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20130311馬可福音9章30-5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9:30 他們離開那地方,經過加利利;耶穌不願意人知道。

   《新》經過加利利:耶穌在加利利境內及其周圍的公開傳道事工已告完成(見7:24註釋)。現在祂要前往耶路撒冷受苦受死(見10:32-34)。正如祂過去幾個月所作的,耶穌繼續專注於教導十二使徒(9:31)。

   《馬》主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旅程完結了。祂這時在經過加利利――領祂上耶路撒冷和十字架的一程。祂願意經過那裏而不讓人知道。祂大部分的公開傳道職事已完畢,現在希望與門徒共度,爲前面的事情指示、預備他們。

9:31 於是教訓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

   《馬》31~32:祂坦白告訴他們,祂將被抓住、遭殺害,過三天祂要復活。他們不知何故總是聽不懂,又不敢問祂。我們也常不敢去問,以致失去祝福。

9:32 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

9:33 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裏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甚麼?」

   《新》屋裏:大概是彼得和安得烈的屋子(見1:29)。

   《啟》迦百農:在加利利海東北岸,是耶穌居住的城市。

   《馬》33~34:他們來到迦百農將要住下的屋裏,耶穌問門徒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他們慚愧,不敢承認剛才爭論誰爲大。登山變像的事可能復甦他們對國度即將來臨的盼望,他們遂爲國度裏尊榮的地位毛遂自薦。耶穌剛把祂近在眉睫的死告訴他們,他們卻想要妄自尊大,這確令人心碎。如耶利米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

9:34 門徒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

   《新》門徒不作聲:無疑是因為他們覺得尷尬。

   《新》誰為大:在當時的猶太團體裏,階級及地位是正常且十分重要的問題,但這些事在耶穌的價值系統中,卻毫無地位(9:35;10:42-45)。

9:35 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

   《馬》35~37:耶穌知道他們的爭論,便給他們上了謙卑這一課。祂說要爲首的,就要樂意作低微的服事,爲別人活而不爲自己活。主耶穌領一個小孩子到他們面前,懷抱著他。祂強調爲祂的名,仁慈款待最不受尊重、最無名望的人,才是爲首者的風範。此舉就如作在主自己,甚至父神身上。

9:36 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

9:37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9:38 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

   《新》不跟從我們:那人顯然是個信徒,卻不是十二使徒特殊圈子中的一位。但他是奉耶穌的名行事,而且做了門徒至少有一次不能做的事(見9:14-18、28)。

   《馬》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告訴耶穌,他們發現有個人奉祂的名趕鬼。門徒禁止他,因爲他與他們不同。那人並非教導錯謬的教義,或是活在罪中。他不過沒有加入門徒的行列吧了。

9:39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

   《新》不要禁止他:耶穌的門徒觀,遠超越十二使徒狹窄觀念所規限的範圍。

   《馬》耶穌說:“不要禁止他。若他對我有充足的信心,奉我名去趕鬼,就是站在我這邊,去抵抗撒但的。他不會輕易變節,反過來毀謗我,或與我爲仇敵。”

9:40 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啟》信徒應該謙卑,不可形成小圈子,排拒外人。

   《馬》本節似乎跟馬太福音十二章30節有矛盾,那裏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其實沒有衝突。在馬太福音,論點是耶穌究竟是神的兒子,還是靠著鬼的能力。在這基本的問題上,誰不與祂相合,就是敵祂的。

  在馬可福音,問題並非基督的位格或工作,而是在主的事奉上同工的問題。事奉必須有包容有愛。在事奉上不敵擋祂的,必然是敵擋撒但的,他就是幫助基督的。

9:41 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

   《新》給你們一杯水喝:因對方是信徒而向他們行的善,即使是小小的一件事,神也會記念。

   《新》賞賜:包括神的讚許。

   《馬》奉基督的名作最小的善事也要得著賞賜。因爲門徒是屬基督的,而給他一杯水喝,也不會不蒙記念。奉主的名趕鬼實在較爲突出,送上一杯水卻很平凡,但二者若同爲祂的榮耀而作,祂都看爲寶貴。“因你們是屬基督”是把信徒連在一起的繩子。這話若常在我們面前,我們就必能從基督徒事奉中分門別類的靈、瑣屑的爭論和嫉妒中釋放出來。

