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20120208約翰福音2章13-23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3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

   《新》逾越節:見出12章及出12:11-23等註釋;又見太26:17、18-30;可14:1、12;路22:1等註釋。逾越節是所有猶太男人都必須到耶路撒冷慶祝的年節之一(申16:16)。見5:1註釋。

   《啟》耶穌潔淨聖殿從好幾方面說明祂來到世間的意義:1.祂是那有權柄的彌賽亞;2.人只有藉著祂才能進到神那裏;3.要做神國的子民必須與舊的錯誤的傳統割斷關係。

   這是耶穌出來傳道第一次潔淨聖殿;第二次是在祂快離世的時候(太21:12)。

   《馬》由本節到三章21節,記載耶穌第一次到耶路撒冷城的情形。耶穌傳道的工作開始和結束時,祂都在逾越節潔淨聖殿(太二一12-13;可一一15、18;路一九45-46)。逾越節是以色列民記念他們的祖先當年逃離埃及的奴役,經過紅海到曠野,最後被領到應許之地的節日。第一次慶祝逾越節記在出埃及記第十二章。主耶穌亦是一個虔誠的猶太人,於是在猶太曆法中適當的日子,上耶路撒冷守這重要的節日。

2:14 看見殿裏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裏,

   《新》14~17:馬太、馬可及路加記載,耶穌在傳道事工末期潔淨過聖殿(見太21:12-17註釋)。

   《新》牛、羊、鴿子:獻祭的必需品。從遠道而來的猶太人,必須能在聖殿附近買到獻祭用的動物。但商人們卻在聖殿的外院售賣動物,這外院是外邦人可以前來禱告的地方。

   《新》兌換銀錢:很多外國錢幣需要兌換成為聖殿當局能夠接受的貨幣,因此需要有兌換銀錢的人(見可11:15註釋);但他們卻不應該在聖殿區內進行買賣。

   《啟》逾越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從各地來耶路撒冷朝聖的人不能用攜來的貨幣在聖殿奉獻,因為羅馬的貨幣上鑄有凱撒或其他神祇的像,有瀆聖所;必須兌換成供聖殿專用的貨幣。因此聖殿外院擠滿了兌換銀錢的人。獻祭要用牛、羊和鴿子,販賣這些祭物的人和牛、羊也塞滿了外院,人聲十分嘈雜。耶穌所反對的不只是做買賣的人以及祭司的圖利和欺詐(牛羊要先由祭司接納是“無殘疾的”才可作獻祭用,做買賣的要經祭司准許才可開業,因此祭司可以從中漁利);耶穌“心裏焦急”的是敬拜神只剩了外表,失去了敬虔的實意。

   《馬》主來到殿裏,看見聖殿竟變成市集,有人賣牛、羊和鴿子,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裏做生意。那些禽畜是賣給來敬拜的人作祭牲的,兌換銀錢的人將外來人的錢幣換成耶路撒冷通用的錢幣,讓他們可作聖殿的課稅。但兌換銀錢的人常剝削遠地來的人,他們已臭名遠播。

2:15 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

   《馬》主所用的鞭子可能是用細繩子造成的,記載並沒有說祂用鞭打人。耶穌握鞭,可能是權力的象徵。祂舞動著鞭子,把小販通通趕出殿去,又推翻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

2:16 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馬》因為窮人負擔不起昂貴的牲畜,律法便准許他們用一雙鴿子獻祭。耶穌命令賣鴿子的……把東西拿去,不要把祂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歷代而來,神不斷警告祂的子民不要利用宗教的禮節謀財。耶穌此舉不但沒有任何殘忍不公平的地方,反而顯出祂的聖潔和公義。

2:17 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

   《馬》祂的門徒見狀,記起詩篇六十九篇9節預言彌賽亞來臨時,祂會對神的東西焦急著緊,如同火燒。現在他們看見耶穌堅決表明敬拜神一定要潔淨,立刻知道祂便是詩篇所記的那一位。

  我們千萬要記著基督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我們要像主耶穌一心保持耶路撒冷聖殿潔淨一樣,時刻省察自己,將身體獻給主,讓祂潔淨我們。

