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20120613列王紀下13章1-25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3:1 猶大王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二十三年,耶戶的兒子約哈斯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七年。

   《新》約阿施二十三年:即主前八一四年(見12:1註釋)。

   《新》十七年:主前八一四至七九八年。

   《馬》1~9:耶戶的兒子約哈斯作以色列三十七年(主前814或813至798年)約哈斯效法耶羅波安,既拜耶和華,又拜亞舍拉(6節)。神派亞蘭軍攻擊以色列來懲罰他。他們將約哈斯的軍力減至只有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步兵。約哈斯懇求耶和華,祂便興起一位拯救者使以色列脫離亞蘭人的手。這位拯救者可能是亞述王亞達尼拉利三世,他在約哈斯統治的後期對亞蘭造成越來越多騷擾,令後者無暇侵襲以色列。有些解經家認爲以利沙才是這位拯救者,亦有些人說第5節指的是約阿施(25節)或者耶羅波安二世(一四26-27)。第23節解釋神答允約哈斯的禱告的原因:因爲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注意第5和第6節是插進去的話;這插段是一個恩典。在數十年後。以色列便被逐離應許之地,因爲他們不斷犯上耶羅波安所犯的罪。主給以色列國一位拯救者,是想他們在最後的審判臨到之前,回頭離開步向滅亡的惡行。然而他們不離開耶羅波安家的……罪,仍然去行。

13:2 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總不離開。

13:3 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將他們屢次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裏。

   《新》便哈達:見13:24。他在主前八○六年或七九六年開始作王。

13:4 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因為見以色列人所受亞蘭王的欺壓。

   《新》耶和華就應允他:雖然在約哈斯有生之年,以色列並未能脫離亞蘭人的壓制(見13:22),但因耶和華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見13:22),儘管他們犯了罪,耶和華仍憐憫祂的子民。

13:5 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裏。

   《新》給以色列一位拯救者:大概指以下三人之一:(1)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主前八一○至七八三年)。他在八○六年及八○四年攻打大馬士革的亞蘭人,讓以色列人得以收復亞蘭人所侵佔的城邑(見13:25;14:25),(2)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13:17、19、25),或(3)耶羅波安二世,亞述人摧毀亞蘭軍力後,他趁機把以色列的疆界大大向北擴展(見14:25、27)。

13:6 然而他們不離開耶羅波安家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那罪,仍然去行,並且在撒馬利亞留下亞舍拉。

   《新》留下亞舍拉:這偶像乃亞哈所立(見王上16:33),它若不是在耶戶從撒馬利亞清除巴力崇拜時未受到毀壞(見10:27-28),就是在約哈斯在位年間再度被立。

13:7 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只給約哈斯留下五十馬兵,十輛戰車,一萬步兵。

   《新》十輛戰車:實際上只是一支小型護衛隊。根據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的史記,在主前八五三年對抗亞述的夸夸之役中,亞哈曾提供給聯軍二千輛戰車(見王上22:1註釋)。

   《新》一萬步兵:在夸夸之役,亞哈向對抗亞述的聯軍提供過一萬步兵,當時這只是以色列的一個軍團,現在這數目卻成了以色列步兵的全部軍力。主前八五七年,亞哈曾在一日之內便消滅了十萬亞蘭步兵(見王少20:29)。

13:8 約哈斯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3:9 約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馬利亞。他兒子約阿施接續他作王。

13:10 猶大王約阿施三十七年,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在撒馬利亞登基作以色列王十六年。

   《新》約阿施三十七年:主前七九八年(見12:1註釋)。

   《新》十六年:主前七九八至七八二年。

   《馬》10~13:這個以色列王約阿施王要與同時期同名的猶大王約阿施分別出來。在希伯來文中,這二人的名字是同一個字的兩種不同寫法(但中文譯名相同)。他們二人在同一時間一南一北作王。猶大王約阿施開始時是賢君,而以色列王約阿施則是個惡王,因爲效法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行的。這幾節經文撮要地記載他的統治:“他作……王;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爲惡的事……他與他列祖同睡。”他與猶大王亞瑪謝的交往記載在第十四章8至16節。

13:11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裏的一切罪,仍然去行。

13:12 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與猶大王亞瑪謝爭戰的勇力,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13:13 約阿施與他列祖同睡,耶羅波安坐了他的位。約阿施與以色列諸王一同葬在撒馬利亞。

   《新》耶羅波安坐了他的位:有關耶羅波安二世作王的情形,見14:23-29。

   《啟》這位耶羅波安是以色列王約阿施的兒子(25節),因與北國的創始人耶羅波安同名,故歷史上稱他為“耶羅波安第二”。

13:14 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約阿施下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

   《新》以利沙得…病:上次提到以利沙是在9章。自從主前八四一年耶戶被膏立(見10:36註釋),到主前七九八年約阿施開始作王(見13:10註釋),中間至少有四十三年全無有關以利沙事工的記載。按以利沙與以利亞的關係,他必定是在主前八八○年以前出生,並且活到八十歲以上。