9:42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裏。

   《新》這信我的一個小子:可能指9:36-37所提的小孩子或9:38的那個人。耶穌的意思很清楚:我們若使那些我們認為是信徒中最小的一個去犯罪,也會招致嚴厲的審判。

   《新》大磨石:一塊很重的石塊,由驢子轉動去磨碎穀物的。

   《馬》主的僕人必須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對別人所造成的影響。主僕的言行實在有可能絆倒別的信徒,引致一生之久的屬靈破壞。使一個小子偏離聖潔和真理的道路,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他的頸項上,把他淹死。

9:43 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

   《新》砍下來:修辭上的技巧,藉誇張語法表達其意,這裏用來強調採取激烈行動的需要。很多時候,人只有透過徹底的「屬靈切除手術」,才能克服罪惡。

   《馬》本章最後幾節,強調操守和自制的需要。凡踏上路要作真門徒的人,必須不斷與本性的慾望和愛好相爭,滿足肉體等如毀壞;控制肉體則確保屬靈的勝利。

  主提到手、腳和眼,指出寧願失去這些,勝過被絆倒而進地獄。爲達到目標,任何犧牲也值得。手可代表我們的工作,腳代表我們的行動,眼則代表我們渴望的事。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所在。它們都要受嚴厲的對付,否則可引致永遠的毀壞。

  這段經文有沒有指出,真信徒最後會失落,而永遠在地獄?單從字句看,可能有此意思。但根據新約的一貫教訓,我們的必然結論是,凡進地獄的人必從來不是一個真基督徒。人可以自稱已重生,又有一段時期表現出長進,但若他不斷放縱肉體,明顯他從未得救。

9:44 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裏去。

   《新》永生:與神同在永遠的生命。

   《馬》44~48:主重複提到地獄,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這是極其嚴肅的。若我們真的相信,便不爲物質而活,乃爲不死的靈魂而活。“主啊,賜我一顆愛人靈魂的心!”

  幸而,從道德上說並非真的要砍下手或腳,或挖去眼。耶穌沒有要我們作這般極端的事。祂要說的,乃是若然濫用這些器官而被扔進地獄,倒不如犧牲它們的功用。

9:45 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

9:46 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裏。

9:47 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隻眼進入 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裏。

9:48 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

   《新》賽66:24提及反叛神者要受的刑罰。這是以賽亞信息最後的一席話,後來成為人們所熟知那無止境的毀滅之一幅寫照。

   《新》蟲是不死的:在垃圾堆中總會有蟲(見太5:22註釋)。

9:49 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有古卷加:凡祭物必用鹽醃。)

   《新》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每個進入地獄的人,都會受其中火刑之苦,或者(若此句與前一段並無直接關連的話)是指每個基督徒都可能在今生經歷苦難和煉淨的火。

   《啟》用火當鹽:有幾種解法。多數解經家認為鹽有保存的作用,耶穌借用舊約獻素祭必須配鹽的條例(利2:13),說明進了地獄的人將留在那裏,永遠受苦。

   《馬》第49和50節是特別難的,因此我們要逐字逐句研究。

  “因爲必用火……醃各人。”三個最大的問題是:(1)這是指哪一個火?(2)醃的意思是什麼?(3)各人是指得救的人、未得救的人,或兩者?

  火可以指地獄(如44、46、48節)或任何的審判,包括對信徒工作的神聖審判,和自我審判。

  鹽代表那用作保存、潔淨和調味的東西。在東方,這也是個忠誠、友誼和信實守諾的抵押品。

  若各人指未得救的人,意思是他們在地獄的火中得到保存,就是說他們要受永遠的刑罰。

  若各人指信徒,經文指出他們必:(1)受神熬煉的火所潔淨;或(2)實行自律和自制,以保存他們免於腐敗;或(3)在基督臺前受審問。

  “凡祭物必用鹽醃。”這話引述自利未記二章13節(參看民一八19;代下一三5)。鹽,是神和祂百姓立約的象徵,要提醒百姓那約是個莊嚴的條約,不容侵犯。我們將身體獻上給神當作活祭(羅一二1-2),必須用鹽在祭上調味,使它成爲不能撤回的誓言。

