提。

2:18 王因以斯帖的緣故給眾首領和臣僕設擺大筵席,又豁免各省的租稅,並照王的厚意大頒賞賜。

   《新》豁免各省的租稅:(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在各省宣佈一假期」)希伯來文「假期」此字只在本節出現,它可能有豁免租稅、釋放奴隸、取消債務或免除兵役的意思。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後悔藥是沒處買的,你看亞哈隨魯王……
2:1 亞哈隨魯王可能事後又想起瓦實提以往的好處來,但他已經降旨將她逐出,此時後悔也晚了。

“三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以斯帖的命運是兇是吉?
2:3,14-17 波斯王除了愛搜集大量珠寶,也愛搜羅眾多美女。年輕處女離鄉背井,住進皇宮後院,專候皇帝召喚服事他。她們甚少見到皇帝,生活枯燥乏味。如果以斯帖不被選中,她的命運也一如其他女子——皇帝見她一面後便把她忘記。但以斯帖極得皇帝歡心,得封為后,取代了瓦實提的位置。皇后較妃嬪的地位高,享有較多自由,影響力也較大。雖然如此,由於以前的皇后被認為濫用自由,因此以斯帖的特權也受到限制。

末底改的身世如何——
2:5-6 末底改是猶太人。猶太人自一百多年前被擄至此以來,人口已經倍增。他們享有很大的自由,獲准從商做買賣,並在朝廷任官(2:19;但6:3)。

末底改到底有沒有被擄的經歷?
2:6 聖經說耶路撒冷被毀時,末底改亦被擄走。果真如此的話,末底改此時已逾一百歲了。這疑點可解釋為,在這裡“末底改”亦可指“末底改的家人”;被擄走的極可能是末底改的父母、祖父母,甚或曾祖父母,而不是末底改本人。

2:6 耶哥尼雅又稱為約雅斤(參王下24:8-17)。

以斯帖為甚麼要對自己的身分保密?
2:10 以斯帖實質上沒權力,也不能常見到皇帝,因此最好不隨便暴露身分。雖然身為神的子民,我們有責任勇敢地表明自己的身分,但有些時候,對此保持緘默,直至適當時候才予以表露,不失為上策。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可以讓別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神的作為。

“這是神對我的安排嗎?這有何意義?”也許在將來你會看到……
2:17 早在猶太人面臨滅族威脅以前,神已把以斯帖放在皇后的位分,到困難出現時,便有合適的人選提供幫助。在轉工或環境轉變時,即使你看不透神的心意,也當知道,神把你放在某一位置,或許是為了將來有需要時,透過你而有所作為。

2011年7月30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木星墜落

萬有也靠祂而立。-歌羅西書1章17節

  有一天,我替兒子買了一個便宜的太陽系模型。我需要將每一個星球掛在天花板上來裝置這個模型。我爬上爬下幾回之後,弄得頭昏眼花又疲累。過了幾小時,我們聽到「噹」的一聲,木星掉到地上了。

  那一晚,我想到那脆弱的模型是多麼容易解體,但是耶穌卻使真正的宇宙屹立不搖。「萬有也靠祂而立」(歌羅西書1章17節),主耶穌將我們的世界聯合起來,維持那統管銀河的自然法則。我們的創造者也「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1章3節)。耶穌是如此有權能,祂只要下命令就使宇宙運行不墜。

  比這更奇妙的,是耶穌不僅是宇宙的照顧者,祂也維繫我們。祂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使徒行傳17章25節)。雖然耶穌有時候所供給的與我們期待的不同,但無論我們在心碎時、貧困時,或忍耐病痛時,我們的救主都能讓我們堅持到底。

  我們可以全然相信那位讓木星不墜的主,也同樣保守著我們,直到祂召我們回天家,JBS

何等神奇大君王,
宇宙萬物祂統掌;
寶座之前齊敬拜,
忠心感謝全獻上。DDeHaan

那托住宇宙的上帝,也正托住我。




------------------------------------------------------------------------------------
靈修靜思

請誰當教練?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約壹二10)

  99歲剛過世的美國著名大學籃球教練約翰伍敦,是一位傳奇式的教練,他執教的最後12年拿了10個全美冠軍。要知道,全美大學那麼多,就是拿一個冠軍都難,何況10個?並且大學籃球隊和職業籃球隊不一樣,球員再好,每年也會有畢業的。伍敦的10個冠軍全靠優秀的球員嗎?我相信不是。對於伍敦的10個冠軍球隊來說,只有一個不變的,那就是伍敦。伍敦有一個才能,就是能把球員調配得很好,以致他們可以有近乎所向披靡的神話。球員知道一件事,只要大家把自己交在伍敦教練手中就能贏。

  如果把一對夫妻看作是一個球隊,他們是輸還是贏,就要看他們請哪個當教練了。魔鬼教導人驕傲、自私、控制、論斷、記恨、報復、反抗,再好的夫妻也要輸;但基督教導人謙卑、忍讓、恩慈、體恤、自律、原諒、盼望,就是一般的夫妻也要贏。耶穌就是婚姻的教練,我們聽祂的就能所向披靡,得著獎賞!我深信,天下所有的夫妻即使由兩個極普通的男女組成,都有潛質演繹一段完美的婚姻,那個可能性就隱藏在基督裡。      ~尤里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20110729以斯帖記1章1-2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

   《新》亞哈隨魯:(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薛西」)薛西是波斯名字葛沙雅撒的希臘形式之音譯(見拉4:6註釋)。亞哈隨魯繼承他父親大流士在主前四八六至四六五年之間為王。

   《新》一百二十七省:見8:9。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記載亞哈隨魯之父大流士曾將帝國劃分為二十個轄區(3:12;8:9;9:3提到治理轄區的總督)。

   《新》省:是較小的行政區域。

   《啟》本章提供全書故事發展背景,波斯王亞哈隨魯是當日世上最大帝國的君王,權力與財富堪稱無匹、但也是虛榮心極大、喜怒無常,且非常剛愎狂傲的一個人。在無人敢拂其意的形勢下,王后瓦實提卻敢於抗命,因而貶入冷宮。這就為本書主角以斯帖的出現鋪平道路。瓦實提以不順服而遭貶,以斯帖以順服而入主後宮,成為君王信任得以挽救其民族命運的女子。

   《馬》1~4:雖然不是所有學者對亞哈隨魯的身份都有一樣的看法,但大部分現代解經家都相信他是薛西,是大流士大帝的兒子。薛西在主前四八六年至四六五年治國。

  第一個筵席不一定是連續一百八十日都舉行。反而這是將他榮耀之國的豐富給人觀看的時間。大概不同的首領在不同的時間來到,因爲帝國的幅員非常廣闊。

1:2 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宮登基;

   《新》書珊城的宮:即堅固的城堡與宮殿所組合的王宮,有別於3:15;4:1-2;8:15所說圍繞王宮的外城。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考古家已在此地進行了幾次挖掘。亞哈隨魯曾大興土木整修宮殿。

   《新》書珊:是波斯王的冬宮所在地;波斯的另三個首都是在亞馬他(拉6:2)、巴比倫及波斯波立。但以理有一次曾在書珊見異象(但8:2);尼希米也曾在那裏任職(尼1:1)。

1:3 在位第三年,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米底亞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在他面前。

   《新》3~4:從年份(主前四八三至四八二年)、參加的人數,及會期之長,顯示這可能是為了主前四八二至四七九年與希臘對抗的那幾次悲慘戰役而聚集。

   《新》筵席:筵席是以斯帖記中一個顯著的主題。

   《啟》在位第三年:即主前482年。亞哈隨魯登基後首二年,迭勝埃及和巴比倫。這次持續七天的大筵席可能是慶祝勝利,同時為進攻希臘一雪前王失敗之恥作好準備。

1:4 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1:5 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裏設擺筵席七日。

   《新》5~6:在書珊的考古挖掘已挖出一份文件,在文件中亞哈隨魯之父大流士詳述其宮殿建築。亞哈隨魯繼續他父親所開始的工程。

   《馬》5~8:第二個筵席設擺七日,邀請所有住書珊城的人。御酒用金器皿盛載,放在美侖美奐的御花園中,任人飲用(第6節相信是聖經中最多姿采的一節經文)。嘉賓客人可各隨己意多飲少飲。

1:6 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繫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的鋪石地上。

1:7 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

1:8 喝酒有例,不准勉強人,因王吩咐宮裏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隨己意。

1:9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筵席。

   《新》王后瓦實提:在主前四八四或四八三年間被廢;以斯帖在主前四七九年或四七八年間被立為后(2:16-17)。希臘史家稱亞哈隨魯的王后為亞美斯提絲;他們記載她在其夫統治早期,以及以母后身分在其子亞達薛西(拉7:1、7、11-12、21;8:1;尼2:1;5:14;3:16)統治期間,直到她死時(約主前四二四年)為止,所擁有的影響力。亞達薛西十八歲登基;因此他大約生在主前四八四或四八三年間,約在瓦實提被廢的時候。因他是亞美斯提絲的第三子,亞美斯提絲肯定不是以斯帖,而必是瓦實提的希臘名。相對來說,關於亞哈隨魯統治的後期我們所知甚少,因此也無法考究以斯帖後來的事跡。顯然在以斯帖死後或失寵後,瓦實提重新得權,並對她兒子有強大影響力。

   《馬》9~12:那時王后瓦實提正爲婦女另外設擺筵席,喝醉了的薛西吩咐太監將王后請來,他要她出席公開的慶祝活動,好讓他能給人看她的美貌。按著波斯的禮節,婦女在公開場所要戴面紗,波斯王這樣做無疑是叫她自貶身分,好滿足他喝醉後一時興起的怪念頭。瓦實提拒絕任人觀看,因此大大惹王發怒。

1:10 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

   《啟》亞哈隨魯為人狂傲且虛榮,向全國權貴展示了他的財富180天(4節),酒酣耳熱之際,又要在宴會最後一天炫耀後宮佳麗,因為王后瓦實提“容貌甚美”。王后不從,王權與女性尊嚴起了衝突(12節)。

1:11 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

   《馬》11~20:王咨詢他的明哲人,他們告訴他瓦實提的事會給全國的婦人一個壞榜樣。因此米母干建議下旨廢後,並將詔諭傳遍通國。這些明哲人知道馬代和波斯的例是不更改的(波斯帝王被人民視爲神一般,聖旨一出,便永遠有效。就算律例無理也不能廢除。不過如有需要,王可另頒新例來抵銷舊例),他們做到這一步,是要確定瓦實提不能翻身,報復他們。

1:12 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

1:13-14 那時,在王左右常見王面、國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米底亞的七個大臣,就是甲示拿、示達、押瑪他、他施斯、米力、瑪西拿、米母干,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王問他們說:

