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20111022申命記2章1-1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 「此後,我們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我的。我們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

   《新》紅海:此處大概指阿卡巴灣(見王上19:26註釋)。

   《新》西珥山:死海以南的山巒起伏地帶。

   《啟》本節至3:11講述以色列人經過曠野三十八年流浪生活後的一個新開端。他們離開曠野向北行;在外約旦一帶五次與外族大接觸,每次的記事差不多都包括:1.百姓出發(2:1、8;3:11);2.神的訓示(2:2、9、17、31;3:2);3.他族歷史追述(2:10、12、20;3:11);4.糧食的供應(2:6、28);5.百姓離開或佔領其地(2:8、13、24)。

  五次接觸中,對以東人、摩押人及亞捫人,毫無敵意,承認其地乃神給這些民族的,只求平安路過;但與希實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則經歷戰事,並佔取其地。

  讀時可參《民數記》20:14-21:35及註。

   《啟》紅海:當指阿卡巴灣。

   《啟》西珥山:在死海南邊。以色列人在這塊丘陵地帶繞行了很長一段時期。

  《馬》1~15:從加低斯巴尼亞至以東邊境的旅程(1-7節),為的是避免與以東人衝突。幾十萬人經過以東的地界,難免令人產生恐懼。神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挑起爭端,不要侵犯他們的地界,並且要付錢向他們買糧食、買水喝。

  從以東邊境至撒烈溪的旅程(8-15節),為的是避免與摩押人衝突。

2:2 耶和華對我說:

2:3 『你們繞行這山的日子夠了,要轉向北去。

2:4 你吩咐百姓說:你們弟兄以掃的子孫住在西珥,你們要經過他們的境界。他們必懼怕你們,所以你們要分外謹慎。

   《啟》本節與9、19節記下神禁止以色列人與以東、摩押、亞捫三族爭戰的事,因為他們都與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以東人為以撒長子以掃的子孫,亞捫人與摩押人是亞伯拉罕之侄羅得的後裔。前者住在死海南面的西珥,後者住在死海東北面和東面。他們所居之地為神所賜,不屬於應許以色列人的土地。但以色列人可以攻取約旦河以東亞摩利人的土地,西宏與噩都是亞摩利人的王,屬迦南族,住在約旦河兩岸(創10:16;15:16;書24:8)。

  這幾節因此補充了《民數記20和21章》所記同一件事,但把理由說明了。

2:5 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連腳掌可踏之處,我都不給你們,因我已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

   《新》他們的地…我都不給你們:見2:9、19。耶和華吩咐摩西越過以東、摩押和亞捫人的地,因為他們與以色列有血緣關係。以色列人只能佔據在亞摩利人手中約旦河以東之地(見2:24;3:2)。

   《新》我已…賜給:見2:9、19。耶和華已賜以掃後裔(以東人)和羅得後裔(摩押人和亞捫人)他們應得之地,正如祂要賜以色列人外約旦和迦南地一樣。

2:6 你們要用錢向他們買糧吃,也要用錢向他們買水喝。

2:7 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在你手裏所辦的一切事上已賜福與你。你走這大曠野,他都知道了。這四十年,耶和華你的 神常與你同在,故此你一無所缺。』

2:8 「於是,我們離了我們弟兄以掃子孫所住的西珥,從亞拉巴的路,經過以拉他、以旬迦別,轉向摩押曠野的路去。

   《新》以拉他、以旬迦別:在阿卡巴灣頂端。

   《新》亞拉巴的路:是自海灣頂端向北通至摩押東邊。

   《啟》以拉他、以旬迦別:為“亞拉巴路”的起點,在阿卡巴灣的頂端。此路始於阿卡巴灣,向北伸延,直到摩押地的東部。

2:9 耶和華吩咐我說:『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新》亞珥:地點不詳。

   《啟》亞珥:當為摩押的首邑(現在用以代表摩押人所居之地)。亞珥城確切位置不詳。從18節看,其城或在亞嫩河谷。

2:10 (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裏,民數眾多,身體高大,像亞衲人一樣。

   《新》以米人:可能有「恐怖分子」之意。

   《啟》以米人:身材高大,為摩押地早期居民。《創世記14:5》說以米人本來住在亞嫩河北摩押地的沙微基列亭。

2:11 這以米人像亞衲人;也算為利乏音人;摩押人稱他們為以米人。

   《新》利乏音人:身材魁梧的古代民族。

   《啟》利乏音人:不是一個民族的稱號,而是以色列人入居迦南前住在巴勒斯坦一帶傳統英雄人物的統稱,其人身材高大且強壯。摩押人稱他們為“以米人”(創14:5);猶大人稱他們為亞衲人(民13:33;士1:20);亞捫人叫他們做散送冥(20節)。

2:12 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掃的子孫將他們除滅,得了他們的地,接著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華賜給他為業之地所行的一樣。)

   《新》耶和華賜給他…之地:可能指(1)外約旦一帶的區域(見2:24-3:20),(2)迦南本土,或(3)外約旦及迦南地。如果是指(2)或(3),則是最後全書編輯完成時加註之故(見創14:14註釋)。

