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20120126雅各書1章1-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 作 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馬》作者自我介紹說: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如果作者確實是我們所相信、是主肉身的兄弟的話,那麼他的生命確是經歷了奇妙的改變。

  曾幾何時,他並不相信主耶穌(約七5)。他也可能曾與別人一樣,認為耶穌是瘋狂了(可三21)。但我們的主很有耐性地播下了真理的種子。雖然不為他人所接受,他仍將神國度的偉大原則教導眾人。其後,種子便在雅各的生命裏生根。結果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懷疑基督的人,變成了基督的僕人。而且,雅各對此毫不諱言!

  他自稱是作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很正確地將神和主耶穌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他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約五23)。雅各明白“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太六24)。然而,他將自己形容為神和主耶穌的僕人。事實上,他並沒有自相矛盾,因為聖父和聖子是一神,在地位上是同等的。

  這書信是寫給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聖經新譯本)的,從字面上可知是指在大分散時期(希臘文為Diaspora)散居各地的人。

  這些人是猶太裔人,屬於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由於以色列國犯罪的緣故,百姓被驅逐離開故土,散居於地中海沿岸的各個國家。原先的分散發生於主前七二一年,亞述人將十個支派的人擄走。其中有部分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重返故土,但只是一小撮餘民而已。在五旬節當日,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猶太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徒二4)。這些人可以被稱為大分散時期的猶太人。但後來有另一次的分散,就是猶太裔基督徒的分散。

  使徒行傳八章1節告訴我們,初期的基督徒(大多數是猶太裔)因掃羅的迫害而分散至猶太和撒瑪利亞全地。這次以後,分散並沒有停止,因為信徒甚至到了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去。因此雅各寫信的對象,可以是在任何一次危機中分散至各地的猶太人。

  雖然書信並不是直接寫給我們,但既然所有真信徒在世上都是客旅寄居的(腓三20;彼前二11),我們大可以將書信應用在自己身上。

  有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是,雅各的對象到底是非基督徒猶太人、歸信基督的猶太人,還是猶太裔的信徒與非信徒呢?作者的對象似乎主要是真正重生的信徒(一18)。但有時候,他又似乎是向那些只是口稱為基督徒的,或甚至是非信徒說話。

  這是其中一個證明書信的成書日期頗早的證據:希伯來裔基督徒與不信的猶太人之間的嫌隙尚未顯著,未變得白熱化。

1:2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新》弟兄們:在這封短信中,雅各有十五次稱讀者為「弟兄們」。他對他們雖多有斥責,但這斥責乃是出自弟兄之愛。

   《新》試煉:這裏的「試煉」在希臘文源於同一字根。1:2-3是強調外來的患難,1:13-15則強調內心道德的試煉,例如犯罪的誘惑。

   《馬》在這段經文裏,雅各要處理試探的問題。他用試探這詞有兩個不同的意思。

  在2至12節裏,所謂試探是指聖潔的試煉,或說是神賜下的困難,要試驗我們的信心有多真實,並藉以使我們更像基督。另一方面,在13至17節裏所談到的,卻是不潔的試探,是源於內心的,並會引使我們犯罪。

  基督徒的人生充滿了問題。試探是不速之客,是突如其來的。有時單獨而來,有時卻蜂擁而至。試探是無可避免的。雅各並不是說“如果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而是“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的時候”(聖經新譯本)。我們是不能擺脫試探的。問題應該是:“我們應怎樣面對?”

  在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試驗和試煉時,可以有幾種態度。我們可以抗拒(來一二5)、抱輕視的態度、自誇可以靠自己勝過。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灰心,在壓力下投降(來一二5)。這是認命的態度。甚至我們會懷疑神是否顧念我們。此外,我們也可以因種種的困難而不滿併發怨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10節就警告我們不可這樣。另一個選擇是,我們可以在自憐中度日,將一切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並嘗試爭取別人的同情。

  但有更好的態度,我們可以將生命中的難題困境看成是操練的機會(來一二11)。我們大可以這樣說:“這試煉臨到我,是神容許的。祂對我有美好的心意;雖然我不明白,但我會嘗試尋求。我希望祂的心意在我生命中成就。”這正是雅各所提議的:“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不要抗拒!不用灰心!應當喜樂!這些問題並非你的仇敵,不是要將你摧毀;卻是你的朋友,要幫助你培養基督的品格。