   《新》13~14:拉7:14以及希臘史家希羅多德都表示這七位大臣是王的親信參謀。

   《新》達時務的明哲人:(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懂得時節的博士」)宮廷星相家。

1:15 「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

1:16 米母干在王和眾首領面前回答說:「王后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並且有害於王各省的臣民;

1:17 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她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

   《啟》17~19:此處描寫帶有諷刺大臣意味。這批“知例明法”的人不過揣摩君王心意,提出連販夫走卒也能想到的建議。尤其可笑的是要國王降旨寫在例中,通告全國,永不更改。

1:18 今日波斯和米底亞的眾夫人聽見王后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樣行;從此必大開藐視和忿怒之端。

1:19 王若以為美,就降旨寫在波斯和米底亞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她王后的位分賜給比她還好的人。

   《新》永不更改:8:8及但6:8都說波斯律例是不可更改的。

   《新》不准…再到:這懲罰與她的罪行相稱:既然瓦實提不遵命到王面前,所以下令永不准她再到王面前。此後,以斯帖記中也不再稱她為王后。

1:20 所降的旨意傳遍通國(國度本來廣大),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

1:21 王和眾首領都以米母干的話為美,王就照這話去行,

   《馬》21~22:王輕率地簽署他們的建議,成爲律法,並吩咐用各省的文字寫給各族的人民。詔書內容是丈夫要在家中作主,說他本地的方言。麥智賢博士認爲米母干可能是一個畏妻之人,因此他用這諭旨來對付他的妻子。

1:22 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說本地的方言。

   《新》使…方言:或作「使為丈夫的在家做主,在家中要用他的方言」。這表示在異族通婚的家族裏,使用丈夫的母語表明丈夫是一家之主(見尼13:23-24)。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以斯帖記的故事發生的年代、背景是——
1:1 以斯帖記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83年,即尼布甲尼撒王擄走猶大人後的第103年(參王下25:1-21),所羅巴伯率領首批被擄者返回耶路撒冷後的第54年(參拉1:1-2:70),亦是以斯拉率領第二批被擄者回歸耶路撒冷之前的25年(參拉7:1-10)。以斯帖生活在波斯帝國(前稱巴比倫,於公元前539年亡國)。雖然塞魯士王曾准許被擄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但以斯帖的父母想必是選擇留在波斯。波斯境內的猶太人享有很大的自由,他們或因為已在那裡建立了事業、生活安穩,或恐怕回國旅程艱險,故大多選擇留下。

這個波斯帝國的國王為人如何?
1:1 亞哈隨魯王又稱薛西斯大帝,是波斯的第五個王(公元前486-465年),為人驕傲衝動,這從第一章記載的事件便可見一斑。他的冬季皇宮設於書珊城(即1:3-7所記載設宴的地點)。波斯王出征討伐前,通常都會擺設盛大的筵席。亞哈隨魯王於公元前481年出征希臘,在溫泉關取得重大勝利,翌年在撒拉米斯卻被擊潰,須返回波斯。又過了一年,以斯帖成為皇后(公元前479年)。

擺設一百八十天的筳席,太過分了……
1:4 慶宴持續六個月,目的在於策劃入侵希臘的戰略,並證明王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持戰事。在這裡,發動戰爭是為了奪取更多的財富、土地和權力,並非為求自保。

我有沒有像波斯人那樣,喜歡炫耀財富,即使不在明裡也在暗中?
1:5-7 波斯在當時是超級強國,皇帝既是權力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們愛炫耀財富,甚至把名貴寶石戴在鬍子上。波斯男子以戴不同的寶石代表不同階級,士兵甚至戴上大量的金飾前赴戰場。

王后瓦實提在希臘文中叫作——
1:9 古希臘文獻稱亞哈隨魯王的妻子為“阿美斯特麗”,相信這是瓦實提的希臘文名字。王后瓦實提雖於公元前484/483年被廢黜,但古文獻記載,在她兒子亞達薛西繼承王位後的統治期間,她是他的母后;這可能是由於亞哈隨魯王統治末期以斯帖已去世,或是瓦實提通過兒子奪回權力。

太監不但古代中國有,外國也有,這是因為——
1:10 一些近身內侍須受閹割成為太監,以防繁衍後代,篡位為王。

一時衝動作出的決定往往失水準、甚至荒謬—
1:10-11 亞哈隨魯王被酒沖昏頭腦,失去理性,作出衝動的決定,而事後懊悔不已(2:1)。頭腦不清時,所作的決定都是不明智的;因此,不要想做甚麼就去做,要三思而後行。

抗拒王命的後果,難道瓦實提不曉得嗎?
1:12 瓦實提抗拒王命,不想在男性官員前露面,讓他們欣賞,這可能是由於波斯習俗不許婦女在男性群體中露面。她心中必有矛盾:到底要隨從波斯習俗,抑或聽從王命?最後她選擇了違抗半醉的王夫,希望他遲些會省悟。有說法謂瓦實提當時已懷有亞達薛西(生於公元前483年),因而不想在公眾場合露面。

  不論原因如何,她違反了聖旨,頓使亞哈隨魯王感到難堪,因為所頒布的命令不能朝令夕改(參8:8註釋)。此外,他正想出征希臘,邀請境內所有的高官雲集宮中,藉此炫耀財富和權力;倘若連妻子都不順服他,對他的權威是極大的蔑視,而且亞哈隨魯王亦習慣要風得風,因此勃然大怒。

“達時務的明哲人”,也就是謀士吧——
1:13-15 像古今大多數帝王一樣,亞哈隨魯王羅致了一批謀士,幾乎事事求問他們的意見。王的成敗常賴這些謀士的智慧,但以理就是一個例子。他歷任數代波斯王的謀士,向大流士、塞魯士(參但6:28),甚至繼後三代的帝王進諫。

當時的君王與王后的關係如何? 
1:15 中東的帝王與妻子的關係通常並不親密,亞哈隨魯王也不例外,這從下列事例可見:(1)他擁有後宮(2:3);(2)他不尊重瓦實提的意願(1:13-15);(3)後來當以斯帖作皇后時,他曾許久沒有召見她(4:11)。

男人為何怕女人不尊重自己?你有沒有這種心態?
1:16-21 這批臣子可能因醉酒而喪失理智。很明顯,訂立這條法例不會使全國婦女尊重丈夫。男女能互相尊重欣賞,是因彼此認識到雙方均照神的形像所造,而不是因法令典章的規定。夫妻間互愛互重,不是出於勉強。

王旨“永不更改”,是奉承話還是真的?
1:19 波斯帝王被人民視為神一般,聖旨一出,便永遠有效(參8:8註釋及但6:8)。就算律例無理也不能廢除。不過如有需要,王可另頒新例來抵銷舊例。

是高壓還是誘導,不僅僅是統治的藝術問題,你看呢?
1:20-21 統治方法之一是頒佈法令,強迫人民遵守;亞哈隨魯王和他的謀士就是選擇這個方法。不過耶穌提醒我們,凌駕眾人之上的統治,絕非信徒所當做的(參太20:25-26)。

2011年7月29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美好人生

但我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詩篇73篇28節

  哲學家們思考:「什麼是美好的人生?又有誰擁有它呢?」看到這個問題,我立刻想到好友羅伊。

  羅伊是一位溫和、安靜、不尋求稱讚的人,他將自己的一生交給天上的父,全心仰望父神的旨意。他擁有的是屬天的觀點,就如他時常提醒我的:「我們只是地上的過客。」

  羅伊於去年秋天過世。在他的追思禮拜中,朋友們追憶他帶給大家的影響。許多人說到他的仁慈、無私的給予、謙卑,以及溫柔憐憫。對許多人來說,他體現出上帝無條件的愛。

  追思禮拜結束後,羅伊的兒子開車到父親在世間最後居住的安養中心,收拾父親的遺物:兩雙鞋子、幾件襯衫與長褲,以及少數的零星物品。這些是羅伊在世全部的東西,羅伊的兒子將這些送往當地的慈善機構。羅伊從來沒有過我們有些人認為的美好生活,但他多行善舉,在上帝那裡他是富有的。麥喬治(George MacDonald)寫道:「是誰在天上和地上都富足快樂呢?是那位擁有千棟房屋的人?或是那位連一間房子都不曾擁有,但是在他敲門時,有十間屋子立刻開門歡呼迎接的人?」

  因此,羅伊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人生。DHR

我要做主真門徒,
常將他人來照顧;
困境之中伸援手,
言行將祢愛流露。Thorson

若沒上帝,無人能明白何謂美好人生。




--------------------------------------------------------------------------------------
靈修靜思

愛那不配的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

  常聽人說,成功的婚姻是個正三角形,基督是頂角,而夫妻則是兩個底角。當夫妻都往基督靠近的時候,夫妻倆就自然靠近了,這就是夫妻和諧的秘訣。兩個完全不相同的人,怎麼會和諧呢?你得用神的道,就是基督把他們調配起來。

  如果完美的人才能有完美的婚姻,請問,你完美嗎?如果對方是完美的,他為甚麼要你?親愛的已婚朋友,魔鬼在你婚後的某個時候,一定會向你心深處拋下這麼個問題:「你當初嫁(娶)的丈夫(太太)是最合適的人選嗎?」「如果他/她不是神給你預備最好的一位,理想的婚姻豈非無法實現?這樣不是很可惜?」朋友,這是個圈套,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只能讓你原地打轉。千萬別上當!很多人不知這是魔鬼的圈套,多年活在這個問題的重負下,甚至信以為真。

  你可以這樣回應魔鬼的試探:「如果我的配偶不是最好的人選,那麼,我就有機會做一個更好的愛人;因為羅馬書說,基督愛了不配的人,神的愛才得以顯明!這是我學習基督的機會,這就是福!」      ~尤里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20110728傳道書12章1-14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2:1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馬》衰老的憂傷圖畫是對年輕人的警告,要他們趁着年幼…的日子…記念造他們的主。留意這裏所羅門不是說他們的主或救主或救贖主,而是造他們的主。這是所羅門在日光之下,從他有利的位置惟一能知道神的方法。即使這樣,這建議是好的。

   青年人要記念造他們的主…在人生的暮年來臨之先,當那些艱難和衰敗的日子和毫無喜樂的年日臨近之前。

12:2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

   《新》2~5:歷歷如繪地描述人老邁時退化的過程:一個論老化的寓言。

   《啟》2~5:作者用形象的筆法描寫人年紀漸大,身體退化的情形。

   《馬》年老時是光明轉為暗淡的日子,不論在體力上還是情感上。日間沉悶,晚間漫長,陰沉、沮喪都隨來。

   即使早年有些雨,就是困難和挫折。但當時太陽再現,精神很快恢復。但現在來到老年,晴朗的日子似乎已逝去,雨過後,雲彩應許出現更多。

   年幼是記念造物主之時,因為那時日頭…月亮、星宿未變為黑暗,雨後雲彩並未返回。

12:3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

   《新》看守房屋的:這個譬喻及其他的許多譬喻,可能均指身體的各部分(手、腳等等)。然而這首詩歌使用許多喻像,如黑暗、暴風、危星、棄井及像12:5上的種種描述,並且作者自由運換這些喻像,所以我們不應過分解釋這些喻像,免得破壞這首詩。