9:50 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

   《新》鹽本是好的:有鹽那種功用的門徒,其特有的標記是忠於基督和福音(見8:35、38;又見太5:13註釋)。

   《新》彼此和睦:當我們看清彼此都對耶穌和福音有同樣的委身時,爭執就得化解,和睦得重建。

   《啟》這裏的鹽是說信徒應該有鹽的浸潤感染作用,影響世界向善(比較太5:13)。

   《馬》“鹽本是好的。”基督徒是世上的鹽(太五13),神盼望他們産生一個健康、潔淨的影響。只要他們履行門徒的責任,就能成爲所有人的祝福。

  “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他再鹹呢?”不鹹的鹽是沒有用處的。基督徒若不履行作真門徒的責任,他就是貧乏而無用的。基督徒生命有個好開始並不夠,神的兒女要有不斷而徹底的自我省察,否則他不能達成神拯救他的目的。

  “你們裏頭應當有鹽。”你們在世上要成爲神的能力,爲基督的榮耀發揮好的影響。不可寬容你們生命裏有任何事物,削弱你在他面前的用處。

  “彼此和睦。”這話顯然再論到第33和34節,門徒爭論誰爲大一事。驕傲必須挪去,以謙卑服事眾人取代之。

  總括來說,第49和50節似乎把信徒的生命描述爲獻給神的祭物。它要用火當鹽來醃,乃是要以自察和自制調和。用鹽來醃,就是指獻上時,要加上不更改的奉獻爲抵押品。若信徒違了他的誓約,或沒有徹底對付罪惡的情慾,他的生命便失去味道、價值和目的。故他應當根絕生命中一切干擾神託付他的使命的事情,也當與別的信徒維持和睦的關係。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耶穌願意放下工作,專心訓練門徒,但我卻終日忙這忙那……
9:30-31 有時候,耶穌為了更深入地訓練門徒而減少公開工作。祂知道門徒要在祂升天後繼續祂使命的重要性,所以,現在要好好裝備他們。學習需要時間,不管經歷和教導的素質如何,靈性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門徒尚且要定時放下工作,到耶穌那裡學習真理,我們就更需要分配好工作和學習真理的時間了。

耶穌要去死了……
9:30-31 耶穌離開凱撒利亞腓立比,經過加利利,開始祂最後一次旅程。

門徒為甚麼不敢問耶穌有關祂受死的事呢?
9:32 門徒不明白耶穌所說的,又不敢問,也許因為上次他們應耶穌的話時被耶穌責備(8:32-33)。在他們看來,耶穌已被死亡這種思想控制住了。但事實上被錯誤想法盤據著的是他們。他們不斷地希望耶穌帶來新的國度,在其中得到地位。因此他們擔心耶穌死了,希望就破滅了,所以寧可不去談論祂的預告。

地位、權力,打不動我的心,但有時別人的成就卻叫我眼紅……
9:34 門徒經常為個人的成就爭執,面對耶穌提出的問題,他們感到尷尬。比較自己的動機與基督的動機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信徒勤奮工作,有雄心壯志並沒有錯,但野心一旦叫我們不順服神,不事奉神,那就是罪了。驕傲自大,缺乏安全感會驅使我們過分重視地位和聲譽。在神的國度裡,這些動機都是有害的。我們的幹勁與熱誠應該是獻予神的國度,而不是去為自己的前程努力。

門徒厭煩小孩,耶穌卻疼愛小孩。我怎樣對待小孩?
9:36-37 耶穌教導門徒要歡迎小孩子,在一個視小孩子為二等公民的社會中,這是一個新的觀念。愛孩子很重要,但教導他們認識耶穌更重要。所以不要認為兒童事工沒有成人事工那麼重要。

「非我族類」常是我拒絕與人合作事奉的真正原因嗎?
9:38 門徒只關心自己的地位,而沒有想那些被鬼附的人得自由,他們妒忌那個奉耶穌的名為人趕鬼的人。今天,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拒絕參與一些有價值的事,只因為:(1)這些事與我們的宗派沒有關係;(2)其他的參與者令我們感到不安;(3)別人的處事方法與自己的習慣不同;(4)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足夠的表揚。有正確的神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絕不可以此為藉口,拒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不如採取中立,好叫我不會得罪人……
9:40 耶穌並不是說對祂冷淡或採取中立態度與向祂獻身一樣,祂曾說:不與祂相合的,就是敵祂的;不同祂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參太12:30)馬太和馬可都記載耶穌指出對祂採取中立態度是不可能的。跟從耶穌的人有不同的背境,不同的個性,卻有共同的目標——建立神的國,所以不應讓彼此的分歧阻礙共同目標的達成。信徒在基督裡有共同信仰,就應團結起來,通力合作,和睦相處。別人不須與我們一模一樣,也能一起跟從耶穌。

事業有成,家財萬貫——這是世人眼中的成功,在耶穌眼中,人的價值卻不止於此……
9:41-42 耶穌說:「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路9:48)在耶穌眼中,接待小孩子就等於接待祂;給有需要的人一杯水就等於奉獻給神。相反,傷害別人或不關心別人,即使他們是世人眼中最微不足道的人,也等於犯罪。自私自利、罔顧他人利益的人在世上可能有很大的成就,但成就最終的標準在於神。你用甚麼來衡量自己,是個人的成就還是無私的服事?