  神要在祂的每一位兒女身上,培育出基督的形像來。這過程肯定會帶來痛苦、失意和困惑。當事事稱心時,並不能結出聖靈的果子;我們總得要經歷一些風雨。

  試煉並不會令人感到快意,卻是十分困難、令人不快的。但過後,試煉就會為那些受過管教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一二11)。我們常看見經歷過嚴重危機的基督徒這樣說:“這經歷確是難熬的,但卻是珍貴無比的。”

1:3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

   《啟》3~4:外來的壓力,無論是患難、逼迫或生活的艱困,都是錘煉一個人忍耐的好機會,培育在萬般變遷中矢志不移的信心。約伯是我們的好榜樣(5:11)。

   《馬》雅各提到信心經過試驗。他將信心比作貴重的金屬,由試金者(神)試驗其真純程度。

  這塊金屬,要接受逼迫、疾病、苦難或憂傷的火煉。沒有困難,我們永不能培養出忍耐來。其實,連屬世的人也體會到難題可以鍛鏈品格。

  著名的工業家祁泰寧曾經這樣說:“要進步,就要付上遭遇難題的代價。除了難題以外,不要將其他東西帶到我面前。好消息往往會使我荏弱。”

1:4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馬》雅各說:“但忍耐也當成功。”有時當困難來臨時,我們會心亂如麻,多方設法要將試煉縮短。例如,還沒有求問主在事情裏的心意,我們便跑到醫生處,囫圇吞下大量藥物,希望可以藉此縮短試煉。我們這樣做,往往會阻撓神在我們生命中的計畫。可能在神那特殊的心意成就之前,我們日後要面對更長期的試煉。

  在培養忍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走捷徑。只要我們與神合作,我們便會成為成熟、全面發展的基督徒,在聖靈的各種恩典上毫無缺欠。

  經歷試煉時,我們不應沮喪失望。沒有難題是我們的天父不能解決的。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一些困難是永不會消除的。我們應學習接受現實,並體驗他的恩典夠我們用。保羅曾三次求主除去他身上的軟弱。結果神並沒有給他除去這軟弱,卻賜給保羅足夠的恩典去面對(林後一二8-10)。

  只要順服神的旨意,我們便得著真正的平安。

  有時,我們從生命中的困難學了功課後,問題便會消失。煉金者能夠從金屬溶液中看見自己的反照,便會把熔爐的火關掉。我們大多缺乏智慧,不懂得從神的角度來看生命中的各種壓力。我們的目光短淺,只著眼在目前的不快上。我們忘記神深思熟慮的目的,是要我們經過困苦後,使我們寬廣(詩四1)。

1:5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新》智慧:能使人懷著「大喜樂」(1:2)面對試煉。智慧並非只是累積來的知識,而是一種知道如何將屬靈道理應用出來的心得(見箴1:2-4;2:10-15;4:5-9;9:10-12)。

   《啟》5~6:信徒要有屬靈的智慧,知道甚麼是合宜的事,甚麼是合乎神旨意的事。這是一種道德抉擇的力量(3:17-18;箴2:1-15;羅16:19),能分辨是非。人若缺乏這智慧,可向神求。祂美善、豐富、慈愛,凡憑信心遵循祂的旨意求,就必得著(太7:7)。

   《馬》5~8:指出智慧的源頭是神;我們透過禱告得著智慧;每一個人都可以得著;神將智慧厚賜與眾人,且不加以斥責;最重要的條件是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

   《馬》我們毋須倚靠自己的智慧來面對生命中各種困難。在受試煉時,我們若缺乏屬靈的眼光,便應來到神面前,將我們的困惑和無知向祂訴說。凡懂得這樣做、以尋求神賜下試煉的旨意的人,就必經歷神的厚賜。他們也不用擔心神會斥責他們;如果我們受教又願意聽從,祂便會感到喜悅。

  我們其實全都缺少智慧。我們一生中遇見無數的問題,聖經並沒有一一給予我們具體的答案。聖經並不是用來解答問題的,但神的話實在給予我們基本的原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了問題,便應運用這些原則。