   《馬》老年人的身體被喻為房屋。看守房屋的手臂和雙手曾經強壯、活躍,但現在滿佈皺紋、十分粗糙,在柏金遜症影響下顫抖。

   有力的就是腳和大腿,已不再挺直健壯,像括號一樣彎曲,彷彿因身體的重量而變形。

   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就是牙齒不能再咀嚼了,因為大部分已脫落,上排餘下少數的能跟下排合攏在一起,牙醫說這是不足的咬合。

   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視力漸漸衰退了。首先眼睛需要雙光眼鏡,然後又需要三光眼鏡,其後動白內障手術。現在就只能讀到用放大鏡看的大字了。

12:4 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

   《馬》街門關閉,當然是指耳朵。樣樣都不斷重複。巨大聲音像推磨的響聲,都變得微小、微弱。

   老人患上失眠症,當第一隻雀鳥開始鳴叫或者公雞啼叫時,就很早起來了。

   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聲帶都嚴重受損,嗓音變得發啞、顫動,更遑論唱歌了。

12:5 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

   《新》杏樹:杏花淡淡的色彩可能暗示老年的白髮。

   《新》蜢成為重擔:(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蚱蜢無精打采」)蚱蜢正常時跳動靈活,只有在寒冷清晨時動作緩慢(參鴻3:17),使人聯想起年老時的僵硬。

   《新》永遠的家:從上下文看來,可能僅指墳墓而言,而未觸及死後的歸宿。

   《馬》老人患上畏高症,即是怕高處,不論是樓梯、從高樓大廈遠眺,還是坐飛機。

   而且路上有驚慌,他們失去自信,害怕獨自或夜裏上街。

   杏樹開花一般是象徵白髮斑斑,最初是濃密,然後逐漸掉在地上。

   蚱蜢可以從兩方面來詮釋。首先,蚱蜢成為重擔,就是指縱使最輕便的物件對老人也是重得難以背負。或者,蚱蜢拖着身體前行(新美國標準本)是誇張地模仿老人彎着腰,以不穩定、不規則的動作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人所願的意指感官慾望都失去了,本性的胃口減少或完全失去。食之無味,其他基本動力也耗盡了,性的精力也喪失了。

   這衰退過程出現,因為人要歸他永遠的家──死亡和墳墓。不久,他的弔喪隊伍將在街上經過。

12:6 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新》銀鍊…金罐:一盞用銀鍊懸掛的燈。鍊子任何一節斷掉,這盞燈的美麗與光彩也就消逝了,用來暗示生命何其脆弱!

   《啟》用銀鍊吊住的金瓶,只要鍊的任一環折斷,全瓶便會跌碎。用繩子穿過滑輪將水瓶放入井中,只須滑輪中一環破爛,繩必滑落,瓶也損壞。二者都喻人生的短促與脆弱。

   《馬》所以智慧人建議人要在銀鏈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貯水器旁破爛之前,要記念造物主。其實,為所有事物賦予精確的意義是十分困難的。

   銀鏈折斷大概指當靈從身體釋放出來時,柔弱的生命之線就折斷了。

   金罐解釋為顱腔,金罐破裂象徵人死時思想的停頓。

   損壞的瓶子和水輪,二者合指循環系統的停頓──血壓收縮和舒張的停頓。

12:7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 神。

   《馬》殘酷的死期臨近。肉體開始歸回塵土,靈仍歸於賜靈的神。也許這是所羅門所面臨的景況。在於信徒,他的結論是真實的;但在於非信徒,靈歸於地獄,等候白色大寶座的審判。然後,靈將要跟肉身聯合,整個人就被扔在火湖裏(啟二○12-14)。

12: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新》虛空:「日光之下」(在地上,卻離開了神)的生活正是如此,其結局是破碎的。然而人若肯遵行與造物主建立關係的要求(12:1),並接受祂必審問的事實(11:9),虛空就不再是人生的結論。

   《馬》所以傳道者兜了個大圈,又回到他起初之處──生命的基本信條是日光之下都是虛空、無意義、無用和空洞的。

12: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

   《新》又默想,又考查:這是在人這方面應有的嚴謹作法,為了尋求真理,明白真理,即使痛苦也在所不惜。

   《啟》9~10:人應像傳道者一樣,竭盡一切力量求真理,務求明白。作者的態度非常嚴謹,他所寫的箴言和知識,經過嚴格的思想和查考,是正直且誠實的話。

   《馬》傳道者除了自己有智慧外,還跟其他人分享他的知識。他謹慎地權衡知識,準確地證實後,以箴言的形式傳遞他的智慧。

12: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馬》他小心翼翼地選擇他的言語,嘗試集合安慰人、可喜悅和誠實的言語,就像預備豐富的一餐,然後用芹菜伴碟。

12:11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新》一個牧者所賜:本書論題的另一面,如12:12所堅信:要認清聖經是非同凡響的一本書(編者註:12:12中「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新國際版譯作「要小心任何另加的教導」)。

   《馬》智慧人的教訓好像尖銳的刺棍,簡單、直接、具說服力。當中的諺語是一個牧者的,好像釘穩的釘子或穩固帳篷的釘子。它們提供力量,也是我們思想的依據。

   大多聖經版本都把牧者一詞印大一點,顯示譯者明白這是指神的意思。不過我們也要記着,在東方的思想着,君王也被看為牧者。荷馬說:“所有君王都是人民的牧者。”所以,所羅門王可能指他自己是一個牧者。這個詮釋更切合文脈。

12:12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馬》這裏沒有指出所羅門厭倦主題的意思。他可以寫多一點,但他警戒讀者:結果都是一樣。著書印刷是沒有窮盡的,要讀完全部就疲倦死了。但為何這麼麻煩?這一切所揭示的盡是虛空的人生。

12: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譯:這是眾人的本分)。

   《新》13~14:人活著的主要目的。

   《新》敬畏神:敬愛神是智慧的根基(詩111:10;箴1:7;9:10),也是智慧的本質(伯28:28)及它的目標與結論。

   《新》人所當盡的本分:這樣的人生才完滿,我們的一切,與「虛空」迥然不同。

   《馬》他最後的總意可指他最後看見日光之上了。他說:“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因為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但我們必須記著:這裏所指的“敬畏神”不是拯救的信心,而是受造物在造物主面前卑躬屈膝的恐懼。誡命不一定指舊約裏所揭示的神的律法,可能指神明顯地刻在人心上的任何命令。

   換言之,我們不用賦予高度的屬靈真知卓見給所羅門的言語,這些都只是智慧人從本性的直覺和實際的經驗中得知的總結而已。

   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不算只是本分,而且也是完全和快樂人生的基本元素。

12: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新》人所做的事…神都必審問:這項真理的吉光片羽也是不斷地在本書出現:3:17;8:12-13;11:9及註釋;見太12:36;林前3:12-15;林後5:9-10;來4:12-13。

   《啟》傳道者諄諄訓誨,最後仍要人注意他已在書中不斷提醒讀者的話:人所作的,無論善惡,神必審問。但加多了一行字:“連一切隱藏的事”都會帶到神前,聽祂審問,無可逃避。這也是基督所提的警告(太12:36-37)。看《羅馬書》2:16。

   《馬》這裏所指敬畏和遵從神的動機是基於對將臨審問的確定。我們是信徒,可以永遠感恩,因為救主已把我們從這恐懼中釋放出來了。

   “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壹四18)

   我們的信賴和遵從,是因為愛,而不是懼怕。藉着主耶穌基督在各各他山上所完成的工作,我們得到永不受審判的確據,已經出死入生了(約五24)。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少年不知愁滋味,要將青春獻與主——
12:1 人的生命中沒有神,他年老時必定痛苦、孤單、失望。以神為中心的人生則是充實的,即使“衰敗的日子”來臨時,也就是因傷殘、疾病而不能享受人生時,也有滿足感,因為有永生的盼望。年輕的日子是美好的,但如果青年人只顧享受一時之樂而丟棄有永恆價值的事,青春的活力也能成為親近神的障礙。趁你還年輕力壯的時候將自己獻給神,不要將你的青春浪費在邪惡和虛空的活動上,去沾染不良的習慣,使你變得麻木不仁。現在就尋求神吧!

生命像一條鏈子、一個罐子,若沒有神的保守……
12:6-8 銀鏈、金罐、瓶子和水輪象徵生命的脆弱。死亡很容易臨到我們,我們也會迅速而不期然地歸回塵土。所以,我們要視生命為珍貴的財富,有智慧地運用,不要輕率地浪費了它!

靈魂離開人體的一刻,人就真正死亡了……
12:7-8 沒有神所賜的靈魂,我們的身體就會變為塵土。沒有神所定的心意,我們的工作就徒勞無功。沒有神的愛,我們的事奉就會白費心機。我們要在所做的一切事上將神放在第一位,以神為中心,因為沒有神就沒有一切。智慧人認識到沒有神的人生是虛空的,所以激勵他先去尋求神。

刺棍、釘子、牧者——這些比喻的關聯是……
12:11 刺棍(也稱為趕牛的棍子)是用一塊鋒利的金屬釘在手柄上做成的,用以趕牛或牲畜。智慧的言語或重要的真理,雖然像刺棍一樣令人不舒服,卻會叫我們不偏離神的道路。

學海無涯,我應該登上哪條智慧之舟?
12:12 世上有很多關於人生的討論及生活哲學,足夠我們花一生去研究。研究這些並沒甚麼不對,但我們更應該將大部分時間,以神真理的話語滋養自己。我們應將所學習到的智慧行出來。有智慧的聖經讀者,明白真理以後,就照著所學的去做。由於我們在世的日子相當短促,就應該善用人生來學習重要的真理,因為這些真理會影響今生和永生。

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也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我當如何盡本分?
12:13-14 所羅門在結論中提出解除本書所講兩種主要偏向的方法。那些迷失人生目的和方向的人,應敬畏神並遵守神的誡命。那些認為人生充滿不公平的人,應記得神會審查人的一生,看每個人對神的態度如何;也會審判每一個人的行為。你是否將一生,無論現在或者將來都奉獻給神?你的生命是否符合祂的標準?

