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20110206馬太福音3章1-1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3:1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


  《新》施洗的約翰:耶穌的開路先鋒,約生於主前六或七年,父親是祭司撒迦利亞,母親是以利沙伯(見路1:5-80)。


  《新》猶太的曠野:這地區約有三十二公里長,從「耶路撒冷—伯利恆」高原向下延伸至約旦河和死海,約翰可能就住在這一帶(參路1:80)。


  《馬》1~12:第二和第三章中間隔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馬太並沒有提到這些年間發生了什麽事。耶穌在這段期間住在拿撒勒,爲日後的工作準備。這些年間,他沒有行神蹟奇事,但神卻是全然喜悅他的(太三17)。在這一章,耶穌開始向眾人傳道。


  《馬》1~2:施洗約翰比他的表弟耶穌大六個月(參看路一26、36)。他站在歷史的舞臺上,作以色列王的先驅。他傳道的地方竟是猶大的曠野──由耶路撒冷伸展至約旦河的貧脊地帶。約翰的信息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王將會出現,但他絕不可統治滿有罪污的人,他也不會這樣作。他們必須改邪歸正、悔改,棄絕一切的罪。神正呼召他們脫離黑暗的國,進入天國。


3:2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新》天國:只有馬太福音引用此詞,共出現三十三次。見引言:寫作對象。馬可和路加則用「神的國」;這名詞馬太只用過四此(見可11:30註釋)。天國是神主權的彰顯,既是現在的事實,也是未來的盼望。神國的觀念,是耶穌教訓的中心,在馬太福音就提到五十次之多。


  《新》你們應當悔改:整個人生徹底的改變。


3:3 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新》三本符類福音均引用賽40:3(路加福音多引用了兩節經文),並將之應用在施洗約翰身上。


  《新》修直他的路:與「預備主的道」相等(見路3:4註釋)。


  《馬》現在回到第三章。留意在約翰出生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賽亞已預言約翰要爲主作準備的功夫: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四○3)


  那人聲就是約翰。從屬靈角度看,以色列國是曠野──荒蕪乾旱之地。約翰呼籲百姓要藉著認罪悔改來預備主的道,並且要除去一切阻礙主完全在生命中掌權的事物,好修直祂的路。


3:4 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新》蝗蟲、野蜜:住在曠野的人不在乎以昆蟲為食,而蝗蟲是屬於潔淨的食物(利11:21-22)。約翰簡僕的食物、衣著和生活方式,是對自我放縱生活方式的一種有形抗議。


  《馬》施洗者的外衣是用駱駝毛製成的──不是今天那種柔軟奢華的駱駝毛,而是戶外穿的粗糙外衣,他還束了皮帶。約翰的服飾與以利亞相同(王下一8),也許是要猶太人相信約翰和以利亞有相同的使命(瑪四5;路一17;太一一14;一七10-12)。約翰以蝗蟲、野蜜作糧食,正顯示他放棄一般舒適和享樂的生活。


  約翰跟常人不一樣,從不特意尋求生活上的東西。遇上他的人,都不禁自慚形穢。他對屬靈事情的認識,必叫別人知道自己的貧乏;他對自我的否定,是對當代的屬世光景的尖銳斥責。


3:5 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


  《馬》5~6: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旦河一帶的人,紛紛去聽約翰的信息。有些人對他的信息作出回應,並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意思說預備要完全忠心信靠那將來的王。


3:6 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


3:7 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新》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法利賽人(見可2:16;路5:17等註釋)是一個嚴守律法,並與世俗隔離的團體,他們嚴格地,但很多時候是表裏不一地,遵守摩西律法及不成文的「古人遺傳」(15:2)。撒都該人(見可12:18;路20:27;徒4:1等註釋)在思想上比較世俗化和政治化,在神學信仰上不正統—包括否認有復活、天使及鬼魂(徒23:8)。


  《啟》法利賽和撒都該是猶太社會中對立的教派。


  《啟》法利賽:在希伯來文為“分出來的”意思。猶太人結束被擄生活,回歸故土之後,先知職事中斷,於是有被稱為“聖者”的人興起。這些人敬畏神,勸導大家遵守律法。這個運動到耶穌時已趨式微,蛻變成法利賽黨人的墨守成規,拘泥傳統,堅持前人作的解釋有神授律法同等權威(比較太15:2-3;可7:8-13;加1:14)。法利賽人大都敦品勵行,克己自制,有宗教熱誠,但也自義(路18:9)。