  因此,我們需要智慧。屬靈的智慧,就是懂得怎樣將主的教訓實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1:6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馬》6~8:我們尋求神的時候,必須憑著信心……一點不疑惑。我們必須相信祂愛我們並關心我們,而且在祂沒有不能成就的事。

  我們若懷疑祂的善意和能力,便不能在困苦中有安穩。這一刻我們在祂的應許上感到穩妥,下一刻我們卻覺得神好像忘記了善待我們。我們就像海中的波浪,一時上半空,隨即又墮到深淵去──愁煩苦惱,翻騰不安的。在樂觀與悲觀之問徘徊的信心,並不能榮耀神。搖擺不定、心懷二意的人,神不會賜他們屬靈的眼光(7-8節)。

1:7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

1:8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啟》向神求不可有貳心,不可把心的一半放在神身上,一半放在別的事上;對神必須專一(太6:24)。

1: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

   《新》9~10卑微的弟兄…富足的:雅各論慧(1:5-8)及貧富(1:9-11)的話,既出現在兩段對「試煉」的討論(1:2-4、12)之間,1:5-11的經文大概也與試煉有關。遭遇貧窮試煉的基督徒,應當因自己有信徒(見2:5)的崇高身分而喜樂(1:9);富足的基督徒遇到使其降卑的試煉時—甚至包括失去財富—也應感到喜樂(1:10)。

   《啟》9~10:這書有多處講論貧富的事(2:1;5:1及以後),此處為第一次。從本章2-12節前後的經文都論試探來看,9-10兩節講的應該也和試探有關。貧的人成功地經歷試煉固應喜樂,富的人經過試煉,蒙受經濟損失,卻學習到謙卑的功課,也應喜樂。人有真道為基礎,才可永遠立定(賽40:8)。

   《馬》驟眼看來,9至11節似是談到另一個問題,或是一段加插的言論。然而,雅各其實是繼續討論從神而來的試煉,只在這裏舉出具體的例子。

  不論貧或富,信徒都可以從不幸和危難中得著持久的屬靈益處。例如,卑微的弟兄如果感到不滿或失望,他可以因自己是神的後嗣,與耶穌基督同作後嗣而喜樂。他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屬他的,他是屬基督的,而基督是屬神的;他可以因此而感到安慰。

  “卑微的弟兄”不能擺脫其卑微的處境大概是不得已的。他並非懶惰或大意;只是神認為他處於低收入階層是至為適當的,故此他便一直留在那裏。也許要是他富足的話,他便永不會接受基督。現在他既已在基督裏,就得著各種天上的屬靈福氣。他應該怎樣呢?他應該掙脫這種生活狀態嗎?他應感到苦毒和忌恨嗎?不。他應該接受由神所賜、非他所能控制的處境,並因得著各種屬靈的福氣而喜樂。

  有太多的基督徒,一生不安於他們的性別、年齡、體高,甚至生命本身。對棒球運動具有天賦的女孩子,渴望生為男兒身。青年人覺得自己是大人就好了,老年人卻希望青春復再。個子矮小的,妒忌身村魁梧的;魁梧的卻寧願自己並不那麼出眾。有人甚至說:“我情願死掉好了!”這一切都是可笑荒謬的!

  基督徒應有的態度,就是接受從神而來、非我們所能改變的東西。這是神命定給我們的,我們應儘量加以利用,以致能榮神益人。我們應與使徒保羅同聲地說:“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一五10)當我們忘卻自己在條件上的限制,而忙於服侍他人的時候,我們發現屬靈的人會按我們的本相愛我們,而不是因為其他原因,例如我們的外表。

1:10 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

   《馬》10~11:雅各繼而提到富足的。但很奇怪,他卻並不是說:“富足的應在他的富足上喜樂。”反而,他說富足的降卑了,就應該喜樂,他的說法與耶利米書九章23至24節相同:

  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囗,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囗,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囗。誇囗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囗。這是耶和華說的。

  富足的若失去了物質上的財產,可能更可以找到值得喜樂的真正原因。或許生意失敗會引領他歸向主。若他已經是基督徒,他既知道自己在天上有更美長存的家業(來一○34),便可以欣然地接受在貨財上的損失。地上的財富就像草上的花(賽四○6-7),最終也會過去。