畫龍點睛,本書的主題原來是——
12:13-14 如果不讀傳道書最後的幾節,我們便無法正確地理解這卷書。姑勿論人生充滿了難以理解、看似矛盾的事情,我們應以認識神作為我們努力的惟一目標。

  在傳道書中,所羅門說人應享受自己勞碌所得來的好處,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毋須遵守神的誡命。我們應尋找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不過單靠人的努力是無法找到的。我們應當承認人生充滿邪惡、愚昧和不公平,但依然要持積極的態度,並且對神有堅強的信心。

  每一個人都要站在神的審判台前,為自己一生中所做的接受審判。我們不能用人生的風雨起伏作為輕浮度日的藉口。要過正直的生活,我們必須(1)承認若離開神,人的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2)現在就當將神放在首位;(3)要從神領受一切美善的賞賜;(4)認識神必審判一切善惡;(5)知道神要判定每個人一生的質量。人用一生拼命追求享樂,而這些享樂卻是神無償賜下的,這是多麼奇怪啊!

2011年7月28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為我愛的主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馬太福音6章16節

  幾年前,我們教會有過一系列關於舊約會幕的系列講道。在還未教導擺陳設餅的桌子前,我做了一件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我禁食了幾天。我禁食是因為我想經歷「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章3節)的真理。我想為了我更愛的上帝,而拒絕我所愛的食物。當我禁食時,我遵照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16-18節的教導。

  耶穌提出一個反面命令:「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16節)。接著提出一個正面命令,告訴我們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17節)。這兩個命令指出他們不應該引人注目。耶穌教導我們禁食是屬於個人私下的獻上和敬拜,不應成為信仰上的驕傲。最後,耶穌給了我們一個應許: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18節)。

  雖禁食不是規定,但是當我們放棄某些我們愛的事物,或許能更深地經歷我們愛的上帝。祂將親自獎賞我們。MW

求主讓我渴慕祢,
一想尋求祢旨意;
時時順服緊跟隨,
日日和祢更親密。阿們!

放下最愛事物,可使我們更親近上帝。





------------------------------------------------------------------------------------
靈修靜思

婚姻需要經營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五24至25)

  有人以為夫妻幸福的關鍵是擁有甚麼;我卻以為要訣在於經營。凡事都有經營之道,但許多夫妻以為任意妄為也能幸福,這是不可能的。你要做生意,先去花許多的精力學MBA,去學好的經營模式,因為你知道,只有經營得法才能賺錢。夫妻相處,怎不需要學習經營呢?

  記得七、八十年代,很多人熱衷於分析民族劣根性,以為中國人落後是因民族的劣根性;但如今中國人發達了,只因為換了運作的方法。夫妻也是一樣,換人不換法等於換湯不換藥。很多人離異的理由是個性不合;但我看其實是運作不當──沒有按照正確的夫妻之道去運作,以至該有的福份出不來。甚麼是正確的夫妻之道?到哪裡去尋找夫妻之道?就是到基督面前來,因為婚姻是神設立的,特要用夫妻關係來表示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婚姻的一切道理都隱藏在基督裡。如果愛是神叫人學的功課,婚姻就是神給人設的課堂,基督則是愛的老師。      ~尤里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20110727傳道書11章1-1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1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新》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當有冒險精神,好像那些從事海運貿易的人,肯冒風險才能獲利。不要老是小心翼翼的(見箴11:24)。

   《啟》將…糧食撒在水面:應像飄洋過海從事商貿的人一樣,有進取精神。撒下糧食是完全的投入,需要忍耐等候果效。信靠神,遵行祂的旨意,也需要此精神。

   《啟》糧食:指貨物。

   《馬》這裏“糧食”一詞是象徵穀類的食物。“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可指在氾濫地區撒種,或者可能是指從海路進行的穀類貿易。不論怎樣,這句的意思是指把好的東西到處散播,在收割的時間必得豐收。

   本節是真正的福音信息。當我們與人分享生命的糧食時,未能看見即時的結果,但是最後的收割是肯定的。

11:2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

   《新》你要分給七人:處豐富時要慷慨;不測的禍患可能令你得靠別人對你慷慨賜恩。

   《馬》你要分給七人甚至分給八人說明兩樣事:寬宏的慷慨或生意多樣化經營。若是指第一點的意思,可指當我們能夠的時候,就要表達寬宏的慈心。因為當我們不能這樣作的時候,就會是災禍和不幸臨到之時了。大部分人都未雨綢繆,本節建議我們要抱有寬宏的精神,因為我們不知道生命裏有什麼不肯定的事要發生。

   也許這句的意思是:不可孤注一擲。要分散投資,因為如果一方失敗,其他方面仍然能夠繼續。這就是多樣化經營了。

11:3 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新》3~6雲…樹…風…種:不要寄望在「可能發生的事」上,或追念「若那樣就好了」。從你所能的做起,並明白你的能力(或知識)甚為有限。

   《啟》3~6:這幾節都是勸人做事應量力而為,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不可看風望雲,指望不著實際的東西。

   《馬》本節繼續說明前一節的意思,特別是指可能發生在地上的莫明災禍。本節指出人生的災禍無可避免,也是最終出現的。就如聚滿雨的雲傾倒在地上一樣,麻煩和試煉必然臨到人的後代身上。樹若倒下來,便是個衰敗的君王,結局是注定的了。

11:4 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

   《馬》過分謹慎當然可以。如果你等待時機完全成熟,你會一事無成。天空都會有風有雲。如果你等待完全無風的日子,你會無法撒種;如果你等待無雨的日子,穗子在未收割前已腐爛了。等待確定時機的人將要永遠等待。

11:5 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 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

   《馬》因為我們不知道萬事,我們必須靠我們所知的過活。我們不明白風的移動或骨頭在懷孕婦人的子宮裏如何長成,更遑論我們能明白神的一切作為,或祂為何這樣作。

11:6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

   《馬》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最好就是每天盡力做好所有工作。我們無法得知那一樣工作能成功(發旺),也許樣樣都成功。

   傳揚神的道,可保證成功。不過,有些方法較其他方法更有效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們在事奉上必須不辭勞苦、多才多藝、靈活變通和忠心耿耿。

   我們也要在早晨撒種,不可在晚上怠惰,我們被召是為了不懈的事奉。

11:7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

   《新》7~10:要生活得淋漓盡致。

   《馬》7~8:光可指年輕時光輝和燦爛的日子。年輕真棒:既健康又強壯、活潑。但不論人享有多少年精壯和富足的日子,他必須警醒黑暗的日子必來臨。晚年的痛苦無可避免,這是人生中沉悶且虛空的日子。

11:8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新》8、10虛空:警告人,不要被11:7-10所提的佳美事物迷惑並分心。11:9使我們行在正路上。

11:9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

   《新》審問:見12:14及註釋。既知人一生中無論鉅靡,神都有賞罰,那麼每一件事就都有意義,而非虛空。明白這點,我們的心才有方向,我們的眼才能辨明。這一段準備好讀者進入12章。

   《馬》很難知道本節說的是出自醒悟老人的真誠建議,還是憤世嫉俗之辭。做你心所想的事,看你所能看的,卻要記着:最終神必審問你,即是年老時的審問。這似乎是指所羅門早年犯罪,要受到神的懲罰。

11:10 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啟》邪惡:亦作“苦難”,指生活的艱苦。

   《啟》一生的開端:亦作“青春時期”,人的青春瞬即消逝,應在青年這個重要時期作出人生方向的決定。

   《馬》當你幼年時,盡情享樂,除去愁煩。(這裏邪惡一詞的意思是指麻煩,而不是指罪。)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因為都是非常短暫。

   在文學作品中,沒有比第十二章前半部分描述年老的日子更經典的了。意思不是表面的,因為是一篇寓言。但不久就出現以下一幅圖畫:蹣跚而行的老人──會走路的老古董,拖着腳向着墳墓走去。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沒有把握的事,該不該冒險?
11:1-5 所羅門在這裡總結說:人生既有風險,也有機會。因為人生沒有保證,所以我們應該準備好。“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意思是說:人生會有機會,我們應該好好把握,不是只求穩妥而不敢行動。所羅門不贊成絕望的態度。人生充滿了未知數,並不等於說我們就可以不做事。我們需有信靠的心和進取的精神,以神所教導的熱誠和信心,來面對人生的風險和機會。

“等等,再等等看……”,時間就這樣溜走了,到頭來……
11:4 等待條件成熟了才採取行動,就意味著永遠不會採取行動。這種實用的卓見,特別適用於靈性生活上。如果我們等待有了充分的時間、安適的環境才去靈修或研讀聖經,就永遠不會開始。如果我們等待一間完美的教會出現,就永遠不會加入教會。如果我們等待一個完全事奉的機會出現,就永遠不會去事奉。我們應該現在採取步驟追求靈命上的長進,不要空等絕不會出現的條件。

活得瀟洒痛快,也別忘記思想後來的事——
11:7-8 所羅門不是一個使人意氣消沉的悲觀主義者。他鼓勵我們每日要歡喜快樂,不過他也叫我們記得永恆比人一生的壽命要長得多(11:7-12:14)。詩篇上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2)。智慧的人不單著眼於眼前的事及其帶來的衝擊,更將其視野朝向永恆。我們要從神的觀點作出抉擇,並思考這些抉擇對未來的十年直到永恆的影響。生命雖然短促,但我們深信必能永遠與神同在。

年輕無知時做的事,人要不要負責?
11:9-10 我們常聽人說:“不要緊”。但我們很多的決定都是不可逆轉的,這些決定會影響我們的一生。你在年輕時所做的事必會影響你的未來。你要享受你的人生,但不要做出那些會影響你身體、道德和靈性方面的事,使你不能安享晚年。

2011年7月27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賄賂

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出埃及記23章8節

  有一次在外國旅行時,我丈夫注意到道路凹凸不平的情況。當他問起,駕駛員告訴我們那些坑坑窪窪是因為許多卡車非法超載所造成。當有警察攔檢時,那些卡車司機就會行賄以逃避受罰。那些司機和警察們在財務上得到好處,但其他的司機和繳稅的人民,不但要為此多了一筆財務上的負擔,還要忍受路況不平的不便。

  並非所有的賄賂都那麼明顯,有些是難以察覺的。也並非所有的賄賂都是指財務方面。奉承也是一種賄賂,只不過使用的是言語而不是金錢。如果有人奉承我們,我們就給他們特殊的待遇,這也就和行賄一般。對上帝來說,任何的偏袒都是一種不公義。祂甚至將行公義視為留在應許之地的條件,所以祂要以色列人公正無私,不濫用職權(申命記16章19-20節)。

  行賄剝奪了他人得到公平對待的機會,這與上帝的本質相違背。上帝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祂是偉大、全能、該受敬畏的上帝。祂不偏私,也不接受賄(申命記10章17節)。

  感謝主,祂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祂也希望我們對待他人一視同仁。JAL

無論種族或性別,
富裕貧窮或貴賤;
上帝對人不偏袒,
獨生子為世人死。DDeHaan

賄賂顯出偏心;慈愛顯出公義.