   《新》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約阿施表示,以色列在戰爭中能否得勝,以利沙較以色列的軍力更為重要(見2:12;6:13、16-23等註釋)。

   《馬》14~19:第14至25節講述以利沙的死和他的預言;這些事發生在約阿施年間。先知以利沙快要死的時候,約阿施來探望他,並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他的意思是以利沙這個人的才能,是以色列最真實、最優良的保障。以利沙曾經用同樣的話哭別以利亞(二12)。約阿施知道以利沙的死對以色列國是重大的損失。以利沙在病榻上吩咐約阿施拿一把弓和幾枝箭來,向東方射一箭,然後用箭打地。向東方射的箭象徵戰勝亞蘭人;那時亞蘭人侵佔了約旦河東的地方。由於約阿施只用箭打地三次,預示他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假如他打五、六次,亞蘭人的威脅便可以消除,可惜他缺乏堅持和忍耐。克敵制勝,在乎順服有多少。約阿施一定知道他要做的事情有多重要,否則以利沙不會認爲他要負責。以利沙的死招來北國的咒詛。

13:15 以利沙對他說:「你取弓箭來。」王就取了弓箭來;

13:16 又對以色列王說:「你用手拿弓。」王就用手拿弓。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

   《新》按手在王的手上:藉這象徵性的動作,以利沙表示當約阿施與亞蘭人爭戰時,耶和華會降福於他。

   《啟》按手在王的手上:表示先知的支持。

13:17 說:「你開朝東的窗戶。」他就開了。以利沙說:「射箭吧!」他就射箭。以利沙說:「這是耶和華的得勝箭,就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

   《新》朝東的窗戶:向著外約旦,就是亞蘭人控制之地(見10:32-33)。

   《新》亞弗:約六十年前,亞哈曾在亞弗大勝亞蘭人及便哈達二世(見王上20:26-30及王上20:26註釋)。

   《啟》朝東的窗戶:指亞蘭人將從東方來攻以色列,亞弗則將是以色列國阻止亞蘭軍隊,打敗他們的地方。

13:18 以利沙又說:「取幾枝箭來。」他就取了來。以利沙說:「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

   《新》打了三次,便止住了:以色列王對於以利沙所給的指示表現得不冷不熱,這反映出他並不熱衷於完成戰勝亞蘭人之任務。

   《啟》用箭擊地是考驗約阿施有多大決心抗敵。擊地只有三次便止住,可見這位以色列王沒有徹底打敗敵人的決心,也缺乏對神的信心。一生為國的先知面對此王哪能不怒。

13:19 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

   《新》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約阿施取箭打地時有限度的熱誠,象徵他對亞蘭人也只能得到有限度的勝利。這有待日後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二世去贏得完全的勝利(見14:25、28)。

13:20 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

   《馬》20~21:每年春天,摩押的搶匪都犯境劫掠。一天,有幾個以色列人要埋葬死人。他們見這些搶匪迎面而來,便匆匆打開以利沙的墳墓,將死屍抛進去。死人……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13:21 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裏,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

   《新》死人…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舊約聖經此處最後一次提到以利沙時,再度表明以利沙所代表的神有賜生命的能力(有關先前這能力彰顯的記載,見4:32-37及王上17:17-24;有關以利亞的肉身不經死而升天,見2:11-12)。

13:22 約哈斯年間,亞蘭王哈薛屢次欺壓以色列人。

   《馬》22~25: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以利沙最後四十五年的事奉——從主前八四一年膏耶戶(九章);到主前七九五年他死的時候。他在病床上所作最後的預言是勝利的預言(17節)。他最後的神蹟(在他死後多年才完成;21節)是他對以色列和以色列王的話和事奉的明證。約阿施連續取得三次勝利,收回哈薛奪去的城邑,應驗了以利沙的預言。

13:23 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不肯滅盡他們,尚未趕逐他們離開自己面前。

   《新》尚未:(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直到今日尚未」)直至列王紀作者所參考的資料來源寫成之時(見王上8:8註釋)。

   《新》不肯滅盡他們…趕逐他們:耶和華滿有憐憫和恩典,祂對自己的子民長久忍耐,不願全面執行背約的咒詛,將他們逐出迦南(見10:32註釋)。耶和華緩於執行審判,為要讓以色列人有機會悔改回轉,忠心守約。

13:24 亞蘭王哈薛死了,他兒子便哈達接續他作王。

13:25 從前哈薛和約阿施的父親約哈斯爭戰,攻取了些城邑,現在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三次打敗哈薛的兒子便哈達,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

   《新》和…約哈斯爭戰,攻取了些城邑:大概是約旦河以西的城邑,因為約旦河東之地在耶戶時已經失守(見10:32-33)。直至耶羅波安二世,約旦河以東之地才完全由以色列收復(見14:25)。