2:18 因此猶太人問他說:「你既做這些事,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呢?」

   《馬》猶太人似乎常尋求神蹟。他們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如果祢能為我們做一些神蹟奇事,我們就相信祢。」但主耶穌行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蹟,他們的心仍僵硬如鐵。猶太人在第18節中質疑耶穌的權力,到底祂何來有權將商人逐出殿外?他們要求耶穌施行神蹟,來證明祂真是彌賽亞。

2:19 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新》猶太人以為耶穌是指著聖殿的建築而言,但約翰告訴我們耶穌不是這個意思(2:21)。幾年之後,耶穌被人控告說,祂曾誇言要把聖殿拆毀然後重建起來(太26:60-61;可14:57-59)。當祂釘在十字架上時,譏誚祂的人也重複這控告(太27:40;可15:29)。人們對司提反的控告,其背後也可能有相同的誤解(徒6:14)。

   《馬》耶穌的回答非常巧妙,祂同時預言了自己的死和復活。祂告訴他們,將來他們會拆毀祂的殿,但在三日內祂要再建立起來。耶穌的神性又再次顯明,只有神才能說:「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2:20 猶太人便說:「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

   《新》四十六年:聖殿的重建,到主後六十四年才告成。這裏的意思是說,重建的工作已進行四十六年了。這工作是在主前二十年開始的,所以這件事是發生在主後二十六年。

   《啟》聖殿大規模重建始於主前20年。今天去聖地參觀的人仍可在哭牆那裏,見到當日建城牆的大石頭。聖殿到主後63年才完成。46年似指當時已建成的那一部分,也可指已造了46年尚未完工。從這個數字推斷,耶穌說此話時為主後26年。耶穌若在主前4年出生,祂此時當為30歲。參《路加》2:2註釋。

   《馬》猶太人不明所指。他們關心地上的事多於屬靈的真理,故眼中的殿只有位於耶路撒冷這所希律所建的聖殿。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他們認為人不可能在三日內重建這殿。

2:21 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

   《馬》但主耶穌這話是以祂的身體為殿,那是神所住的殿。這些猶太人在數年後會殺死耶穌,正如他們沾污耶路撒冷聖殿一樣。

2:22 所以到他從死裏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

   《馬》當耶穌被釘十架並從死裏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祂曾承諾三天之後復活,且親眼看見這預言奇妙地應驗,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話。

  我們常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真理。但在這裏,我們學會珍惜、思想神的話。過不多時,主會啟示真相,我們便不再像現在般不明白了。他們便信了聖經這句話,指的是信了舊約有關彌賽亞復活的預言。

2:23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時候,有許多人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就信了他的名。

   《新》名:在古代,一個人的「名字」概括了他整個人格。


----------------------------------------------------------------
<聖經靈修版/網路>

逾越節、無酵節有甚麼重要,叫耶穌也要上耶路撒冷去?
2:13 逾越節慶典在耶路撒冷聖殿舉行,每一個猶太男人都要在這時候上耶路撒冷朝聖(參申16:16)。這是一個持續一星期的節日——逾越節只有一日,其餘六日是無酵節。這節日為記念神把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釋放出來(參出12:1-13)。

人都湧到耶路撒冷去,那定是一個重要的地方,你認識它嗎?
2:13 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政治和宗教的重城,也是彌賽亞要到的地方。很多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在重要的節日來這兒的聖殿守節。聖殿坐落在一個莊嚴的山上,環視全城。公元前949年,所羅門在這地方建造第一座聖殿,後被巴比倫人所毀(參王下25章),又於公元前515年重建,希律亦曾把聖殿擴大及改建。

聖殿變成買賣場?還用來敬拜嗎?快快看看自己用作敬拜的地方是……
2:14 逾越節時聖殿內有成千上萬的人,宗教領袖竟以方便朝聖者和賺錢保養聖殿為理由,容許兌換銀錢的人和做買賣的人在外邦人院中開設攤檔,使地方更加擁擠。聖殿本是敬拜神的地方,這些人卻在這裡做買賣賺錢,而使人難以真正敬拜。