  《啟》撒都該人:屬祭司階段,否定天使,否定其他靈界事物和神蹟,尤其不信肉身復活(可12:18-23;徒23:8)。他們和公會大祭司沆瀣一氣(徒4:1-2;5:17)。撒都該人本身沒有明確的教義。


  《馬》但那些來受洗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全然不同了。當他們來到約翰那裏,約翰因知道他們並非真心來受洗,也認出他們真實的本相:法利賽人宣稱全心聽從律法,內心卻滿有貪慾、互相猜忌、虛僞自義。撒都該人是社會上的名門望族,他們對信仰疑懷不明,並且否定基本的道理,如身體的復活、天使的存在、靈魂不死、永恆審判等。故此,約翰稱他們兩類人爲毒蛇的種類,說他們假裝渴望逃避將來的忿怒,但卻沒有真正悔改的心。


3:8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馬》他向他們挑戰,要結出果子來,證明他們真心悔改。如梅勒所寫,真正的悔改是:“若只是激發幾滴熱淚、幾陣懊悔、少許害怕,這種悔改枉然虛空,不談也罷。我們必須悔改遠離罪惡,並且行在聖潔的完全道上,這道是清潔乾淨的。”


3:9 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 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新》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見約8:39。救恩並不是某些人與生俱有的特權(對猶太人來說亦如此),而是因相信基督才能得到的(羅2:28-29;路3:7、9、29)。


  《馬》猶太人不應再以爲凡從亞伯拉罕生的,都有天堂通行證。救恩的恩典不是由肉身遺傳而得的。神可以用一個不暴力的過程,使約旦河的石頭成爲亞伯拉罕的子孫,而不使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回轉。


3:10 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


  《新》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神的審判已近了。


  《馬》這裏指出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其實,約翰是指聖潔的審判瞬即開始。基督的來臨和同在,要試驗所有人。沒有果子的要遭毀掉,不結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


3:11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新》用水…叫你們悔改:約翰的洗禮是以悔改為前提,他不肯為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施洗,因他們沒有顯出任何悔改的記號(3:7-8)。


  《新》用聖靈與火:這在五旬節曾戲劇化地發生過(徒1:5、8;2:1-13;11:16);不過,此處火可能是指未來的審判(見3:12)。在珥2:28-29神應許要將聖靈澆灌在所有神的子民身上。


  《啟》那在我以後來的:指耶穌基督。


  《馬》11~12:在第7-10節中,約翰特意向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說話(見7節)。可是,他現在明顯轉換了聽眾。聽眾中有真心相信的,也有假意的。他解釋自己與那快來的彌賽亞的事奉大相逕庭。約翰用水給人施洗,叫他們悔改。水禮是一種儀式,沒有潔淨的能力。悔改的心誠然是真實的,卻不能使人得到完全的救恩。約翰看自己的事奉只作預備,並不完全。相反,彌賽亞所作的卻有天淵之別。祂能力比約翰更大,所作的也更有價值,因爲祂是用聖靈與火來施洗。


3:12 他手裏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新》簸箕:關於簸揚穀物的過程,見得1:22註釋。這裏象徵基督第二次降臨之審判日。舊約先知及新約作者有時會把基督的第一及第二次降臨濃縮在一起,以致兩者看來好像是同一事件。


  《啟》施洗約翰要人明白,彌賽亞來固然是為了拯救,但也要審判。麥子在打穀場上打過以後,麥粒和糠仍混在一起。農夫用簸箕把二者一同揚起在風中,麥粒落下,糠皮吹在一旁。麥場剩下乾乾淨淨沒有了糠皮的麥子,可以收在倉裏;人用火把糠燒掉。同樣,彌賽亞要用審判把悔改和不悔改的人分開,悔改的接納在天國裏,不悔改的要受“不滅的火”的刑罰。




-----------------------------------------------------------------------------------------------
<聖經靈修版/網路>