--------------------------------------------------------------------------------------
靈修靜思

肢體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

  一位姊妹唸神學院第一年時,看見她心目中一些似乎很好的基督徒,生氣時也會用粗話罵人,先是錯愕,繼之,不肯守安息日。一位宣教士聽了便開導她:「……妳永遠找不到一間十全十美的教會,也無法找到一個完美無瑕的傳道人。因為有人的地方,就可以找到一籮筐的缺點和問題;但是讓我們試著盡一己之力,發揮肢體的功能,好讓別人從我們身上得到益處。」

  是的,人都不完美。當一位信徒問美國著名的佈道家葛理翰牧師:「你去過這麼多的教會講道,你可否告訴我,何處有間完全的教會,我要加入。」葛理翰回答:「世界上假如有一間完全的教會,也會因為你的加入而變得不完全。」      ~周慈美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20110726傳道書10章1-2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0:1 死蒼蠅使做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

   《新》一點愚昧也能敗壞:王下20:12-19是活生生的例子。

   《啟》本節為上章主題的繼續,但側重個人的行為。一個人出諸愚昧的小錯失,可以使智慧的努力全盤失敗。《王下》20:12-19所記希西家因一點驕傲而招來一族被擄的結局,是個好教訓。

   《馬》當蒼蠅被困在香的膏油裏死去,就發出臭氣。這可推論到人的行為上。人若為智慧和尊榮建立名聲,但若走錯了一步,就會全部受到破壞。人會記著一次小小的魯莽行為,卻忘記多年有價值的成就。任何人在公眾場合只說錯了幾個字,這足以敗壞他的名聲。

10:2 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

   《新》居右…居左:右左可代表最好與次好的(參創48:13-20);或許此處與一些晚期猶太人作品一樣,用右左分別代表善與惡。

   《啟》2~20:這一段集中講愚昧。愚昧發自心,肉眼看不見。傳道者說過,神曾將永生放在人心中,因此人對世界的局限和世事的短暫難滿足(3:11)。但人心因罪而變得邪惡(8:11;9:3)。

   《啟》右邊與左邊可以是地位高低的表徵。右邊高,左邊低(參創48:13-20);也可以是力量強弱的代表,例如右手代表力量、保障,左手則是軟弱、失勢的象徵(參太25:33、41)。若依較近的猶太人著作,左和右各代表惡和善。

   《馬》傳統認為右手比較靈活,左手較笨拙。智慧人知道做事的正確方法,但愚昧人卻笨手笨腳。

10:3 並且愚昧人行路顯出無知,對眾人說,他是愚昧人。

   《馬》並且愚昧人做簡單的事,例如行路,他也缺乏常識。他向眾人……顯出……他是愚昧人。這可以指他呼喚其他人蠢材,或者他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顯出他的無知。後者大概是經文這裏的想法。

10:4 掌權者的心若向你發怒,不要離開你的本位,因為柔和能免大過。

   《馬》如果掌權者要向你發怒,最好不要在忿怒中放棄,要溫柔、順服,因為這樣更能使他平靜下來,並可補償嚴重的大過。

10:5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件禍患,似乎出於掌權的錯誤,

   《新》出於掌權的錯誤:有關傳道者對人間政權的觀察,見10:4、6-7、16-17、20;3:16;4:1-3、13-16;5:8-9;8:2-6、10-11;9:17。

   《馬》5~6:在這混亂的世上,另一樣叫所羅門感到困擾而前後矛盾的事,是出於掌權的不智決定和不公平。常見人們多不按適當的資歷受命,能者大都把才華浪費在卑賤的工作上。

10:6 就是愚昧人立在高位;富足人坐在低位。

   《啟》6~7:時機和際遇常引致不應出現的奇怪現象,有才智的人(“富足人”與“愚昧人”相對,故指富於才能的人)偏偏沒有機會(“低位”),而獲得機會的人(“立在高位”),卻是沒有本領或才德都缺乏的人。作者以騎馬為例作生動說明。

10:7 我見過僕人騎馬,王子像僕人在地上步行。

   《馬》所以僕人通常騎馬,而王子就要在地上步行。這樣不平等的事在政治、工業、軍事和信仰生活上都有存在。

10:8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拆牆垣的,必為蛇所咬。

   《啟》8~11:這幾節都是講愚昧的後果。8節說明做惡事必自食其果。9節講任何工作都有其本身的危險。10-11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事應有周詳考慮。

   《馬》挖陷坑去傷害人的,將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拆牆垣的,不論是非法進入、惡作劇,還是想改變財產的分界線,最終必為蛇所咬或付上一些令人不悅的代價。

10:9 鑿開(或譯:挪移)石頭的,必受損傷;劈開木頭的,必遭危險。

   《馬》9~10:即使合法的活動也有危險。礦工有被石頭壓傷的危險,劈木的有被斧頭劈傷的危險。

   用尖銳的器具工作是好的。否則,就要更多的勞力去完成了。磨斧頭的時間多更勝於節省時間和氣力的抵償。智慧教人做事的捷徑和省氣力的方法。正如盧保德所說:“智慧為成功鋪路。”

10:10 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

10:11 未行法術以先,蛇若咬人,後行法術也是無益。

   《馬》如果蛇在行法術以先就咬人,這對行法術的人有何益處呢?或者我們會說:馬兒被偷了,幹嘛還鎖著馬房?通常事情按時完成才有價值和效用。

10:12 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

   《新》言:言語是智慧文學中常見的主題(如見箴15章)。

   《啟》12~14:言語是智慧文學討論得最多的一個題目,可能因為言語乃有無智慧的試金石。

   《馬》12~13:智慧人的口為他帶來香氣,因為他的話是恩言。愚昧人的話是自己衰敗的原因。

   他起初說些無傷大雅的廢話,但時間到了,他就牽涉入奸惡的狂妄裏。

10:13 他口中的言語起頭是愚昧;他話的末尾是奸惡的狂妄。

10:14 愚昧人多有言語,人卻不知將來有甚麼事;他身後的事誰能告訴他呢?

   《馬》愚昧人不知何時制止言語,只知說了又說,不懂閉口。他不停地說,彷彿他知道一切,但其實一竅不通。他沒完沒了地說,無可避免會自吹自擂,說自己將會幹什麼大事。他就像那個說這些話的富有的愚昧人一樣:“‘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裏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路一二18-19)但他不知道跟着會發生什麼事。他最好建議你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雅四15)

10:15 凡愚昧人,他的勞碌使自己困乏,因為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

   《新》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因為在聖經裏,愚昧人是指不肯接受神教訓的人(見5:4註釋),這句挖苦的話(大概用諺語形式寫的),不單是指愚蠢而已。

   《啟》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很可能是一句俗諺,極言人的愚蠢。但愚昧人既是驕傲而不肯聽教導的人,作者引用這話一定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馬》愚昧人因自己無效率和無生產的工作勞累自己,甚至看不見明顯的事,或找到進一座城的路。也許我們可以加上一句:他在下雨時也不曉得去避雨。他對這些簡單事情的無知令他將來的計劃全部變得荒唐可笑。

10:16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

   《新》你的王若是孩童:(原文譯註:新國際版譯作「若曾是僕人」;另一譯法與和合本同)心胸狹窄的驟貴者,而非4:13中那種「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見王下15:8-25;何7:3-7;後一段經文描繪了一些短命的篡位者與邪惡的弄臣,他們使以色列加速覆亡。

   《啟》孩童:亦作奴僕。奴僕作王,小人當道,只有促一國的速亡。

   《啟》早晨宴樂:為生活糜爛、荒淫的結果。

   《馬》16~17:邦國的王若像孩童一樣不成熟和易受影響,群臣在早晨宴樂而不履行職責,這就令人感到惋惜了。

   有福的邦國就是國王是個性格高尚和尊貴的人,群臣行事合宜,自我抑制,按時吃喝,為要補力,不為酒醉。

10:17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貴冑之子,你的群臣按時吃喝,為要補力,不為酒醉,你就有福了!

   《啟》本節描寫在朝者成熟而又能自制,乃國家之福。

10:18 因人懶惰,房頂塌下;因人手懶,房屋滴漏。

   《啟》持家立業不可一曝十寒,應該恆常勤儉。

   《馬》長期的懶惰和忽略引致房屋塌下,不論那房子代表政府或是個人的前程。如果屋主不定時修葺,任何的房頂都會滴漏。

10:19 設擺筵席是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錢能叫萬事應心。

   《新》錢能叫萬事應心: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領會:或是對人類價值觀的挖苦評論;或是嚴肅的警告,要人好好賺錢,而非一味享受(見本節頭兩句);或是說明金錢的用途多端(參路16:9)。

   《啟》本節下半有好幾個解釋:1.人生的價值不在酒肉、錢財;2.人應努力工作,不可貪求作樂;3.金錢可作各種用處,看人如何使用。一般認為全句在戒放蕩生活。愚昧人目光如豆,以為酒食徵逐便是人生!