耶穌發怒有理,你看那些人在聖殿做甚麼?
2:14 因為聖殿稅要以本地貨幣繳納,所以從外地來的人須要兌換銀錢,但兌換銀錢的人往往以奇高的兌換率牟取暴利。同時百姓必須預備獻祭的牲口,但路途遙遠,很多人不能帶自己的祭牲來,有一些帶了來,卻因發現有殘疾,不能用以獻祭。所以在聖殿庭院外賣牛、羊、鴿子的商人就生意興隆了。這兒賣的祭牲貴得多。耶穌對這些貪心和不誠實的銀錢兌換者和商人非常憤怒,特別不喜歡他們在聖殿出現,輕視敬拜神的聖殿。

今天的教會不會成了買賣所吧,我想;至於成為社交中心嘛,我就不敢說……
2:14-16 這些人將聖殿變成市場,忘記這是敬拜的地方。今天如果我們視教會為社交或交易牟利的地方,也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必須謹記,參加教會聚會是為了敬拜神。

忍無可忍,訴諸怒氣——你不會說你未曾發怒吧?發怒也可以有理……
2:15-17 耶穌對於剝削朝聖者的商人非常憤怒。憤怒分兩種:一種是失去控制的憤怒,另一種是義怒。對於不公義的事和罪惡而發怒是對的;但因為別人開罪自己的小事而發怒,則是不對的。應該不應該發怒,我們實在要謹慎處理。

耶穌幹甚麼發那麼大的怒火,把大家的東西推倒……
2:17 那些人在聖殿內做壞事,耶穌看為是對神的侮辱,因此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祂為罪惡和藐視神的行徑大發義怒。

群眾為耶穌所言而吃驚;你看到耶穌在你或你朋友身上的作為,可有令你驚嘆不已?
2:19-20 所羅巴伯約在距當時五百多年前建造這個聖殿,公元前20年大希律開始擴建,使聖殿更堂皇華麗。擴建工程已進行了四十六年,但仍未完工。猶太人理解耶穌所說的殿就是這殿,就是祂剛從中趕出兌換銀錢的人和做買賣的商人的殿,以為祂說要把這建築物拆毀,再在三日內重新建成,這話真使他們吃驚不已。

竟可三日內拆掉聖殿再重建?耶穌這話是指……
2:21-22 耶穌並不是指地上用石頭造的聖殿,乃是指自己的身體,祂的聽眾並不明白祂比聖殿更偉大(參太12:6),直到祂復活之後,門徒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基督已經完全應驗了這個預言,成為祂自稱為神的最有力證據。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20120207約翰福音2章1-12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裏。

   《新》迦拿:只有約翰的福音書提及(2:11;4:46、50;21:2)。它是在加利利海的西面,但確實地點不詳。

   《新》有娶親的筵席:第一世紀巴勒斯坦的娶親筵席如何進行,我們所知甚少,但顯然其慶典十分隆重,而且可能歷時一星期。主人若不好好招待客人,將是嚴重的過錯。

   《啟》迦拿婚筵是神子榮光的首次顯出(2:11),讓我們窺見耶穌的救贖與世人前途的關係。變水為酒和以後不斷會讀到的神蹟,不只證明祂是彌賽亞,也要人明白信心的重要(5、11節)。耶穌來,為人類打開了成為神國子民之門。祂是那“留到如今”的新酒(10節),是過去從未有過的。

   《啟》迦拿:是拿但業的家鄉(1:45;21:2),在耶穌的故居拿撒勒以北約14公里。

   《馬》這裏第三日是指耶穌在加利利逗留的第三天。一章43節提到救主往加利利去。雖然我們不知道迦拿的確實位置,但從二章12節中我們知道它位於高地,在迦百農附近。

  這日,在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裏。這裏稱馬利亞為耶穌的母親,可見聖經是將基督而非馬利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救主不因祂是童貞女馬利亞之子而為人知曉,相反,馬利亞卻因她是主的母親而聞名。