內心的黑暗面,叫我感到很痛苦,我該……
3:1-2 過了差不多三十年,施洗約翰來到曠野傳講悔改的信息。悔改是指我們必須有一個徹底的轉變——從自我中心而來的罪,例如說謊、欺騙、偷竊、仇恨、責罵和姦淫等等,轉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按著神的指示去生活。轉向神的第一步是認罪,只有神可以除掉人的罪,祂並沒有期望我們自己先有潔淨的生命,再去祂那裡。


“願你的國降臨”——何時可以實現?
3:2 當神成為人進入人類的歷史中,天國就開始了。今天耶穌基督已經在信徒心裡掌王權,直等到世界的罪惡受審判、被除盡,天國才完全實現。基督第一次以受苦僕人的身分來到這個世界,祂將來要以君王的身分再來,管理全世界。


許多人未聞神福音,誰可以為他們預備點甚麼?
3:3 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也要有人為未曾認識耶穌的人預備迎接耶穌的路(參賽40:3),我們可以向他們解釋赦罪的需要,在生活實踐中向他們展示基督的教導,告訴他們基督如何使生命充滿意義,並除去他們對基督的錯誤觀念。在你所認識的人當中,可能有些人已準備認識基督,你可以怎樣為他們準備這條路呢?


那些宗教領袖只關心屬世的稱讚,你可以有所不同,做到“入世而不屬世”嗎?
3:4 當時許多宗教領袖都是又貪婪又自私的,只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稱讚。約翰與他們截然不同,只注重神的稱讚。他將自己從當時的邪惡和虛偽中分別出來,遠離其他人居住,為了表明他的信息是嶄新的。約翰不單傳講關於神的律法,更把所講的實踐出來。你是否言行一致,說得出做得到呢?


你看約翰吸引了好多人,也許我們的生命也可以吸引人……你說呢?
3:4-6 很多人來聽施洗約翰的道,有些也許是出於好奇,因為他的衣著特出,食物古怪,不過聽了約翰有力的信息,他們就認罪悔改了。若有人對你的基督徒生活和價值觀感興趣,你就可以抓住他們的好奇心,向他們分享基督如何使你與別不同。


約翰有甚麼魅力,竟吸引了那麼多人?今天你有被耶穌吸引嗎?
3:5 約翰為甚麼吸引這麼多人呢?對當時的人來說,他是四百年以來第一位真先知。他公開批評希律王和宗教領袖,這樣做不但顯示他的勇敢,更深深地吸引平民百姓;但約翰對他們亦有嚴厲的話:他們同樣是罪人,必須悔改。約翰的信息真實而有力,看來正是人們所期待的那位像以利亞的先知(參瑪4:5;路1:17)。


今天我們仍然受洗禮,想必它定有重大的意義,那是……
3:6 當你清洗手上的污穢,污穢將會立刻消失,但“悔改”是內心的潔淨,不能立刻看得見,因此約翰藉著洗禮是作為一個可見的象徵行動。猶太人通常藉著洗禮去表示歸信者加入猶太教,所以約翰的聽眾應該非常熟悉這個禮儀。這裡,洗禮是作為一個悔改和赦免的記號,悔改的意思是“轉回”,表明行為上的轉變——由罪轉向神。你悔改了沒有?別人能夠從你身上看見悔改帶來的轉變嗎?改變了的生命,必須連帶有新的行為,別人才能看見你真實的悔改!


以色列與神是在這裡立約的,那應許你有分嗎?
3:6 約旦河約113公里長,主流在加利利海和死海之間,耶路撒冷位於約旦河西岸三十二公里處。這條河是以色列東邊的邊界,民族歷史中的大事多在這裡發生。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前,在約旦河畔重新與神立約(參書1-2章);這時,施洗約翰也在這裡呼召人悔改受洗歸向神。


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都嚴守誡命,為何還被約翰責罵?
3:7 猶太宗教領袖分為幾派,最大的兩派是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法利賽人來自不同的階層,他們把自己從一切非猶太事物中分別出來,嚴守聖經中的律法和一切口頭傳統。撒都該人是世襲的祭司與貴族,只相信五經(創、出、利、民、申)是神的話語。這兩派彼此敵視,卻一同反對耶穌。施洗約翰抨擊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和偽善,撒都該人的利用宗教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人們都說悔改以後會有很大的改變,想想你決志以後的改變(或是沒有改變?!)。
3:8 施洗約翰呼召百姓不要只注重言語和禮儀,還要改變自己的行為。神不單看我們的說話和表面的宗教行為,還觀察我們的生活與自己所說的話是否一致,我們是否按照行為來判斷所說的話。你是否言行一致呢?