   《馬》吃飯時間是快樂的時間,酒能點綴生活,錢能叫萬事應心。

   所羅門真的相信錢就是一切喜樂的鑰匙嗎?也許他只是指出錢能買人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也許他只是想引述第16節裏喝醉了的群臣,他們過度享樂而導致第18節所說的結果。正如有人說,事實是錢什麼也能買來,惟有快樂買不到;錢是通向各地的票,惟無法通往天堂。人的生命不是以他擁有多少財物衡量。

10:20 你不可咒詛君王,也不可心懷此念;在你臥房也不可咒詛富戶。因為空中的鳥必傳揚這聲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說這事。

   《啟》牆壁有耳,人當慎言。尤其奸邪當道之時,更應小心言語。傳道者的忠告是:人應正視生活,享用神給人的生命,平安度日。

   《馬》要小心,不可咒詛君王或富戶。你以為沒有人聽見,但隔牆有耳,一些料想不到的鳥兒會傳揚這訊息到王宮裏。“失言之舉生出是非的羽翼。”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上司發火,有人據理力爭,有人委屈求全,這中間的道理是——
10:4 這句格言可以應用在雇主和雇員之間的關係上。雇員冷靜地對待雇主的暴躁發怒,才能相安無事。只要我們平心靜氣地工作,雇主就可能止息怒氣,回復平靜。

大到國家,小到單位,到處都有不公平合理之事……
10:5-7 所羅門講述這些不公平或不合理的情況,藉以說明單憑智慧並不足以伸張正義。他接著定論,我們所有的一切(從智慧到財富),如果離開神,就都將成為虛空。然而,當神使用我們僅有的一點點時,這一點點也會成為我們所有的盼望與需要。

磨刀不誤砍柴工,用智慧裝備自己則事半功倍——真的?
10: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沒有所需之技巧或工具,要去完成某些工作就如同用鈍了的斧頭劈柴一般困難。如果你的工具鈍了,就須將它磨利,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樣,如果你缺少技能,你就需要接受訓練,不斷練習來增加技能。磨刃意味著認清問題的所在,尋求所需的技能(或工具),把工作做好。試在你的生命中,找出你的“斧頭”不鋒利的地方,加以磨鍊並勤加操練你的技能,使你更有效地做神的工作。

懶惰加揮霍,多大的家業也難長久……
10:16-18 當以色列的領袖不成熟和不負責任時,國家便步向滅亡。列王紀上下提到南北兩國敗亡都是因為領袖有私心。這幾節經文指出了這些領袖的基本問題——自私和懶惰。

所有問題都到飯桌上去解決——世人都在這樣做,我怕我也……
10:19 若政府、商業機構、家庭、甚至教會的領袖,都認為金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話,他們就陷入網羅裡了。我們花錢以求解決問題。但是,正如酒只能給人暫時的剌激一樣,消費帶來的慰藉,也會很快地消失,結果只會令我們更多地消費。聖經承認我們生存需要金錢,卻警告我們切勿貪戀錢財(參太6:24;提前6:10;來13:5)。金錢是危險的,因它欺騙我們,叫我們以為財富能使我們獲得所想的一切;貪愛錢財是邪惡的,因我們會倚靠錢財來解決問題,而不倚靠神。如果有人追求錢財所不能兌現的承諾,將來必會發現他們一無所有,因為他們失去了最重要的靈命。

2011年7月26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早晨的喜樂

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

  因車窗起霧,安琪無法從車上清楚看見外面的車況。一不小心,她撞上了一輛大卡車。這起車禍造成安琪腦部損傷,她失去了說話和照顧自己的能力。

  這些年來,我對於安琪父母的堅強感到很訝異。最近我問他們:「你們是如何走過來的?」她的父親頗有感觸地回答:「老實說,只有讓自己和上帝更親近,我們才有辦法度過,上帝賜我們力量來度過這一切。」

  安琪的母親也認同,她想起當車禍發生時,他們有多痛心,甚至懷疑他們是否能夠重獲喜樂。當他們一起倚靠上帝,安琪和他們一家經歷到上帝賜給他們許多意想不到的供應,包括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照顧。雖然安琪可能無法再次開口說話,現在的她還能用笑容來回應他們。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喜樂。安琪的父母最喜歡的經文就是:「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

  你曾經歷深刻的痛楚嗎?當你依賴和信靠慈愛的上帝時,即便在淚水之中,將來也必有上帝應許的喜樂。HDF

每個早晨有新憐憫,
每一天都有新恩典,
每一步都有新盼望,
每一刻都有新勇氣。McVeigh

將你的憂愁交託給耶穌。




-------------------------------------------------------------------------------------
靈修靜思

一無可誇

「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祂的罪嗎?」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約七51至52)

  重讀這段經文,便再次看到赤裸的人性。人不僅可以用手中的權力扭曲律法程序,還可以用明顯的偏見代替公義,並用過去代替未來。

  我卻不敢抬起手指指責這些當位的法利賽人,因我若生在當時,也當其位,我不敢保證自己會比他們更好。我能相信那個木匠的兒子,認定祂是基督而不是搗亂者嗎?我能面對自己的權威被祂挑戰而不厭恨祂嗎?我會不以自己的學識為傲,不把自己所知的一切當作唯一的真理嗎?即或我一時可以謙卑,我一生都可以嗎?

  聖經陳明這些事,如同展開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自己,卻不是要我們自責;而是要讓我們儆醒,存謙卑的心,並保持這種謙卑的態度。記得自己得以認識主,領受現今在恩典中的地位,完全是出於神的憐憫,一無可誇!      ~李文屏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20110725傳道書9章11-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1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新》當時的機會:成功與否並無把握,這一點更證明人終究無法掌握情況。

   《啟》時的機會:亦作“時機”,指人生所受的限制。機會之來無法預知,計劃得很好的事可能完全失去。成功無絕對的把握,世事推移不在人手中。

   《馬》傳道者觀察到另一狀況是運氣和機會佔據大部分的人生。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能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聰明的未必得貲財,能者未必當權。惡運尾隨每個人的腳步。當時的機會是成敗的主因。億萬富翁葛保羅解釋他的成功時,回答說:“有些人找到石油,其他人卻找不到。”

9:12 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新》定期:災禍之期。

   《新》世人陷在其中:成功無法預知,是因為人還沒有聰明到能預知何時厄運當頭。

   《啟》定期:指災禍來臨的時刻,就像魚逃不出網,鳥突然被捉住。人的智慧不能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何事。

   《馬》沒有人知道惡運何時來襲,就像魚被惡網圈住或鳥被網羅捉住,世人被惡運甚至死亡壓倒,從不知道禍患何時臨到。

9:13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樣智慧,據我看乃是廣大,

   《啟》13~16:這個小故事指出人總是不願聽智慧的話語,即令智慧可挽救一座城,仍被人遺忘。掌權的並不都欣賞智者之言,在愚昧人的叫喊中,智慧人的言語被排斥。但人極難安靜,智慧人為人接納的機會不大,更何況實行智慧的事要在高的道德水平上進行。一個罪人的所為,可輕輕易易把智慧所得的成就推翻(10:1)。

   《馬》13~15:生命裏另一件令人心煩的事就是智慧未必常受到讚賞。說明: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數稀少,因此防禦力極差。有一強大君王用大炮圍攻這城,並預備攻破城牆。

   情況似乎絕望時,有一貧窮的智慧人前來獻計,拯救了那城。那一刻他成為了英雄,但後來迅速地被遺忘了。

9:14 就是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數稀少,有大君王來攻擊,修築營壘,將城圍困。

9:15 城中有一個貧窮的智慧人,他用智慧救了那城,卻沒有人記念那窮人。

   《新》沒有人記念:進一步的警告,不要將太大的期望寄託在人的智慧上。人的智慧之美名會消逝,其善行不久也會遭敗壞(9:18下),而且智慧無法解決死亡問題(2:15-16)。

9:16 我就說,智慧勝過勇力;然而那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

   《馬》這使傳道者感到憂傷,因為即使智慧勝過勇力,但貧窮人的建議最終也被藐視。當危機過去了,沒有人對他說過的話感到興趣。

   這比喻有個明確的福音意義。那城就像人的靈魂──細小而無防禦力。那大君王就是撒但,決心入侵和破壞(林後四4;弗二2)。解救者就是救主──是貧窮(林後八9)卻有智慧(林前一24;西二3)的人。儘管祂解救了人,但祂受到榮耀和讚揚的機會何等的小!世上大多數人活着彷彿祂從沒有死過一般。即使基督徒也常常忘記祂在最後晚餐時所提醒的話。

9:17 寧可在安靜之中聽智慧人的言語,不聽掌管愚昧人的喊聲。

   《馬》即使世人不存感激,仍是漠不關心,但是在安靜之中聽智慧人的言語仍是真實可取的,比聽那強烈的、掌管愚昧人的呼喊聲還有價值。

9:18 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但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

   《馬》智慧勝過兵器和軍火。撒母耳記下二十章14至22節裏,我們讀到約押圍困伯瑪迦的亞比拉城時,一個聰明的婦人如何解救那城的事蹟。

   但一個犯罪的傻瓜能敗壞許多智慧人所做的善事,就像小狐狸破壞葡萄園一樣。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生不逢時,運氣不佳,一切努力是否全無用?
9:10-11 我們很難想像快跑的未必能贏,強壯的未必能勝,智慧的未必得飽足,明哲的未必得資財和尊榮作為獎賞。有些人看到這些例子,因而說人生不公平;他們所說的不錯。這個世界是有限的,罪惡將人生扭曲了,使人不按神的旨意而行。所羅門叫我們不要對人生期望過高。箴言強調在每個人皆按公平而行的時候,人生應是怎樣的;傳道書闡釋在罪惡而不完美的世界裡,通常會發生的事。我們應持守自己的觀點,不要讓人生不公平的事,阻止我們認真地工作。我們事奉的是神,而不是人(參西3:23)。

有智慧的窮人比不上愚昧的富翁,世俗的看法對我有沒有影響?
9:13-18 我們的社會崇尚個人的財富、魅力和成就過於智慧。事實上智慧是勝過勇力的更大資產,不過絕大部分的人都不認識這一點。雖然智慧勝於一切,但人往往不肯尋求智慧。從這個比喻中我們學到應該領受智慧,不管這些智慧是誰傳給我們的。

2011年7月25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我的福樂

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2章10-11節

  夏天向來是我最期待的季節。漫長的寒冬過後,能享受溫暖的陽光、棒球、海灘,以及烤肉,這是多麼快樂的事!不過,我們不只是在某個季節才尋求歡樂。誰不會喜歡享受美味的食物、風趣的對話、燃燒的營火呢?

  渴望享樂是很自然的。上帝造人,讓我們有享受福樂的本能。保羅提醒我們:上帝「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摩太前書6章17節)。其他章節也贊成我們享受美好事物:食物、朋友、親密的婚姻關係。但是,想藉由人或事物而得到永恆的歡樂,實為妄想。

  世界所提供的,是短暫的興奮與刺激,而非永恆的喜樂;唯有和上帝建立日愈親密的關係,我們才能找到這長存的福樂。關於這點,所羅門王有深刻的體會。他如此見證:「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傳道書2章10節)。然而,用狂歡以求永恆的喜樂之後,他總結:「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11節)。也難怪他這麼提醒:「愛宴樂的,必致窮乏;好酒、愛膏油的,必不富足」(箴言21章17節)。

  與上帝建立真實且不斷成長的關係,我們才能找到心之所望。追隨祂,並品嚐祂所賜的福樂。JS

世界充滿美好事物,
片刻歡愉一時滿足;
要想得到永恆喜樂,
唯有跟隨救主基督。Sper

為私慾而活?還是要討上帝喜悅?