2: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馬》耶穌和祂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當時,安排婚筵的人非常明智,請了基督到他們的筵席中間。今天,人結婚時,若也請基督到他們的婚禮,同樣是明智的。要請基督,新郎和新娘必須是主耶穌的真門徒,他們要將生命獻給救主,立志使他們的家成為主所喜悅的地方。

2:3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新》酒用盡了:這並不只是社交禮貌上一次輕微的尷尬事件,因為主人有責任根據社交上所要求的標準,提供一切慶典所需。當時人的飲料種類不多,一般只用水或酒。

   《馬》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知道耶穌能行神蹟,給他們所需的酒,同時可能希望耶穌能藉此機會向賓客表明祂是神的兒子。故耶穌的母親知道這事後,便告訴兒子:他們沒有酒了。聖經中酒代表喜樂。馬利亞說他們沒有酒,剛好代表了還未得救的人的境況。不信的人沒有真正、持久的快樂。

2:4 耶穌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新》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有幾句類似的話亦在本福音書中出現過(7:6、8、30;8:20),用來描述耶穌毫不推諉地向著祂來到世界的目標前進:就是祂在十字架上犧牲死亡的時刻。在被釘十字架及復活時,耶穌的時候就真正到了(12:23、27;13:1;16:32;17:1)。

   《啟》母親:原文作“婦人”,稱自己的母親作“婦人”,中國人聽來很不習慣,但在當日是很普通的稱呼,並無不尊敬意味。《和合本》譯為“母親”,是從中國習慣。

   《啟》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是希伯來人的習用語,意思是:“為甚麼不讓我來作決定呢?”也沒有不尊敬的意思。

   《啟》我的時候:指耶穌受死、復活、升天得榮耀等一連串與救贖有關的工作,尤其指祂在十字架上受死,在黑暗中彰顯神子榮耀的時刻(7:6;12:23)。

   《馬》耶穌對母親的回答似乎冷漠無情,但事實耶穌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麼絕情。句中的婦人在這裏是一種尊稱,類似西方的「小姐」或「女士」的稱謂。當主說:「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祂表示了在執行屬神的使命上,祂並不聽命於母親,而全然聽命於祂在天上的父。雖然馬利亞想見耶穌受人讚美,但耶穌得要提醒她時候還沒有到。在基督凱旋來到世界以先,祂得先上祭壇;而耶穌就在加略山被釘十字架完成了這個使命。

  威廉斯亦指出:

  「我與你有什麼相干?」這句話數次在聖經中出現,解為「我們有何共通之處」答案是「沒有」。大衛曾兩次對他的眾表兄弟洗魯雅的兒子說這句話,代表他們根本不可能與大衛的靈命有何共通之處。在列王紀下第三章,以利沙亦曾對亞哈的兒子約蘭說此話,顯示他們的隔閡很深。污鬼亦曾三次對耶穌說這話,反映出撒但與基督之間並無任何共通之處。最後,主耶穌對馬利亞說這話,顯示出祂無罪的神性與她有罪的人性根本互不相通,基督只聽神的意旨。

2:5 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馬》馬利亞明白耶穌的意思,就吩咐用人遵從祂(什麼)的吩咐。她說的話值得我們深思。馬利亞沒有吩咐任何人聽命於她或其他人,她只叫他們聽從耶穌,只有祂的命令才值得聽從。耶穌的報導已在新約中,我們讀這本寶貴的書時,千萬要記著馬利亞最後所說的話:「祂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2:6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裏,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新》潔淨的規矩:按猶太人的潔淨禮儀來說,在日常生活一般環境中,他們會變成不潔淨的,因此要用水倒在手上行潔淨禮。在一個時間頗長且賓客眾多的慶典中,就需要大量的水作潔淨之用。

   《馬》婚筵舉行的地方,有六囗大石缸擺在那裏,每囗可以盛兩三桶水,共約二、三十加侖。猶太人用這些水來潔淨自己。譬如接觸了死屍,除非他行了潔淨的禮儀,否則就被視為不潔。