基督徒也有樣式的,應是與人有所不同……
3:9-10 屬神的子民應當表現出好行為,正如果樹結出果子一樣。當時,許多人只在名義上稱為神的子民,所以神不會使用他們;如果我們只在名義上是基督徒,同樣也是沒有甚麼價值的,如果別人不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看到我們的信仰,我們可能根本不是屬神的人。


信仰只是一件很個人的事,何用與人分享?
3:10 神的信息從舊約開始一直沒有改變——不結好果子的生命將要受審判。神要我們積極地順服祂。約翰將那些只說信神卻沒有為神而活的人,比擬作“不結好果子的樹”,將要被砍下。要為神結出果子,我們一定要順從祂的教導,抵擋試探,積極服事和幫助別人,與人分享我們的信仰。你如何為神結果子呢?


假如審判現在就來到,你可以坦然面對神嗎?
3:11 人們接受約翰的洗禮,代表他們求神赦免他們的罪,又願意按著神的心意生活。不過,洗禮只是一個外在的標記,真正悔改的標記是內心態度的改變,在生活上流露出來。


  約翰說耶穌要用聖靈與火施洗,這是預指五旬節的事(參徒2章)。耶穌差遣聖靈以火舌的形像降臨,賜予信徒能力和權柄去傳福音;另外也標誌著聖靈將神的審判臨到那些拒絕悔改的人。每個人都有接受洗禮的一天——不是現在受聖靈的洗,就是以後受烈火的審判。


糠秕和麥子的分別在哪兒?你是麥子?你是糠粃?
3:12 麥子是有價值的穀物,糠粃是麥子的外殼,沒有甚麼用途,因此要燒掉,麥子則收起來。“簸箕”是長柄的叉,把麥子在空中揚起來,藉著風力使麥子和糠粃分開。“簸箕”常用來比喻神的審判,不肯悔改的人將要受神的審判和被棄絕;那些悔改又相信的人,就蒙神拯救,受神重用。







2011年2月6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消除偏見


「在此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歌羅西書3章11節)


  有一篇《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指出,最近針對「偏見」所做的研究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懷有偏見,即使最不願意懷有偏見的人也不能免俗。肯德基州立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說,我們常因為自己所屬的階層,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得多而自高自大。即使是在基督徒的圈子裡,偏見也常常存在。


  保羅對歌羅西的信徒所說的話,在今日對我們同樣有效。他說,我們對基督徒的言行舉止,應該要反映出我們在基督裏是合一的。保羅說:「(你們已經)穿上了新人。……在此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歌羅西書3章10-11節)。我們應該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12節),以此替代優越感與偏見。最重要的是「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14節)


  在基督的肢體中,沒有哪個種族、國家或社會階級是比較優越的。藉著十字架,基督已經使我們合而為一,我們應該以誠實、尊重與愛來彼此相待。DCM


無論種族性別,
還是富貴貧賤;
主都一視同仁,
給予十架救恩。D.DeHaan




偏見所見的是扭曲、所說的是謊言、所做的是破壞。







------------------------------------------------------------------------------------------------
靈修靜思


從罪疚中得釋放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2至13)


  耶穌基督為人贖罪所帶來的安息,是其他宗教不能比擬的。佛教對人世間的苦罪問題,以孽、以空的角度加以解釋,認為淨化心靈,不為外物攪擾,便可以得到寧靜。但人的良知始終會告訴我們,要得到宇宙萬物的創造主接納,恢復人與神之間溝通的管道,人才能得著內心真正的安息。


  希伯來書的作者形容,萬物在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試想,從少到老,有多少思想、言語、行動,我們是想在人前隱藏,永遠不被人知道的。但經文說,萬物在主面前都是赤露的,就顯明人在暗中及內心所做的一切,在神面前都是無法隱藏的,將來有一日,必要顯露出來,對很多人來說,這實在是非常可怕的事!除非,這位主是「與我們有關係的主」──我們能得著確據,自己的罪已因祂的寶血洗淨;自己的生命,已在祂裡面得贖。我們的內心,也不再為罪所控訴…,這是人所能得到最寶貴的安息。      ~里健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