------------------------------------------------------------------------------------
靈修靜思

部分知識

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嗎?」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約七41至43)

  我們多麼容易被所知道的部分知識所阻礙。沒錯,經上的確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要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可是耶穌來自加利利,是個不起眼的木匠的兒子,而且也許當時一些人還記得祂出身上的「污點」:是未婚就有的。然而,耶穌不僅是大衛的後裔,而祂出生在伯利恆的事情,也不是當時每個人都知道的。

  這使我不得不儆醒:我所知道的,不一定成為充分條件,因為我所不知道的更多。許多事情不是其表面上所顯示的那樣,後面可能有更多更深的原因。難怪詩人說:「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一三一1)

  這是真有見識的人才能有的謙卑。自信是好的,但是井底之蛙的自信卻不僅可笑,而且阻擋了智慧和永生的福份。      ~李文屏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20110724傳道書9章1-1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9:1 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 神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新》或是愛,或是恨:未來在神的掌握之中,無人知道未來是好是壞。

   《啟》1~2:人既然不能盡明神的奧祕,義人和智慧人的結局如何,也在神手中,無人知道等在他們前面的是甚麼。人不能憑肉眼所見判定誰為神所愛或所恨,何況義人和智慧人並無在世一定得享安樂的保證,臨到惡人的事也一樣臨到他們(2節)。神的公義終必伸張(8:12)。

   《馬》在本章,傳道者將一切事放在心上,儘可能全面而徹底地考究。他看見好人和智慧人並他們所作的都在神手中。但不論什麼將要發生在他們身上,都象徵神的愛或恨,沒有人知道。將來是未知也是不可知的,任何事情都會發生。

9:2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新》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眾人都有同樣的結局」)按3:20的觀點看,不但智者愚者一樣(2:14),好人壞人也同等。有關傳道者的信念(超過他眼見的事實):神至終要主持公道,見8:12註釋。

   《馬》使人覺得難以捉摸的就是義人和惡人、好人和壞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敬拜神的和不敬拜神的,最終去的地方也是一樣──墳墓。就避開死亡而言,義人不比惡人有利。起誓的和避開起誓的處境都一樣。

9:3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裏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裏去了。

   《新》禍患…惡:表面似乎相同的命運(義人與惡人終歸都免不了一死),會導致一些人去犯罪。

   《啟》因為義人與惡人同一命運(“歸死人那裏去”),所以有些人就放膽去犯罪。

   《馬》這就是人生的大禍患──死亡最終奪去各階層人的生命。人們可以活得無恥荒唐,最後死去。若死亡是生存的結局,除了純粹的不公平,還有什麼呢?

9:4 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

   《啟》4~6:人生時的生活,死了永不能再享。“獅子”是百獸之王;“狗”則骯髒下賤。活著的狗強過死了的獅子,肯定活人比死人強,因為活著仍有指望。

   《馬》只要人仍活着,就還有指望,他仍有指望。同一道理,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獅子的景況更好。這裏所說的狗並不是指人的摯友,而是指動物生命中一種至低下、至卑劣的形式。獅子是萬獸之王,強大而雄壯。

9:5 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

   《新》不再得賞賜:死人已失去今生從勞碌中得享受與賞賜的一切機會。

   《啟》賞賜:人努力所得到的果效(4:9),此處指勞碌所得的報酬。

   《馬》活着的人至少知道必死,死了的人對世上的事毫無所知。

   前文不斷強調,當人在“日光之下”尋求答案時,傳道書正代表人最好的結論。它依照觀察和邏輯闡明所得的結論,但不是依據神的啟示。若智慧人沒有聖經,這就是他所能想到的了。

   若你看見人死了,並看着他的身體被埋在墳墓裏,深知道他最終必歸於塵土,你有何感受呢?你會想:這就是結局了。我的朋友現在什麼也不知道了,他再不能參與正在進行的任何活動。他已遺忘了,且不久也被人遺忘(無人記念)。

9:6 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

   《啟》分:是人從各種活動中能得到的喜樂與滿足。人死了,愛與恨以及嫉妒等等情慾也永遠過去。

   《馬》這就是所羅門所想到的。人一旦死去,就不再有愛、恨、嫉妒或其他情感。他與這世界上的事和經歷也就不再有分了。

9:7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 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

   《啟》在“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的基礎上,敬畏神的人應該滿滿足足的歡度豐盛人生。生命是神所賜,祂悅納人的工作,故應在有生之年,把握光陰、盡力作工(10節),並享用勞碌所得。

   《馬》所以傳道者又回到他基本的結論──快活度日,享受你的食物,喝你的酒使你的心歡暢。神已經悅納你的工作,與祂同行是好的。

9:8 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

   《啟》食物、衣服和油乃生活所需。穿白衣保持清潔,髮上塗油保持整潔,令生活更舒適。

   《馬》穿鮮亮的衣服,不要穿喪服。把香膏塗在你的頭上,而不是塗上灰燼。有人認為世界是為歡樂和嬉戲而造,所羅門也是這樣想。

9:9 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 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啟》婚姻生活為神所悅納,結婚成家也是人生應盡的本分,人有了家室可解生活枯寂。須知婚姻是神所設立,是神所賜;但生命太短暫(“虛空的年日”),人應及時享受美滿婚姻生活的快樂。

   《馬》要盡情享受婚姻關係裏的快樂,無論如何,人生是虛空無意義的,所以最好就是盡情享受人生。享受你的每一天,因為這是你在勞碌和煩惱之事上所能得到的。

9:10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啟》人生既可享有快樂(7節)、舒適(8節)和伴侶(9節),便會有信心去努力做當作的事。工作、謀算、知識、智慧都是神在一個人有生之年的賜予,人應努力盡其責任,發揮其才智;不要等到死了,甚麼都不能作。

   《馬》本節是傳道書裏最有名的箴言之一,常常成為基督徒熱心事奉的動力。這樣的建議是健康的。但按文脈理解,其實是指當你能夠享受生命時就盡情享受,因為在你所去的陰間,你不能走回頭,不能工作、發明、思想或學習知識了。



-------------------------------------------------------------------------------------
<聖經靈修版/網路>

9:2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指人人都有一死。

“死人毫無所知”有點像無神論的觀點,這……
9:5,10 當所羅門說死人毫無所知,在陰間裡沒有工作、謀算、也沒有知識和智慧時,他是將生命和死亡作對比,而不是以今生和來世作對比。我們離開世界後,便無法改變生前所做的一切。舊約時代的信徒對死後復活得新生命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這概念只有在耶穌從死裡復活後才清晰了。

這不是在勸人及時行樂吧?……
9:7-10 所羅門想到人人都有一死,將來又不確定,就勸我們當享受神所賜的生命。他可能是在批評那些為了積聚錢財,而不肯享受今生快樂的人,正如陷於激烈競爭中的現代人。所羅門問:“你們的財富究竟有甚麼價值呢?”因為將來極不穩定,所以現在我們應當享受神的一切賞賜。

梳洗穿戴整齊,人自然精神爽——
9:8 穿潔白衣服,在頭上塗抹膏油,皆表示快樂和慶賀之意。

老夫老妻的,看著不煩就算不錯了,談快活度日嘛……
9:9 所羅門也寫過關於婚姻的箴言:“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箴18:22)。如果結了婚而不知欣賞、享受神所賜的伴侶,是多麼的可悲。

2011年7月24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緊緊相隨

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旅行,她似乎有點疲憊。到達機場時,她忘記先將身分證準備好,也找不到她的訂票確認碼。服務員很有耐心,面帶微笑地幫她辦理自助登記手續。拿到機票後,朋友問:「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服務員指著我,再次微笑著對她說:「好好緊跟著你的朋友。」

  在生活疲乏之時,服務員的建議也是對我們所有人的忠告:緊跟著朋友。雖然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但是我們仍需要和主內弟兄姊妹們建立關係,在這個世界上能彼此扶持。

  在彼得前書中,彼得告訴信徒要彼此扶持,因為他們正因信仰而受迫害。彼得前書4章用簡短的幾句話,論到彼此切實相愛、警醒禱告,以及互相款待的重要(7-9節)。他同時提及,信徒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10節)。在其他章節裡,使徒們也鼓勵我們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彼此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3-4節),用愛彼此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

  當生命經歷坎坷,我們也因此感到疲憊困乏時,緊跟著主內的朋友,能幫助我們度過難關。AMC

身邊若有朋友遭難,
伸出援手付出愛心;
有人需要話語安慰,
有人只需你的傾聽。Sper

與敬虔的朋友緊緊相依,助我們與上帝緊緊相隨。




--------------------------------------------------------------------------------------
靈修靜思

活水的障礙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8)

  每次想到有聖靈做保惠師,我就感到自己是多麼有福。這至高的師友不嫌我的不配,隨時相伴,穿越時空之限,引我走當走的路。可惜,許多時候我都忘記有這一寶貴師友,遇事不是去諮詢祂,而是自作主張。這樣做有好些常見的結果,比如事情處理了,過去了,但是缺乏建設性;或是處理了等於沒處理,因為有負面情緒積在心裡,等待時機冒頭破壞。所以雖是信主的人,但是「腹中」根本流不出活水的江河。

  那麼是主的話不應驗嗎?我只能臉紅地說:「不是,雖然我是信主的人,但是許多時候我信卻跟不信差不多;因我忘卻了我所信的而自己獨行,我阻絕了活水的江河進入我裡面,更別說流出來。我身在福中,卻不懂得支取,於是成為富有卻不知富的窮困者。」

  好在因神的憐憫和大愛也有過「富有」的時刻;而窮富的對比和反差,讓我定意要在主裡過「富裕」的生活,經歷活水的生活。如果你跟我有同感,願你腹中的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出,自己得滋潤,也造就周圍的人。      ~李文屏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20110723傳道書8章1-17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8:1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啟》本節的提問可以說是整個7章的一個結論:誰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從這些問題中找到道路,能解釋神旨意的奧祕呢(參何14:9)?智慧的人態度和藹且慈祥,從他臉上可以見到。

   《馬》雖然世人的智慧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所羅門仍然推崇智慧人過於其他。沒有人更有資格去尋找事物的隱藏意思了。就貴為國君的傳道者而言,智慧甚至從一個人的外表就能反映出來。他的臉發光,並使臉上的暴氣沖淡。

8:2 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 神起誓,理當如此。

   《新》王的命令:服事王的原則(8:2)與在王前謹慎的態度(8:3-6)是我們自由的界限。

   《新》起誓:對王效忠之誓(如在代上29:24所記載,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都起誓要順服所羅門」)。

   《啟》2~4:講君王的命令(2節)和人對君王應有的謹慎態度(3-4節)。人在王的權威下自由十分有限。

   《啟》起誓:臣民對君王的效忠。

   《馬》智慧教人在王面前如何行事為人,不論王是像神一樣隱藏起來,還是像地上的君王一樣。智慧反複教導人首先要順服。本節下半的希伯來原文含糊,這可從以下的譯本中看出來:

   而至於神的起誓。(英王欽定本)

   因為在神面前所起的誓。(新美國標準本)

   為著你對神起誓的緣故。(新英王欽定本)

   這裏的誓言可指人對政府效忠的承諾,或者是人對神的誓言;神藉此誓授權給王統治百姓(例如:參看詩八九35)。

8:3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馬》本節仍是含糊的。我們可看本節建議人當不愉快出現時,就儘快離開王的面前。或者建議反對急躁離去,無論是在忿怒、不順服、傲慢無禮中,或者是放棄一份工作(英王欽定本、新美國標準本、新英王欽定本)。

   無論如何,經節的要點指出反對王是不明智的,因為他有大權力,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8:4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甚麼」呢?