2:7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馬》耶穌叫用人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立即倒滿了。主在行神蹟時,就地取材。祂用別人的缸,又讓僕人倒水,但耶穌所行的,卻無人能行。主能以水變酒!倒水的是用人,不是門徒,避免了作弊的嫌疑。再者,水滿直到缸囗,人不能狡稱主將酒加在水中。

2:8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馬》完成神蹟後,主便吩咐用人將酒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可見神蹟立刻見效。缸裏的水不是經過一段時間才變成酒,而是在短短片刻間,便成了酒。難怪有人饒有想像力地說:「沒有知覺的酒,看見神也紅起臉來。」

2:9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馬》管筵席的就是負責安排座位和食物的人。他嘗了那水變的酒,發覺有些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他不知道酒是那裏來的,只知酒質上佳。奇怪之餘,他立即叫新郎來。

  今天的基督徒對酒應抱什麼態度?酒有時可作藥用,新約聖經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提前五23)。但人沒有節制的酗酒,濫用酒精的情況越來越多,於是很多基督徒便不想和酒扯上任何關係。任何人都有可能酗酒,避免的惟一方法就是滴酒不沾。況且,我們還要考慮別人的觀感。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個不信的人看見一個基督徒喝酒,那基督徒可能失見證,故此他應該避免喝酒。

2:10 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馬》管筵席的人令人注意到主耶穌處事與一般人的分別。婚筵的慣例都是先奉上好酒,讓人未醉時能嘗其味,享其樂。然後,待賓客喝飽食醉,疏忽了酒的品質,便擺上次的。但在這婚禮,好酒最後才奉上。當中給我們一些屬靈的提醒。世界就是這樣,先擺出它能給你最好的。年輕時,人人也覺得世界很美好,但當他們在虛空的享樂中渡過大半生,年老時,世界剩給他們的,只是一些無用的殘渣。相反,基督徒的生命卻越來越好,基督將好酒留到最後,苦盡甘來。

  對於猶太民族,這段聖經也非常寶貴。當時,猶太教並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只叫人遵守無數的禮儀,人的生命乏味非常,根本不知天上的快樂是什麼。主耶穌教導他們要倚靠祂,祂便會給枯燥乏味的生活帶來喜樂歡欣。猶太人禮儀用的水,在基督的手上也能變成滿有喜樂的酒,使其生命不再枯燥。

2:11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新》神蹟:(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兆頭」)約翰常常把耶穌的神蹟稱為「兆頭」,這個字強調的是該動作所含的重要意義,而不是它的神奇之處(如見4:54;6:14;9:16;11:47)。這些兆頭彰顯了耶穌的榮耀(見1:14;參賽35:1-2;珥3:18;摩9:13)。

   《馬》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這句話否定了一些偽福音如「彼得福音」的愚昧說法,聲稱耶穌在童年時行神蹟,且帶有點褻瀆的性質。聖靈預知這事,故在約翰福音中加上這小小的一句話,維護耶穌童年的生活和品格。

  變水為酒是一件有意思的神蹟。它本身是一件超自然的事,內含屬靈信息。所有神蹟都證明耶穌是基督,是神。行此神蹟,耶穌顯出祂的榮耀來,向世人證明祂是道成肉身的神。祂的門徒就信了祂。當然門徒先前已相信祂,但如今信心加增了,更為全備。鍾士林指出:

  摩西頭一件神蹟是將水變血,有破壞的意味;而基督則變水為酒,含安慰的信息。

2:12 這事以後,耶穌與他的母親、弟兄,和門徒都下迦百農去,在那裏住了不多幾日。

   《新》下…去:迦百農在湖岸邊,地勢比迦拿低。

   《啟》耶穌的弟弟們也參加了婚筵。從四本福音書所記,耶穌的弟弟們對祂的態度是不信甚且敵對(7:3-10);但耶穌復活後,他們成了教會的核心(太28:10;徒1:14)。《使徒行傳》12:17;15:13等處所記初期教會領袖雅各便是耶穌的弟弟。

