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20120804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4: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

   《新》這寶貝:福音。

   《新》瓦器:把寶貝藏在瓦器中,在以前是常有的事。這些瓦器沒有甚麼價值,也不美觀,所以不會引起人對它本身及其中所珍藏之物的注意。保羅用這些瓦器來比喻自己的脆弱和不配。

   《新》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人全然的不足反顯出神全然的充足,這觀念滲透在整卷書中。

   《啟》這寶貝:就是基督榮耀福音的光。

   《啟》瓦器:指使徒。在哥林多的市場上,用陶土製的瓦燈十分便宜,也容易打破,但只要能透光使用得著。是那光讓卑微的器皿成為有用;是福音改變人的能力,使無用的使徒成為有用。神的能力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

   《馬》論述了講明福音信息的責任後,使徒保羅在此想到受託傳揚這奇妙福音的人。經文中的寶貝是指榮耀的福音信息。另一方面,瓦器是指人脆弱的身體。兩者有著極大的對照。福音像一顆美鑽,每一個角度都閃爍著光芒。細想這樣一顆美鑽竟然交託給如此脆弱易碎的瓦器!

  神為何把這寶貝放在瓦器裏?答案是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神不希望人使用人類的方法,而是用祂自己偉大的能力。因此祂刻意把福音信息交託給軟弱,並且常是不標致的人。所有讚美和榮耀必須歸給創造主而不是受造物。

  朱偉慈說:若瓦器奪去寶貝的榮耀,首飾盒比其上的珠寶更引人注目,那必定是出了岔子。若圖畫比畫框次要,若宴會中的器皿取代了食物,那便是一個錯誤的用意。若「優越的能力」是出自我們,而不是出於神,我們的基督徒事奉便有危險。這等超卓是短暫的,如草一樣瞬間便枯毀,被遺忘。

  保羅寫本節的時候,顯然正想著士師記第七章的事件。士師記記載基甸的軍隊只帶備號角、空瓶和瓶內藏著的火把。軍隊見了暗號,便要吹角,並打破手中的瓶。瓶子打破後,火把的光便照亮,嚇倒敵人。敵人以為基甸有一大隊軍隊,而不是只有三百人。保羅要指出的是,正如在基甸的事件裏,惟有軍隊把瓶子打破,光才會照耀出來;在福音來說,道理也一樣。只有當這人的工具被打破,服從主,福音才得以透過我們照得光亮。

4:8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

   《馬》使徒保羅隨即解釋說,由於珍寶放在瓦器裏,看來好像是打敗了,但另一方面卻是永恆的勝利。外表看來脆弱的,但實際上卻有不能比擬的力量。他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意思是他長期受到敵人和困難的扼制,但卻不完全受阻,仍可自由傳講信息。

  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保羅從人的觀點看,常不能知道他所遇到的困難可有什麼解決方法,然而主從不讓他失望。保羅從來不朝著沒有出路的死胡同走。

4:9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馬》遭遇逼迫,卻不被丟棄。有時,他感到敵人已在門外,但主從不丟棄他,使他落在敵人手中。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意思是保羅多次被打至重傷,但主總是把他扶起,並帶著榮耀的福音信息離去。

  《聖經新釋》把第8節和本節改寫為:「被包圍,但不至寸步難行;不知如何是好,但不至完全絕望;遭人迫害,但沒有為神所丟棄;常常跌倒,但從沒有給打敗。」

  我們也許感到疑惑,主為何容許祂的僕人遭遇這樣的試驗和試煉。我們會認為主若使保羅事事順利,他會服事得更好。但這段經文所說的卻相反。按著祂奇妙的智慧,祂認為讓僕人受疾病、痛苦、患難、逼迫、困難、危難之苦,是合宜的。這一切都為要打破瓶子,讓福音的光照耀得更明亮。

4:10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新》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保羅為福音的緣故,常受苦難和逼迫,這使他如「瓦器」般軟弱的人性(4:7)暴露無遺,不過藉此他也分擔了基督的苦難(見1:5;羅8:17;腓3:10;西1:24)。

   《馬》神僕人的生命常帶著死。就像主耶穌活在世上時,常遭遇患難和逼迫,因此那些跟隨祂腳蹤的人,也會受到相同的待遇。但那並不表示戰敗。那是得勝的道路。我們每天受死,別人便得蒙賜福。

  惟有這樣,耶穌的生命才能在我們身上彰顯。耶穌的生並不單指祂在世上作為人的生命,也指祂現今在天上作為高升之神子的生命。基督的肉身今天不再在世上,世人怎可看到基督的生命呢?答案是當我們基督徒在事奉中受苦,基督的生命就得以顯明在我們身上。

4:11 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指基督復活的生命和大能。再一次(見4:7註釋),人的軟弱成為神大能誇勝的機會,而每天的「死」反顯出每天復活生命的奇妙(見1:9)。