   《啟》何利人:過去以為是穴居部落民族,因其希伯來文名中的hor有“穴”的意思,現在已知為主前一千五百年時住在巴勒斯坦北部和敘利亞一帶的強大赫倫人(Hurrians)。聖經記載此族的大本營為西珥,也就是死海南面之地(參創14:6;36:20)。

2:13 現在,起來過撒烈溪!於是我們過了撒烈溪。

   《新》撒烈溪:自東邊斷斷續續流入死海南端的一條主要溪流。

   《啟》撒烈溪:位置難確定,可能為今天流入死海南端的埃赫沙河(Wadiel-Hesa)。

2:14 自從離開加低斯巴尼亞,到過了撒烈溪的時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從營中滅盡,正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

   《啟》參1:1及1:3註。以色列人四十年曠野生活,除去從埃及到達西奈,和在西奈及加低斯生活的兩年,剩下38年(參出40:17;民1:1;9:1等)。

2:15 耶和華的手也攻擊他們,將他們從營中除滅,直到滅盡。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神是這樣的公平,你看祂要以色列人所作的——我們對待人……
2:4-6 以色列人經過西珥的時候,神叫他們小心,不要驚擾當地的居民,就是以掃的子孫以東人。以色列人驍勇善戰,幾十萬人經過以東的地界,難免令人產生恐懼。神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挑起爭端,不要侵犯他們的地界,並且要付錢向他們買糧食、買水喝。祂要百姓公平對待別人。我們也應當這樣公平地待人,承認別人的權利,就連反對我們的人,他們的權利也當得到尊重。以智慧與公平行事為人,便能與人建立美好的關係。

要爭勝,惟有武功強!爭勝之道不就如此?你還有別樣的看法?
2:11 摩押與亞捫人,都曾把像亞衲族一樣高大的人民趕逐出境,這些人通常被稱為利乏音人,但是摩押人稱他們為以米人,亞捫人稱之為散送冥(2:20)。如果敵人看似強過我們,我們就必須記住,神能拯救我們,正如他幫助以色列人一樣。

多番叛逆自以為是,不聽神旨意,致使前路難行——這可會也是現代人的反照?
2:14-15 以色列人毋需花四十年才進到應許之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棄絕神的慈愛,不服祂的權柄,不理會祂的命令,不過討祂喜悅的生活,任意違背與祂所立的約,不守他們在出埃及時所作的承諾(參出19:8;24:3-8)。一句話,他們不順服神。我們也常常因為不順服神,導致人生道路更為艱難,多受痛苦。所以我們要領受祂的大愛,遵從祂在聖經中的命令,不管情勢怎樣都忠心到底,這樣我們的一生就不至迂迴,反而充滿祝福。



2011年10月22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再見!

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

  我的祖父在道別時,總喜歡說「再相會」或「再見」,他覺得這樣的道別讓人充滿了期待。所以,每次我們去探訪他之後,要開車離開時,道別的方式總是一樣的。他會站在房子的綠樹叢前,向我們揮手大喊:「再見!」

  身為基督徒,只要我們所愛的人接受耶穌為救主,即使在離世時,我們也可以對他們說:「再見!」因為聖經應許我們一定會再見面。

  使徒保羅說我們不應「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因為當基督再來時,已經死了的基督徒必先復活,並與仍然活著的基督徒一起,在空中與主相遇(15-17節)。我們確信有一天在天上,「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啟示錄21章4節)。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地方,「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基督徒有在永恆裡大團圓的盼望:他們將和基督以及已逝的主內親朋好友再次相會。因此保羅勉勵我們說:「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8節)。  今天,就懷著這個盼望去鼓勵他人吧!因著這個盼望,我們只需要說:「再見!」JBS

日落之那邊,故人樂團圓,
與親朋好友,歡喜相見;
在天家美地,不再有別離,
日落之那邊,歡樂永遠。Brock

基督徒離世時,只須說「再見」。





----------------------------------------------------------------------------------------------
靈修靜思

神的帶領

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神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出十三17)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本可直接進迦南流奶與蜜之地,然而神卻不領他們直接去;因為神想到他們怕非利士人便會退回埃及去。所以,神引導他們走曠野的路,雖然不好走,但不會死在非利士人的手裡,也不會回埃及。

  人都羨慕有個家,有安定的住處不要東遷西徙。我幼年時卻不是如此,1946年我七歲,因時局的變遷,隨家人離開上海,搬到福州父親的紙廠。在那裡一年後,又搬去台灣。住了一年,因父親找不到工作,又搬到香港。住了三年,又搬到菲律賓,父親在那裡再設立紙廠,才能安頓下來。每到新的地方,要學習新的語言。現在回顧,這都是神的作為,讓我走過很多地方,學到不同的語言,也了解不同的生活習慣,對日後在傳福音的服事上有很多方便。

  我們所走過的路,眼下可能覺得崎嶇曲折,但凡事都有神的美意,最終會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陳巽美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