  如果人所擁有的,就只是物質的財富,那麼他的一切希望與未來,都要在壽終時終止。雅各用草倏忽的特質,來比喻財主短暫的人生,和他的財富的價值是何等有限。他在自己的奔波經營中也必這樣衰落(聖經新譯本)。

  然而,太陽與熱風卻不會消減屬靈的價值。任何試煉,如果能使我們擺脫對短暫事物的鍾愛,並使我們著重天上的事,都是貌似不幸而實際上使人蒙福的事。

  因此,使卑微的人升高,使富足的人降卑,都是同樣的恩典,都是足以使人喜樂的。

1:11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1:12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新》生命:指永生,此句之動詞「必得」是未來式的,即為了表達此意。

   《新》冠冕:希臘文此語通常指戴在獲勝的運動員或凱歸將領頭上的桂冠(見提後4:8;彼前5:4;啟2:10及註釋)。

   《啟》主基督在老約翰寫給士每拿的信中,給被試煉受患難的信徒的應許是:“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必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2:10)。在競技中勝利的可得花冠;在主道上奔跑到底的可得主賜永遠生命。

   《馬》雅各結束討論從神而來的試煉時,宣稱那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

  這裏所說的冠冕,不是王者的冠冕,而是得勝者的桂冠,會在基督的審判台前頒授。當然,這裏並沒有暗示永生是忍受試驗的獎賞;而是指那些堅毅不屈的人,會因這生命的素質而得尊榮,並可以在天堂裏,更深刻地享受永生。

  在天堂裏,每一個人都會有滿溢的福杯,只是他們所得的福杯大小不一,盛載天堂福樂的容量也大小不一。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冠冕的含意;得冠冕是指更圓滿地享受天堂的榮耀。

  現在,讓我們來思想這段關於從神而來的試煉的經文,在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各種試驗來臨時,我們應作怎樣的反應呢?應該對生命中的各種不幸作出憤懣的投訴,還是喜樂並感謝主賜下困苦?應該四處向人訴苦,還是默默地承擔呢?應該用將來以麻醉自己,冀望明天會更好;還是面對今日的境況,在各種遭遇中察看神的作為?應該哀傷自憐,還是捨己以服侍他人?

1:13 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 神試探」;因為 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新》試探:1:13-14這動詞是指各種引誘,用來考驗人抵擋罪的道德力量(見太4:1註釋)。

   《新》神不能被惡試探:神的本性是聖潔的,罪對祂來說毫無吸引力。

   《啟》13~15:本節至18節講神美善的本性。3:11說到泉源從一個眼裏不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同樣,在神那裏只有“美善的恩賜”和“全備的賞賜”。信徒面對試探乃站在神一邊與惡對抗,神是聖潔的,不能為罪所誘,故與試探毫無關係。祂既不引誘人,也不把試煉加在人身上。人受的試探生發於內心的私慾,魔鬼才利用這私慾引人犯罪(參創3:6-22)。

   《馬》這裏所討論的主題轉為不潔的試探(13-17節)。聖潔的試煉,是要使我們磨練出最美好的素質;相反,不潔的試探,是要誘發我們內心最壞的本性。

  有一點必須清楚說明。我們被試探去犯罪時,要知道試探並不是來自神的。誠然,神會試驗人的信心,但祂卻永不會試探人,引誘人犯任何形式的罪。祂與惡毫無瓜葛,祂也不引誘人犯罪。

1:14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

   《馬》人總愛將犯罪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如果他不能怪罪於神,就會採用現代心理學的立場,指出犯罪其實只是一種病態。他希望可以藉此逃避審判。

  然而,犯罪並不是病態,而是在道德上的敗壞,人必須為此作出交待。有人甚至會怪罪於死物。然而,物質本身並不是罪惡。罪惡也不是從那裏衍生出來的。雅各溯本尋源,指出關鍵所在:“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

  罪惡來自我們的內心,來自我們固有的、邪惡的、墮落的、敗壞的本質。耶穌說:“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瀆。”(太一五19)