   《新》三次:正應驗了以利沙的預言(13:19)。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只要神作我的避難所嗎?我如何為神而活?
13:4-6 神垂聽約哈斯的懇求向他施援。以色列人求神幫助,祂就延遲審判,但是人民並未恆久倚賴祂,雖然暫時不拜偶像,卻少有信仰上的真誠表現。單單在口頭上說不犯罪並不足夠;必須心口如一,全心全意地為神而活。偶然求神幫助不能代替天天信靠神的生活。

亞蘭和以色列魚蚌相爭,得利的卻是——
13:5 亞蘭國在以色列之北,常與以色列為敵,因為以色列切斷了亞蘭通往南面的主要貿易通道,而亞蘭也截斷了以色列往北的通道。假如兩國和平共處的話,他們所有的貿易通道就會暢通無阻,商業也會繁榮。以色列與亞蘭兩國不斷爭戰,沒有想到北方的亞述已興起、且國勢日益強大,不久就令他們兩國難以抵擋了(16:9;17:6)。

約阿施究竟是哪國的王?
13:9-10 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在公元前798年作以色列王,那時猶大王約阿施的政權已近尾聲。在希伯來文中,這二人的名字是同一個字的兩種不同寫法(中文譯名相同)。這兩個王用同一個名字,他們二人大概在同一時間一南一北作王。猶大王約阿施開始時是賢君,而以色列王約阿施則是個惡王。

人常崇拜牧者或大能的禱告者,卻忘了施能力的神,約阿施如是——我是嗎?
13:14 以利沙有先知權能,他為以色列人所行的神蹟備受尊崇。約阿施王稱呼他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這句話使人想起以利沙對以利亞的稱呼(2:12)。約阿施怕失去以利沙,因為他把全國的繁榮都歸與以利沙,卻沒有將這功勞歸於神。他的恐懼顯示他缺少屬靈的悟性。自上一次聖經中提到以利沙膏耶戶作王的時間(9:1),至此時最少經過了四十三年。

約阿施的輕忽,告誡我在任何環境中都要警醒……
13:15-19 以利沙吩咐約阿施用箭打地,約阿施勉強應付。結果,以利沙告訴他將來不能完全打敗亞蘭人。要想完全領受神對我們一生的計劃並承受其中的福氣,必須完全順服神的命令。如果我們不肯完全照神的吩咐去做,也就不會得到完全的福分。

以利沙死後骸骨令死人復活的神蹟,提醒人甚麼?
13:20-21 以利沙雖然死了,他美好的靈性卻仍有影響力,甚至能行出神蹟,顯明他實在是神的先知。這件事也證實神的大能——異教的偶像從沒有叫死人復生的事。這神蹟再一次喚醒以色列人,去遵從神藉著以利沙賜下的話語。



2012年6月13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最佳老師

有福的人:不從惡人的計謀。—詩篇1篇1節,新譯本

  每當我和年輕人談論如何為未來作準備時,我常常聽到類似這樣的說法:「我們必須進入世界,實際地體驗罪惡的環境與惡人的狀況,那麼我們才能更剛強。」

  這類想法已經吞噬了許多不成熟的基督徒,造成他們後來轉而背棄上帝。當然,我們都活在這個世界上(約翰福音17章15節),我們的學校、工作和鄰里都環繞著非基督徒。然而,我們必須謹慎,因為處於那樣的狀況,並不表示就非得接納世俗的價值觀。我們若能遵守詩篇1篇1節所建議的好榜樣,我們所有人都會更快地成熟。

  首先,我們不可以讓自己的決策與選擇,被惡人的計謀所控制。其次,絕對不要製造機會,讓非信徒對我們造成壞的影響。第三,讓我們避免與喜歡嘲弄上帝、聖經和基督信仰的人為伍,免得近墨者黑,覺得他們的想法似乎可以接受。

  這些來自世界的建議或主意,都會讓我們遠離上帝。最好的訓練、指導或勸勉,是來自上帝的話語,以及那些愛讀聖經、明白聖經的人。我們的最佳老師是上帝與祂的話,而不是親身體驗。JDB

主賜聖靈幫助我,
日日學習和成熟;
聖經教導記在心,
真理謬誤分得清。Sper

讓主的話充滿你的心思意念,成為你人生的導航。




--------------------------------------------------------------------------------------
靈修靜思

不同的認同

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裡倒是聰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藐視。(林前四10)

  今日的基督徒似乎有哥林多信徒類似的心態,就是希望得到世人的尊重,不但是富足、飽足,更被世人看為聰明、強壯,像王似的高人一等。

  是的,我們以為要這樣才是榮燿神,以為這樣才配吸引世人歸主。誰知保羅說,他自己是被世人算為愚拙的,軟弱的,更是被藐視的;不但不是富足的,更是又饑、又渴;也沒有光鮮的衣裳,甚至要捱打、被咒、被逼迫,被世人毀謗、輕看,如世上的渣滓。

  這與今日的基督徒努力爭取社會的認同,甚至成為主流的心態截然不同!      ~陳明斌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