   《馬》無論王何時說話,他的話都滿有權力。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容他的百姓挑戰。

8: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原文是審判;下節同)。

   《啟》5~6:在專制的君王下討生活很不容易,智慧人懂得神的定時和處事的步驟(“定理”)。

   《馬》那些遵守王命令的人不用擔心王的不悅。智慧教導人什麼合宜,包括時候和遵守王命令的程序。

8:6 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

   《新》因為人的苦難:(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即使人的苦難」)人當將王的命令看得比自己的苦難更重要。

   《啟》人的苦難:可指在生活的重壓下人所感到的困惑、煩惱和灰心。

   《馬》做事方法有對有錯,時候也有對錯。人身上重壓著的煩惱,是人不能時常分辨出生命裏對與錯的時候。

8:7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

   《啟》7~8:人困擾因為不知將來如何,誰也幫不了忙。但權柄也非絕對,受有一定限制:1.無人能掌管自己的生命;2.無人能掌管死期;3.在與死亡的戰鬥中,無人能免役;4.邪惡救不了行邪惡的人,君王的權威救不了他自己(參雅4:13-16)。

   《馬》許多時候,他不知道或要去做什麼。他不能知道將來的事──將要發生什麼事或將來如何?

8: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馬》人不能留住他的生命或決定他準確的死期,也不能倖免於這場爭戰──死期無情地跟人鬥爭。人不能藉著把自己交給邪惡,而利用邪惡去贏取暫時的解救。

8:9 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馬》這些是傳道者在日光之下研究人生時所觀察得來的一些事,日光之下的世界是一人受制於別人的世界,當中這人用權力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8:10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新》惡人埋葬:由上下文看,這暗示惡人得到不配得的尊敬(見6:3註釋;參伯21:28-33;路16:22)。

   《啟》一般認為本節可譯為:“我見惡人埋葬—就是在聖所來來去去,在城中因這樣行而受人恭維的那些人。這也是虛空”。全節是講惡人受到不應得的尊敬。

   《啟》聖地:當指耶路撒冷。

   《馬》許多生命都是膚淺的。惡人死去並埋葬,他曾前往敬拜之地。如今他已離開,人們在這城中稱讚他的敬虔,他卻常在這裏行不正當的事。宗教可以被用作遮蓋不誠實的外衣。一切都是這麼虛空無意義。

8:11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

   《新》延遲施罰有引發更多惡行的可能。

   《啟》9-10節所描述的不公平現象,顯然無人理會,任命惡人橫行,不免會問:何以審判不至,刑罰不來?遲遲施行刑罰,只有招來更多惡事。

   《馬》審判和懲罰罪犯無了期地延遲,只會鼓吹無法紀的社會,且使人蔑視司法制度。要保證每個被告人有公平的審訊,但這樣會過分保護罪犯而犧牲受害人的利益。公平、公正地即時懲罰犯罪的人,對罪惡可以起阻嚇作用。另一方面,無了期的延遲只會鞏固犯罪者決心犯法。他們申辯說自己可以逃出法網,至少也得到輕判。

8: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 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新》我準知道:此處傳道者憑成熟的信心發言,而非以一個「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的心態發言(7:28)。有關類似的宣告,見3:17;11:9;12:14。

   《啟》12~13:傳道者勸人稍安毋躁,罪人雖然作惡甚多(“百次”),壽命又長(“享長久的年日”),但他深信(“我準知道”),根據他親身的體驗和經歷,敬畏神的人必得賞賜,惡人受罰只是時間問題。

   惡人雖“享長久的年日”(12節),但傳道者相信,惡人不能經歷“長久的年日”(13節),一直犯罪而不受到神的刑罰。

   《馬》縱然所羅門見過一些似乎例外的情況,他相信敬畏神的人終久必有好日子過。即使一個常犯罪的人得享長壽,但這例外不能否定行義最終必得賞賜,和犯法人的路艱難的事實。

8:13 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 神。

   《啟》影兒:指生命的難捉摸,搖愰不定。惡人沒有神保障的生命豈能長久!

   《馬》傳道者深信惡人最終是個失敗者,因為他不敬畏神,他的生命只是短暫的,好像影兒一樣轉瞬即逝。

8:14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新》伯21至24章曾詳述此看法;詩73篇盡吐此現象所帶來之痛苦;約5:28-29則提供最終解釋。

   《啟》重提7:15的問題,但語氣更嚴厲;應賞反罰,令人難解。

   《馬》所羅門似乎倒轉了一般的原則,和顯見的例外情況。有時義人所受的懲罰彷彿因為他們是惡人一樣。有時惡人所受的賞賜彷彿他們是行為正直的義人。這些倒逆的情況使滿腦哲學思想的一國之君討厭萬分,他感到生命的虛空。

8:15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 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新》吃喝快樂:發自感恩的心(見5:19;9:7;申8章)。有關以倨傲心態說此話者,見路12:19-20;林前15:32。

   《啟》傳道者提出一個實際的方案來答覆這個問題:人若能不在世事的表面上兜圈子,肯深入神為人預備的美好計劃中,接受祂的旨意,一生享用神所賜的百物,就能得到真快樂。

   《啟》吃喝快樂:不是沒有神在心中,目空一切的享樂,而是懷著感謝的心享用神所賜。

   《馬》就他而言,惟一合邏輯的政策就是儘可能享受生命。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這是人從神所賜他在這世上的年日中勞碌所得的享受。對所羅門來說,人死後什麼盼望也沒有,他要的是此時此地的盼望。

8:16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

   《馬》所以傳道者致力尋求一切問題的答案。他專心研究哲學,對人生各種活動定意要尋根究底,晝夜不睡覺,不眠不休。

8:17 我就看明 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新》人查不出:申29:29總結神讓我們知道及不讓我們知道的事。

   《啟》人應明白的是:神的奧祕廣大無極,人只能明白神已啟示的那一部分。無論人如何費力尋求,運用智慧和技巧,都難窮其奧妙。

   《馬》然後他發覺神所安排的一切事,人總不能把整件事情的各部分湊合起來。不論他有多努力,最終必失敗。不論他有多傑出,也是查不出所有問題的答案。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那經常愁眉苦臉的人豈不是……
8:1 智慧使我們能以神的觀點來看人生,繼而採取最好的對策。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智慧是寶貴的資產,但怎樣才能得到智慧呢?箴言教導我們“敬畏耶和華(尊敬和懼怕神)是智慧的開端”(箴9:10)。智慧來自認識和信靠神。認識神會使我們有悟性,並能與人分享。

司法軟弱,縱容犯罪,是自古以來的教訓,今天嘛……
8:11 如果神不立刻刑罰我們時,不要以為祂不理我們的罪惡,或以為犯罪不會帶來惡果。當小孩子犯錯以後,如果沒有人發覺,他就會再犯。神知道我們所犯的一切錯;有一天,我們會因所犯的一切錯受應得的懲罰(參12:14)。

奔波勞碌,無暇享受也不會享受生活,是否我的人生寫照?
8:15 所羅門重述對人生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補償方法。他勸我們以快樂和滿足來勉勵自己去走人生的路。我們必須做每天應做的工作,也應享用食物和快樂。讓我們學習享受神所賜的飲食,叫我們重新得力,來繼續做祂的工作。

如若不是神的啟示,人的智慧又有多少?
8:16-17 最有智慧的人,即使有方法得到世上所有的智慧,也無法參透全部奧秘。沒有人能完全明白神和祂所做的一切,世界上的問題永遠多過答案。但這些未知的事不應對我們的喜樂、信心或工作投下陰影,因為我們知道有一位更偉大的、掌管一切的主讓我們信靠。不要為將來所不知的事而失去神現在賜給你的喜樂。

2011年7月23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奇妙看顧

從祂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詩篇33篇14節

  最近,我在科羅拉多州的家中,用谷歌(Google)地圖,到肯亞的奈洛比市區「遊逛」了一番。20多年前,我們一家曾居住在奈洛比市。從電腦螢幕上的衛星影像,讓我能辨別該市街道、地標與建築。某些地區,甚至可以看到街道的實際影像,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影像確實相當奇特,但比起上帝看我們的方式,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詩人頌讚耶和華時如此寫道:「耶和華從天上觀看,祂看見一切的世人。……留意他們一切作為的。……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要救他們的命脫離死亡,並使他們在饑荒中存活。」(33篇13-19節)

  上帝不同於毫無感覺的衛星,祂關注我們的眼神總是充滿慈愛;祂關心我們和我們的一切作為。聖經如此啟示我們:祂期待我們全然信靠祂,且跟隨祂的腳蹤行。祂的眼目始終不離開我們,並留心看顧仰望祂的人。

  對所有因信耶穌基督而認識上帝的信徒而言,我們的每一天都在祂奇妙的看顧之下,這是多麼激勵人的一件事!DCM

祂的眼神慈愛看顧,
聖徒都能安然居住;
支撐天地萬物聖手,
必給子民慈愛守護。Doddridge

定睛仰望上帝;祂的眼目始終看顧。




-------------------------------------------------------------------------------------
靈修靜思

最好的導讀

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約七15)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約十四26)
 
  當我每次帶查經,都需提前在神面前安靜和學習,但每次的效果卻不一樣。有時,聖經打開,話語和道理清澈明白,源源湧來,我要做的是只管收錄;有時,打開的聖經卻是半掩的門,或是隔著半透明的玻璃窗,真理在裡面,我和真理之間卻有阻礙。原因在哪裡呢?

  多年來我體會到,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被聖靈帶領的生活。當我們的心思意念裡有個指南針,並隨時指向神時,我們就與祂連接,說話、行事和事奉中,舊我成份大減,智慧降臨,對真理的理解和事情的洞察也較敏銳──因為聖靈的帶領通暢;反之,日常的瑣碎和心思的繁雜會讓我們的指南針失效,聖靈的帶領受阻,甚至讀聖經也讀不出個所以然來。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心向耶和華是智慧的持續。聖經是生命之書,要用生命去體會,用心去明白。唯當我們的心向神敞開無阻,聖靈就會做我們最好的導讀,好讓我們「明白祂的話」。      ~李文屏(美國一位姊妹,熱愛文字工作)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