我無意傷害人,但人卻因我受傷害……
9:42 耶穌警告我們要小心,無論在個人做教導的工作或作榜樣上,還是在團契生活中,都不要讓信心弱小的信徒受傷害。我們的思想行為必須以愛作為出發點(參林前13:1-13)。批評別人時必須謹慎(參太7:1-5;羅14:1-15:4)。不過,對付教會內公然的罪惡也是我們的責任(參林前5:12-13)。

多少次我們跪下禱告,多少次我們流淚,是為了……
9:43-49 耶穌用驚人的話來強調除去生命中的罪的重要。祂對認真跟從祂的人要求嚴格,例如放棄與神旨意相違的人際關係、工作和習慣。這樣有如壯士斷臂,不過,為崇高的目標作出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基督值得我們承受任何的損失。我們不要讓信仰路上有任何障礙物。為了使永恆的路暢通無阻,我們必須毫不留情地把罪從生命中剷除。你要從永恆的角度來作出抉擇。

只是一點點自私、一點點妒忌罷了,真的是那麼嚴重?
9:48-49 對猶太人來說,蟲和火代表內在和外在的痛苦。耶穌用火燒和蟲咬來描繪罪惡所帶來的既嚴重且永遠的惡果。

你是世界的鹽……
9:50 耶穌用鹽來說明祂子民生命應有的三種特質:(1)牢記神的信實,像祭物用鹽調和,使人想起神與祂子民所立的約(參利2:13);(2)與所居住世界的「口味」不同,像鹽改變食物的味道(參太5:13);(3)抵抗社會敗壞的道德風氣,像鹽能保存食物,防止食物變壞。當我們沒有興趣用愛和神的信息調和世界時,對神來說,我們已沒用了。



20130310馬可福音9章14-29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9:14 耶穌到了門徒那裏,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

   《新》門徒:指彼得、雅各、約翰(見9:2)以外的九個門徒。

   《馬》14~16:門徒不許留在榮耀的山頂上。山谷下有人類的呻吟和啜泣,他們腳前有一個缺乏的世界。當耶穌和三個門徒回到山下,文士、眾人和其他門徒正在激烈地辯論。主一出現,對話便停了,群眾跑上祂那裏。祂問道:“你們和我的門徒辯論的是什麼?”

9:15 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就跑上去問他的安。

9:16 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甚麼?」

9:17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裏來,他被啞巴鬼附著。

   《馬》17~18:有一位憂心忡忡的父親激奮地告訴主,他的兒子被啞巴鬼附著。鬼把他摔倒在地上,又使他咬牙切齒,囗中流沫。嚴重的痙攣令孩子身體枯乾。父親曾向門徒求助,他們卻是不能。

9:18 無論在哪裏,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

   《新》那男孩子的病況,是出於被污鬼附身(見9:20、25-26)。

9:19 耶穌說:「噯!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來吧。」

   《馬》耶穌責備門徒不信。祂豈不曾賜他們趕鬼的能力嗎?祂在他們那裏要到幾時,他們才會使用祂所賜予的權柄?祂要容忍無能力和失敗的生命到幾時呢?