  雅各在本節所用的私欲一詞,可以是指任何的慾望──正當的或邪惡的。這詞本身並沒有善或惡的含意。不過,在新約聖經中,這詞差不多毫無例外地用來形容邪惡慾望;這裏的含意就肯定是這樣了。

  這裏將私慾比作一個邪惡的婦人,四處炫耀她妖豔的魅力,並要引誘人上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試探。卑劣的私慾和不潔的慾望常慫恿我們去犯罪。我們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時候,是不是毫無抗拒之力的呢?不。我們可以從腦海中驅除各種惡念,並集中去思想純淨清潔的事物(腓四8)。而且,在面對強烈的引誘時,我們可以向主呼求,因為“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一八10)。

1:15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新》私慾、罪、死亡—這三步曲在夏娃受試探(創3:6-22)及大衛受試探(撒下11:2-17)中都清楚見到。

   《馬》如果確是這樣,哪我們為什麼還會犯罪呢?答案就是: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我們本應驅除惡念,但卻加以慫恿、助長,甚至享受罪中之樂。

  雅各用男女交媾來比喻這種對罪的默從。私慾既懷了胎,便生出一個醜惡的嬰孩,名叫“罪”。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經常繫念著一個應禁戒的行動,總有一天我們會做出來。大衛與拔示巴的例子(撒下一一1-27),生動地說明私慾懷胎然後生出罪來的整個過程。

  雅各說:“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罪並不是毫無果效的,而是會生發出其自有的結果。

  所謂罪會生出死來,可以有幾種理解。首先,亞當因犯罪,為自己和後裔招來肉身的死亡(創二17)。但罪惡也帶來永恆的、屬靈的死亡──最終與神和祂的祝福分隔(羅六23上)。此外,有另一含意,就是罪會為信徒帶來死亡。例如,提摩太前書五章6節說,一個信主但好宴樂的寡婦,活著也是死的。即是說,她在浪費生命,完全不能成就神拯救她的旨意。

  對一個基督徒來說,若與神沒有相交,沒有交往,即雖生猶死。

1:16 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

   《馬》16~17:人在犯罪之後,往往會諉過於神。他們埋怨自己的創造者:“為什麼把我創造成這樣?”然而,這是自欺欺人的。只有美善的恩賜是來自神的。事實上,祂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的來源。

  雅各將神形容為眾光之父。在聖經中,“父”這個字有時是指創造者或源頭(參看伯三八28)。因此,神是眾光的創造者或源頭。然而,眾光是指什麼呢?當然包括各種天體──太陽、月亮和星宿(創一14-18;詩一三六7)。不過,神也是一切屬靈之光的源頭。

  因此,我們應以祂為宇宙中各種形態之光的源頭。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神並不像祂所創造的各種天體。這些天體不斷在轉變,祂卻永不改變。或許雅各不但思想到太陽與星宿暗淡的光輝,也想到眾星與地球之間在運行時不斷改變的關係。太陽、月亮和眾星宿的特色就是常變。轉動的影兒,可以理解為因轉動而產生的影兒。這可以是指當地球繞著太陽運行而自轉時所造成的影子,也可以是指天體虧蝕。例如,日蝕就是因月亮的影子投在地球上,日光被月亮遮蔽形成的。

  然而,神卻是截然不同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因轉動而造成的影兒。祂的賞賜與祂一樣是全備的。因此,很難想像祂會引誘人犯罪。試探源於人邪惡的本質。

  讓我們察驗我們面對試探時的信心。我們是否樂於讓惡念在我們的腦海中徘徊,或即時將之驅走?犯罪的時候,我們是否砌詞說那是身不由己的?我們被引誘犯罪時,是否諉過於神呢?