   《馬》這個從死得生的觀念在本節中延續。這是我們得以存在的最深奧的原則。我們所吃的肉類是因有牲畜之死,而我們賴此肉得以存活。在屬靈的範圍裏也一樣。「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籽。」教會愈受逼迫、患難、擊打、追捕,基督信仰就愈得以廣傳。

  然而,我們很難接受這現實。當神的僕人受迫害,我們一般會看這等事情為悲劇。實際上,那是神正常的處理手法,而不是一件例外的事件。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是神所用的方法,為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4:12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啟》受苦的經歷是信徒都會有的,但保羅為基督的緣故受的分外多。他寧可天天面對死亡,因為越肯為基督受苦,福音工作便越興旺,教會和信徒也越蒙福昌盛(參1:6及註)。

   《馬》保羅在此概括他上述的言論,提醒哥林多信徒,他們得以生,是因為他長期受苦害。保羅為了能帶著福音到哥林多去,要忍受難以言喻的困難。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他們信靠了主耶穌,並得著永恆的生命。保羅肉身受苦和蒙受損失,對其他人來說卻是屬靈的得著。羅伯遜說:「他的死,是叫那些他所服侍的人得益處。」

  每當患病,我們總會向主呼求,求祂把我們從病痛中救拔出來,好能事奉祂。也許我們有時應為生命中的患難,並為疾病中的榮耀感謝神,因為在那時基督的能力要臨到我們的身上。

4:13 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新》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信心帶來見證,因此保羅努力不倦,四處奔跑,把福音信息傳給他人。

   《馬》使徒保羅一直談到我們這個受託傳福音的器皿是軟弱易碎的。那麼,他的態度是怎樣的?他是否受挫、失望、沮喪?答案是「不」。信心使他能繼續傳揚福音,因為他知道在困苦的背後有難以言喻的榮耀。

  在詩篇一百一十六篇10節,詩人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詩人信靠主,因此他所說的是出自他那深藏心底的信。保羅說他也是如此。他上述的講論是出自與詩人相同的信心的靈。保羅說:「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保羅所遭遇的患難和逼迫沒有使他閉囗。那裏有真誠的信心,那裏就有信心的表達。信心怎能沉默不語?

4: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

   《馬》我們若感到奇怪,保羅為何當遭遇危險,甚至性命堪虞,信心也不動搖。答案就在本節。這是他能無懼地傳講基督信息的秘竅。他知道生存並不是一切。他知道所有信徒都有復活的確據。那叫主耶穌復活的神,也必叫使徒保羅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他與哥林多信徒一同站在神面前。

4:15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 神。

   《啟》使徒甘願受苦傳揚福音,是為了教會和信徒的益處,好讓神臨到保羅身上的恩典能臨到越來越多的人;他們的感謝隨之增加,叫神因此得榮耀。

   《馬》既深信自己必然復活,使徒保羅便願意忍受各種困難。他知道這等受苦有雙重的結果。受苦使哥林多信徒多得恩惠,因而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這兩個動機激勵保羅放膽說話和行事。他關心的是神的榮耀和信徒蒙賜福。

  保羅知道他受苦愈多,神的恩惠就更豐富地賜給別人。得救的人愈多,向神獻上的感謝就更多。感謝愈多,神所得的榮耀也愈多。

  《當代聖經》的意譯似乎捕捉到本節的神髓:我們所遭受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使更多的人蒙恩,又獻上感謝,感謝愈加增,歸與上帝的榮耀也就愈多了。

4: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新》所以不們不喪膽:重述4:1之言,中間的段落解釋保羅何以仍存喜樂之心,本章餘下的經節則總結他已述說的論點。

   《新》毀壞:因著他所受的苦難。

   《新》新:因內心燃著耶穌復活的生命不滅的火焰。再者,這內裏的更新勝過那外在的毀壞,至終連死亡本身也勝過了。

   《馬》保羅在上文解釋他為何願意忍受各種痛苦和危險,原因就是他面前有復活的盼望。所以他不喪膽。雖然一方面肉體不斷衰壞,但另一方面靈裏卻不斷更新,使他能在各種逆境中繼續下去。

  外體的毀壞已毋須加以解釋或說明。這情況在我們身體上是明顯的!而保羅在此感到喜樂,是因為神每天為他的事奉加添力量。因此,正如義大利雕刻家米開蘭基羅所說:「大理石愈虧損,雕像就愈顯出美態。」

  艾朗賽解釋說: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的身體每七年便經歷一次完全的改變…然而,我們仍自覺是同一個人。我們的個性年復一年,並不會改變,那將要來的更大的改變也一樣。這生命好像那尚在幼蟲階段的蝴蝶一樣。

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新》至暫至輕的苦楚:從永恆的角度觀看,基督徒所遇到的困難,無論大小,都不再顯得那麼重要。

   《新》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相比之下,那永恆的榮耀,遠遠大過今生所受的一切苦難(參羅8:18)。