9:20 他們就帶了他來。他一見耶穌,鬼便叫他重重地抽風,倒在地上,翻來覆去,口中流沫。

   《馬》20~23:他們把孩子帶到主面前,鬼便使他特別厲害地抽風。主問他父親這情形發生有多少日子,他說是從小的時候。痙攣病屢次把孩子扔在火裏、水裏,使他幾乎沒命。父親便求主若能作什麼,請給他幫助――多年絕望所帶來心碎的呼喊。耶穌告訴他,問題不是他醫治的能力,乃是父親能否相信。相信永活的神往往蒙賞賜,對祂來說沒有事情是困難的。

9:21 耶穌問他父親說:「他得這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說:「從小的時候。

9:22 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裏、水裏,要滅他。你若能做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

9:23 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新》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編者註:新國際版將「你若能信」譯作「你若能?」是重複9:22父親的問話「你若能…」,有反問之意)問題不在於耶穌是否有能力醫治那男孩子,而在於那父親有沒有信心相信祂有這能力。一個真正相信的人,才不至局限神所能做的事。

9:24 孩子的父親立時喊著說(有古卷:立時流淚地喊著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新》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信心既永不會是十足的,信與不信之心就常會混在一起。

   《馬》父親表現出歷代屬神的人所經歷過信與不信的矛盾。“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我們想信,卻發現裏頭充滿疑慮。我們厭惡這種內在而不合理的矛盾,但似乎又無可奈何。

9:25 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就斥責那污鬼,說:「你這聾啞的鬼,我吩咐你從他裏頭出來,再不要進去!」

   《新》耶穌看見眾人都跑上來,就斥責那污鬼:耶穌總是盡量避免引起更多的張揚。

   《馬》25~27:當耶穌命令那污鬼離開孩子,他又可怕地痙攣,然後小身軀鬆弛得好像死了一般。救主扶他起來,領到他父親面前。

9:26 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地抽了一陣風,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眾人多半說:「他是死了。」

9:27 但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站起來了。

9:28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暗暗地問他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他去呢?」

   《馬》28~29:後來主獨自與門徒進了屋子,他們暗暗的問祂爲何他們趕不出污鬼。祂說有些神蹟需要禱告和禁食。有誰在基督徒的事奉中,不是屢屢面對失敗和挫折呢?我們不屈不撓,又謹慎地勞苦,卻找不著神的靈有力地作工的痕跡。我們也得聽救主提醒我們的話:“這一類的……”云云。

9:29 耶穌說:「非用禱告(有古卷加:禁食二字),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或譯:不能趕他出來)。」

   《新》非用禱告:門徒顯然把主所賜給他們的能力當作理所當有的,又或者以為自己本身擁有這種能力。他們沒有禱告,表示他們已忘記這種勝過污鬼的能力是來自耶穌(見3:15;6:7、13)。

   《新》這一類的鬼:似乎暗示鬼有不同的種類。

   《啟》作門徒要付代價。唯有肯付禱告的代價全心仰望並等候神的人,才有力量行大事。


----------------------------------------------------

從門徒身上,我看到人性的軟弱……
9:18 門徒為甚麼不能把那污鬼趕出來?他們到村莊傳道,曾經趕出許多污鬼(6:13),也許他們只在那次旅程中有特別的權威,或許他們的信心搖擺不定。馬可記載這件事,是要表明與撒但的爭戰是一場持續的艱苦鬥爭,我們能夠勝過罪惡和試探是因為我們對基督的信心,而非憑自己的本事。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你經歷過當中的甘美嗎?
9:23 耶穌的意思不是只要我們積極地想,事情就會自動成就。而是只要我們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因為沒有甚麼事情可以難倒神。我們不能像變魔術一樣,得到所有祈求的東西。但憑著信心,我們可以得到所有事奉神所需要的東西。

在甚麼時候,你也曾向主如此喊著說過?
9:24 聖經說的信心是一種交託和信靠的態度(參來11:1,6),是神所賜的恩典(參弗2:8-9)。錢可以儲蓄,信心卻不可以。信心增長是一個恆久、每天更新對耶穌的信靠的過程。

我目前有甚麼事是非用禱告做不成的?
9:29 門徒常常面對困境,祈禱是惟一的解決方法。祈禱是打開生命中信心的鑰匙。有效的禱告同時需要完全信賴的態度和祈求的行動。祈禱表明我們倚靠神,因為我們要謙卑地求神以信心和能力來充滿我們。尤其是在絕望中,甚麼也不能代替祈禱。



20130309馬可福音9章1-1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新約聖經注釋/網路>

9:1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 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

   《馬》1~7:主先指出門徒中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祂所指的是彼得、雅各、約翰。在變像山上,他們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這段經文的論點是我們現在爲基督受苦,在祂回來與祂眾僕人在榮耀裏的時候,必得著豐富的回報。山上的景象預示基督在千禧年作王。