1:17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新》眾光之父:神是宇宙天體的創造者。照亮地球的天體會改變,神卻永不改變。

   《啟》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1:5)。祂創造日月星辰,是光的源頭(“眾光之父”),潔淨無瑕,連一點陰影也沒有;從祂那裏賜給人的無不美善全備。造物會變,祂永不改變。

1: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新》真道:福音的宣告(見彼前1:23-25)。

   《新》生了:這裏是指重生(見約3:3-8),而非創造。

   《新》初熟的果子:見利23:9-14。正如第一束的收成表示所有莊稼將隨後成熟,教會初期的基督徒也正顯示出將來還有許多人會重生。

   《馬》這段經文勾劃出,在我們得新生命的過程中,神的道在聖靈使用下所起的作用。

  經文告訴我們: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祂按自己的旨意──這說明是什麼推動祂拯救我們。我們沒有什麼價值,以致祂不得不拯救我們。祂這樣做,是按自己自由的旨意行事。祂對我們的愛,是我們不配得的,不能賄買的,也不是我們主動求得的。這完全是祂自發與主動的。

  我們理應因此而敬拜祂!祂生了我們──這說明我們已經重生了。因這屬靈的出生,我們成為祂的兒女──這是個永不能改變的關係,因為出生的事實是不能逆轉的。

  用真道──聖經就是促成我們得新生命的要素。在每一個真正歸主的例子中,聖經必有其角色,無論是由人背誦還是閱讀。沒有聖經,我們就不會知道得救恩的途徑;實際上,我們根本就不會知道有救恩的存在!

  叫我們在祂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關於初熟的果子一詞,有三個很主要的觀念。首先,第一捆收成所得的穀物,就是初熟的果子。

  雅各書的對象,屬於基督徒時代的首批信徒。當然,在神的各種創造物當中,所有信徒都好像初熟的果子,但這裏主要是指猶太裔的基督徒,即雅各書的對象。第二,初熟的果子是獻給神的,以感謝祂豐富的賜贈,和承認一切都是由祂而來,並且是屬祂的。因此,所有信徒都應將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羅一二1-2)。第三,既有初熟的果子,就保證在將來會有圓滿的收成。雅各將他的對象比作在基督裏收成的第一捆禾。在將來的世代裏,會有很多人步他們的後塵,但他們被立為聖徒的典範,是新創造的樣品。主最終會令全地滿佈與他們一樣的人(羅八19-23)。當主耶穌回來統治全地時,就會有圓滿的收成。在這期間,他們要效忠基督,到千禧年的時候,全世界都要這樣效忠基督。

  雖然經文主要是以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為對象,但對每一位尊敬基督之名的人,其實都有意義。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聖經中的雅各可不少,這位雅各你可認識?不知他寫的是……
1:1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參徒12:17;15:13),是耶穌的兄弟雅各,而不是十二使徒中的雅各。雅各書約於公元50年前寫成,是最早的新約書信之一。司提反殉道後(參徒7:55-8:3),逼迫加劇,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分散到各地。在羅馬、亞歷山太、塞浦路斯、希臘和亞西亞的城市中,猶太基督徒群體十分活躍,這些早期的信徒沒有教會的支持,雅各就以教會領袖的身分給他們寫信表達關懷,鼓勵他們在困苦中堅守信心。

生如潮水之起落,活在百般試煉中,心生忍耐人喜樂——真的?
1:2-4 雅各的意思不是“如果”遭遇試煉,而是“當”遭遇試煉時,我們要怎樣做。他認定我們必會遭到考驗,不過可從中得益;苦難為我們的靈命所帶來的成長,可使我們對苦難有正面的看法,而無須假裝快樂。雅各叫我們把困難視為學習的機會,因為試煉教我們忍耐(參羅2:7;5:3-5;8:24-25;林後6:3-7;彼後1:2-9)。只有遇到壓力,我們才能從自己的反應中知道自己的靈性有多成熟。事事順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友善待人;但別人以不公平對待我們時,我們是否仍然以德報怨呢?我們應停止抱怨,看試煉為成長的機會,感謝神應許在艱苦時與我們同在,求神幫助我們解決困難,賜我們力量去忍耐。神不會撇下我們獨自去面對問題,祂會與我們同在,助我們成長。

面對世情,我總好像在黑暗中摸著走,誰,誰為我導航?
1:5 雅各所講的智慧並不單是知識,而且是遇到困境時作出明智抉擇的能力。無論我們何時需要智慧,都可以祈求神,祂就會賜我們所需要的。基督徒不必在黑暗中摸索,期望僥倖尋得答案,我們可以祈求神的智慧去引領我們作出抉擇。