   《馬》讀過使徒保羅所忍受那可怕的苦難之後,我們也許不能理解,為何保羅稱這為至輕的苦楚。從某個意義來說,這些苦楚並不輕,相反是痛苦和殘酷的。

  解釋就是這在於保羅所作的比較。這些苦難本身可能是沉重的,但與面前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比較時,就是至暫至輕的。此外,這至輕的苦楚也是至暫的,而榮耀卻是永遠的。我們從現世的苦楚所學到的功課,會為那將要來的世代帶來豐碩的果實。

  莫爾赫觀察到:「我們在世時有一點喜樂進入我們的心,到那時我們卻要進入喜樂裏去。在這裏只是三數點滴,在那裏卻是大海汪洋。」

  正如馬爾舒指出,本節中有一個金字塔,它不但不會叫爬山者感到疲累,反會為他的靈帶來難以言喻的安息和舒泰。

4: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新》所見的…所不見的:今生的經歷和環境,常帶來痛苦和困惑,這是基督徒可見的;但這些只不過是這行將過去的墮落世代演變中的景象,因此是暫時和易逝的。只定睛在這些可見的事上,常會使我們沮喪(4:1、16)。相反的,那不可見的實體雖然眼見不到,卻是同樣的真實(參來11:1、7、26-27),而且是永恆和不會朽壞的。因此,我們理該仰望神,把眼睛轉離今世各種不持久的景象(見腓3:20;來12:2)。

   《啟》人在世間所受的苦難和日漸毀壞的外體,都是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物質界的事物。若把眼光放在這些東西上面,難保不失望、喪膽。若能注視內在的我所屬的永遠且不能毀壞的屬天的居所,今生的苦楚便算不得甚麼(5:1;西3:1-4)。

   《馬》本節中的見不單是指肉眼所見,更指人視某一件事為重要的觀念。至於那所見的事,並不是人存在的目標。此處說所見的事主要指保羅所面對的困難、試煉和痛苦。這些只是保羅事工中偶發的事;而保羅的大目標是那不見的,可能包括基督的榮耀,信徒所蒙的祝福,和基督忠心的僕人在基督台前要接受的獎賞。

  朱偉慈評論說:第一種看見是視力,第二種看見是洞察力。第一種視力是屬血氣的,第二種視力是屬靈的。第一種辨識所需要的是智力,第二種辨識所需要的是信心…在新舊約聖經中,視力與洞察力的對比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聖經各處都教導我們要認識前者的貧弱與缺乏,以及後者的豐富和寬廣。


-------------------------------------------------------------------------------
<聖經靈修版/網路>

人真的喜歡誇耀自己?但我是真的做得好,也算誇耀——誰叫我做得好?這……
4:7 神將極其珍貴的救恩信息交託給人,雖然人是軟弱的,並且容易犯錯。不過保羅所著重的並不是那個會朽壞的器皿,而是其中的寶貝——神的能力在我們裡面。雖然我們是軟弱的,但神卻使用我們去傳揚福音,並且賜我們能力完成工作。因為我們知道能力不是出於我們的,而是出於神的,所以我們不能驕傲,並且每日都要與神保持接觸,因為祂是我們能力的泉源。我們的責任是要讓別人從我們身上看見神。

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也不至絕望?這保羅所持守的究竟是甚麼?若換了是我……
4:8-12 保羅提醒我們,儘管我們已到了窮途末路,也不至絕望。我們這個會朽壞的身體,雖受罪惡和痛苦所害,但神從來沒有撇棄我們。因為基督已勝過死亡,使我們得到永生。所有的危險、羞辱及試探,都印證了基督在我們身上的能力,以及祂與我們同在。

任遭患難不後退——保羅一生專注,我怕我自己……
4:15-18 保羅傳揚福音時,面對不少痛苦、試煉和患難,但他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他會得著神的安慰和賞賜。當我們遭遇患難時,很容易只見痛苦而忘記最終的目標。但正如運動員專注比賽的終點線,因而忘卻艱辛,我們也應該注目藉信心而得的獎賞和永恆的喜樂。不管此生我們會碰上甚麼,當一切痛苦和困擾都成為過去時,我們必定可以得享永生。

心累,頭重,可以放棄嗎?心意日更新?保羅行,我也想知道如何可以……
4:16 我們很容易灰心,在工作上遭遇的各樣麻煩,很容易使我們想放下一切抽身而去。但保羅沒有在逼迫中放棄,反倒經歷從聖靈而來的心裡的力量(參弗3:16)。不要讓疲倦、痛苦或批評迫使你離開崗位,卻要不斷更新你對基督的愛。不要因著今日的痛苦而放棄永恆的賞賜,你的軟弱正好讓基督復活的大能每時每刻幫助你。

小小苦楚等於激勵——唱歌而已;我受的苦,真的有意義?
4:17 我們的苦楚不應使我們的信心軟弱或灰心失望,倒應在痛苦中發現其中的意義。困難和人的限制給我們幾方面的好處:(1)提醒我們基督曾為我們受苦;(2)使我們免於驕傲;(3)使我們的目光超越短暫的此生;(4)使我們能在人前見證信仰;(5)使神有機會證明祂的大能。所以,你可以把你的煩惱看為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