  1.耶穌變了形像――眩目的光華從祂射出去,甚至連祂的衣服也放光,比一切漂白劑能漂的更白。基督首次降臨時,祂的榮耀被蓋住。祂謙卑地降臨,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但祂將要帶著榮耀再臨,沒有人能認錯祂了。祂將顯明自己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2.以利亞和摩西也在那裏。他們代表:(1)舊約聖徒,或(2)律法(摩西)和先知(以利亞),或(3)已死的和被提的信徒。

  3.彼得、雅各和約翰也在那裏。他們可能代表新約聖徒,或那些在國度設立時仍存活的人。

  4.耶穌是中心人物。彼得提出要搭三座棚,天上卻有雲彩和聲音責備他。基督必須在凡事上居首位,祂要成爲以馬內利之國的榮耀。

  5.雲彩可能是舊約時代會幕和聖殿裏,存留在至聖所的舍吉拿(Shekinah)或榮耀的雲彩。這是神同在的明顯表現。

  6.那聲音是父神的聲音,證明基督是祂的愛子。

9:2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

9:3 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樣白。

9:4 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並且和耶穌說話。

9:5 彼得對耶穌說:「拉比(就是夫子),我們在這裏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新》拉比:希伯來文原意為「(我的)老師」。

   《新》三座棚:彼得可能是想建新的會幕,使神可以重新與祂的子民相交(見出29:42);也可能他當時是想到住棚節所用的帳棚(利23:42)。無論如何,他似乎急於想在耶穌還未受苦前,就看見祂所應許的榮耀完全實現,然而耶穌曾宣告說,人子必須先受苦。

9:6 彼得不知道說甚麼才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

9:7 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也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

   《新》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雲彩常是象徵神同在、保護和引導的記號(如出16:10;19:9;24:15-18;33:9-10)。

   《新》你們要聽他:這句話的完整意義包括要順服祂。對於神的話,只有順服地聽才是真正的聽(見雅1:22-25)。

9:8 門徒忽然周圍一看,不再見一人,只見耶穌同他們在那裏。

   《馬》雲彩升上去,門徒不再見一人,只見耶穌。這是幅獨特的圖畫,描繪出國度在權能中來臨時,並今天在祂的跟從者心裏,祂所擁有的榮耀和至高的地位。

9:9 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裏復活,你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

   《新》不要…告訴人:在耶穌復活後,門徒就要把他們的經歷告訴所有的人,因為耶穌所完成的工,會證實祂那真實而完全的彌賽亞身分。

   《馬》9~10: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人,直到祂從死裏復活。這句最後的話使他們困惑,大概他們還沒有掌握祂要被殺和復活的事實。他們對從死裏復活的話感驚奇。作爲猶太人,他們知道人人必從死裏復活的真理,但耶穌乃提到一個揀選性的復活。——要從死人中復活──祂復活時並非所有死人都復活。這是在新約才看見的真理。

9:10 門徒將這話存記在心,彼此議論「從死裏復活」是甚麼意思。'

   《新》「從死裏復活」是甚麼意思:身為猶太人,他們很熟悉復活的教義;使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人子的復活,因為他們的神學完全不能接納一位受苦和受死的彌賽亞。

9:11 他們就問耶穌說:「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啟》11~13:參《馬太》17:11-12註。耶穌指出文士對聖經認識不足。要是以利亞先來復興萬事(瑪4:5-6),耶穌何以還須受死?文士的認識中沒有把聖經所預告祂要受苦、受死(詩22:6;賽53章)的事包括進去。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就是施洗約翰,可是沒有人認識他;耶穌也來了,人心一點準備也沒有。

   《馬》門徒另外有一個問題。他們剛剛預見了神的國度,但瑪拉基豈不曾預言以利亞必須先來,作爲彌賽亞的先鋒,復興萬事,爲建立祂宇宙的王權而鋪平道路嗎(瑪四5)?以利亞在哪裏?他會不會如文士所說必先來?

9:12 耶穌說:「以利亞固然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呢?