智慧,你說你要,但,為何而求?
1:5 智慧也指實際生活的洞悉力,這洞悉力是源自敬畏神,領導我們過正確的生活,並且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神願意賜這智慧給我們,但是,倘若我們以自我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就不能領受這智慧。要知道神的心意,我們需要讀神的話語並求問祂我們該怎樣遵從祂的話而活。

一點不疑惑——你有這樣的信心嗎?
1:6 “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不單相信神存在,而且相信祂愛心的關顧。這包括依靠神和期望祂回答我們的禱告。當我們到祂面前時,必須先放下個人的成見,祂不會應允一切自我的或自私的請求。我們必須相信神,相信祂會使我們的期望在祂的旨意下得以達成(參太21:22註釋)。

世界與神,你選誰?——神,你會很快的答;但,有時候,或更多的時候,我們……
1:6-8 如果你見過波濤洶湧、巨浪滔天的景象,就會瞭解這樣的海面是何等的不平靜。疑惑使人像翻騰的波濤一樣搖擺不定;疑惑的心,就是不完全相信神的旨意是最好的,看神的話語如同一般人的意見一樣,可聽可不聽。這種人在個人感覺、世俗觀念和神的吩咐之間舉棋不定。你若不想再三心二意,就要信靠神,全心全意地歸向祂,還要向祂求智慧,並深信祂必賜下。你憑這智慧去作決定,必然穩妥。

那些卑微的人,好像比人差一些——看他們,你是這樣想的嗎?
1:9-11 “卑微的弟兄”就是指地位卑微、無財無勢的人,他們常被人看不起,今天在我們的教會中也有這種情況出現,但神看他們為寶貴。既然神毫不在乎財勢地位,為甚麼我們還花那麼多精力追求這些東西?為甚麼還要那麼尊崇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你生存的目的是否就只為了滿足物慾?若失去了物質享受,你還擁有甚麼呢?神看重的是你的心,絕不是你的銀行存款,因為存留在你心中的東西才有永恆的價值。人的真正財富蘊藏於一個人的屬靈生命中。金錢、地位、事業、面子和物質享受只可帶來短暫的快樂,神看重的卻是永恆的靈魂。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參可4:18-19;路12:13-21),儘量學效主耶穌對待每一個人的態度吧!

生命的冠冕是給那些——
1:12 生命的冠冕就像得勝的運動員所得到的勝利花環(參林前9:25)。神所賜的生命冠冕並不是地上的榮耀和尊貴,乃是永恆的賞賜——與神永遠同在。要成為神的得勝者,就要愛神,甚至在壓力下仍對祂忠心耿耿,堅定不移。

試探,不陌生吧,至於它由孕育至成形,竟是……
1:13-15 試探不是從神而來的,乃是由於人心中有私慾。最初它只是一種惡念,當我們繼續思想這惡念並化成行動,那就成了罪,其破壞力就如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所以要趁早加以控制。(有關逃避試探的經文,請參太4:1-11;林前10:13;提後2:22。)

試探,好可怕,一觸就成罪?誰要負責?
1:13-15 我們心生惡念或犯錯時,很容易有種種藉口,歸咎別人。藉口包括:(1)這是別人的過失;(2)我無能為力;(3)眾人都這樣做;(4)我只是一時大意;(5)人根本不可能完美;(6)是魔鬼驅使我做的;(7)我迫不得已;(8)我根本不知道這是錯的;(9)神在試探我。基督徒應當承認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求神寬恕,而不是找藉口,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活著是為神的,我明是這樣做,仍要面對試探?
1:13-15 為神而活的人很多時候都不明白為何仍然要面對試探?神絕不會引誘人犯罪,卻會考驗人,容讓撒但試探我們,磨煉我們的信心,在基督裡成長。我們可以求神賜予力量並遵行祂的話語,來勝過罪的試探。

1:17 聖經常以光明為善、黑暗為惡作為對比。(把神描繪為光的經文,請參詩27:1;賽60:19-20;約1:1-14。)

初熟的果子——為何這樣比喻?為何是“初熟”?
1:18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就是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第一代信徒,雅各稱他們為“初熟的果子”。猶太領袖應當很清楚,在收成以前要先奉獻初熟的土產作為敬拜神的禮物,也成為其他收成的祝福(參申26:9-11)。保羅也指出基督從死裡復活,成為已死之人初熟的果子(參林前15: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