   《新》以利亞固然先來復興萬事:指以利亞(或一位像以利亞)的來臨,是為了準備彌賽亞的降臨(見太17:10註釋)。

   《新》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正如「以利亞」(指施洗約翰;見9:13註釋)被人拒絕一樣(見太17:12註釋)。

   《馬》12~13:耶穌回答他們:“以利亞固然確實必須先來,但更重要和迫切的問題是:“舊約不是預言人子要受大苦難,又被輕慢嗎?”論到以利亞,他已經來了(顯於施洗約翰這人和他的事工上),人卻任意待他──像人對待以利亞一樣。施洗約翰之死是個預示,表明他們要對人子所行的。他們棄絕了先驅者,也要棄絕君王。”

9:13 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也任意待他,正如經上所指著他的話。」

   《新》以利亞已經來了:指施洗約翰(見太17:13)。

   《新》他們:指希律和希羅底(見6:17-29)。約翰像以利亞一樣,受到一懦弱君王及其惡毒王后的敵對。

   《新》正如經上所指著他的話:指聖經所記載有關以利亞與亞哈及耶洗別的關係(王上19:1-10)。在末日時,有關以利亞的事工,聖經沒有預言他要受苦。然而,在耶洗別的威嚇之下,發生在以利亞身上的事,預示了將發生在施洗約翰身上的事。9:11-13提示事情是如此發生的:(1)以利亞在惡毒的耶洗別的時代中事奉神;(2)以利亞預表施洗約翰,後者在希羅底的手下受苦;(3)在約翰被斬首後不久,人子也要受苦、被棄絕。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當人間碰見天堂——那將是怎的一個模樣?
9:1 耶穌告訴門徒,他們中間有些人會看到神國降臨,這是甚麼意思呢?祂可能在預告:祂登山變像、復活升天、聖靈在五旬節降臨或祂再來;而最可能的是指祂登山變像,因為經文在耶穌這番話後,就記載祂登山變像(9:2-8)。從耶穌改變像貌中,彼得、雅各、約翰看到這位神兒子的真正身份、榮耀和能力(參彼後1:16)。

耶穌揀選了他們,祂為何只揀選他們?
9:2 耶穌為甚麼只挑選彼得、雅各和約翰來看祂榮耀聖潔的特別啟示?我們不知道。也許他們預備得最好,能明白這個真理。他們是十二門徒的核心分子,也是最先聽從耶穌呼召的(1:16-19);在十二使徒名單中排在最前(3:16);耶穌醫治某些病人時,只有他們可以在場(參路8:51)。

耶穌在高山上改變像貌,你想祂為何選這地方?
9:2 耶穌帶門徒上的不是黑門山,就是上他泊山。山,常常令人聯想到親近神和預備好領受祂的話,因為神曾在山上向摩西(參出24:12-18)和以利亞(參王上19:8-18)顯現。

在山上,三位門徒聽到神的聲音,在人人都愛發言的時代中,我仍聽到神的聲音嗎?
9:3-7 登山變像顯明瞭基督的神性,神的話使耶穌超越摩西和以利亞,表明祂就是那位人們期待已久、滿有神權的彌賽亞。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他們的出現,顯明耶穌成就了舊約律法和先知的應許。

  耶穌並不是再生的以利亞或摩西,祂不僅僅是一位先知,而是神的獨生子,祂的權威和能力遠遠超過眾先知。我們常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教我們怎樣生活,怎樣認識神,有些很有用,很多卻不然。我們要先研讀聖經,聆聽神的話,在神啟示的洞悉中,察驗其他的權威。

生與死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事,在耶穌而言卻……
9:9-10 耶穌吩咐彼得、雅各和約翰不要告訴人他們所看到的異象,因為他們要等到耶穌從死裡復活後,才會完全明白,惟有死亡才能顯明祂勝過死亡的能力和祂成為萬王之王的權威。他們完全掌握了這個真理才能有力地為神作見證。

  門徒不能預知未來的事,弄不清耶穌的死和復活。但我們有聖經——神啟示的道,完全明瞭耶穌的死和復活的意義,就再沒有藉口不信了。

以利亞已經來了,是——
9:11-13 耶穌說以利亞的確已經來了,祂所指的是施洗約翰(參太17:11-13),他擔當了預言中以利亞的角色。

十字架的道路,乃受苦的路,祂卻甘心背上,你明瞭為何?
9:12-13 門徒很難理解彌賽亞為甚麼要受苦。猶太人讀舊約預言,以為彌賽亞是一位像大衛一樣偉大的君王,祂要來推翻他們的敵人羅馬政府。他們的思想和視野被本身的時代和經歷所限制,不明白神永恆國度的價值觀跟世界的價值觀不同。他們只希望能夠從目前的問題中解脫出來。但是,從罪中得釋放比從肉體的痛苦或政治的壓迫中得釋放更重要。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和感謝不要只限於今生今世、此時此地。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