   《馬》耶穌與祂的母親、弟兄和門徒離開迦拿,下迦百農去。祂們只在那裏逗留了幾日,之後,耶穌便上耶路撒冷去。


--------------------------------------------------------------------
<聖經靈修版/網路>

肩擔重負仍關心群眾;你肩上的擔子可是忙、忙、忙……為誰而忙?
2:1-2 耶穌肩負拯救人類的最偉大使命,但仍抽時間赴婚宴,參與慶祝活動。或許我們會認為不應剝奪做“重要”事情的時間去參加社交活動,但可能這些活動也是我們使命的一部分。耶穌重視這些婚宴,喜歡與人共赴。與人一起慶祝歡樂,也可以履行使命,因此要過均衡生活,將信仰帶進你的工作和娛樂裡去。

盛會定要有美酒?
2:1-3 當時,婚禮慶典持續整個星期,主人家會大宴親朋。招待眾多客人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工作,而酒用光了是非常尷尬的事,破壞了熱情款客的不成文規矩。

馬利亞不明白耶穌的意思,可她順服;若要我順服,我……
2:4-5 馬利亞大概不是叫耶穌顯神蹟,只是叫祂找些酒回來,以解困境。耶穌的答覆很令人費解,但又很有道理。雖然馬利亞並不知道耶穌準備怎樣做,但她信任祂。同樣我們請求耶穌幫助解決問題時,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祂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計劃,我們應該效法馬利亞,順服主,讓祂按其心意處理問題。

花花綠綠的人生,好不吸引;有耶穌在內的生命嘛……
2:10 人在神以外到處尋找刺激和意義,總以為神是沉悶不堪,了無生氣的。但正如耶穌造的酒是上好的美酒一樣,在祂裡面的生活必比單靠自己而活好得多。為甚麼要等到走投無路才尋找神?為甚麼把最好的留待最後一刻才享用?

也許你忘了,也許你忘不了,那天你信耶穌,今天你仍信耶穌是為了甚麼?
2:11 門徒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相信了。神蹟不單是人做不到的事情,更是彰顯神能力的事情。我們相信神不是因為祂有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因為祂是神,祂會繼續在我們身上做工,賜我們新生命。

迦百農,耶穌傳道的基地,我印象中就只有這一點點……
2:12 迦百農是耶穌在加利利傳道的大本營,位於貿易要道,是那一帶的重要城市,駐有羅馬軍隊和關稅站,並至少有一所重要會堂。馬太在迦百農蒙召作門徒(參太9:9),其他數名門徒(參太4:13-19)和一位大臣(參4:46)的家鄉也在這裡。雖然耶穌選了迦百農作為加利利工作的基地,但也痛斥該城的人頑梗不信(參太11:23;路10:15)。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20120206約翰福音1章35-51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

   《新》兩個:一個是安得烈(1:40)。另一個沒有指出姓名,但從早期就有人認為他就是本福音書的作者。

   《新》門徒:其含意是說,他們已接受了約翰的洗禮,而且尊他為宗教老師。

   《啟》35~42:記安得烈和西門彼得的成為門徒,是施洗約翰見證後的結果。見證產生信心,信心促成對耶穌的跟隨。耶穌所作的是呼召他們信祂,作祂的門徒,與《馬太福音》4:18-22所記的呼召不同;後者是要他們撇下原有的職業,參加傳道的行列。

   《馬》35~36:再次日是指第三日。施洗約翰和他的兩個門徒一起。二人聽見約翰傳的道,並且相信,但卻未曾見過主耶穌。約翰公開為主作見證。前一天,他談論耶穌的位格(神的羔羊)和作為(除去世人罪孽的),這時候他只叫人留意耶穌的位格,信息簡短、無私,完全為救主作見證。

1: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 神的羔羊!」

1:37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馬》約翰忠實地傳道,卻損失了兩個門徒,但他十分欣喜二人跟從了耶穌。故此,我們的心應著急於叫朋友跟從主,多於要他們欣賞自己。

1:38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裏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

   《啟》拉比:是猶太人對他們的宗教教師常用的稱呼。門徒問耶穌的住處,他們對耶穌已深感興趣,希望明白祂。

   《馬》救主很關心跟從者的需要。祂轉過身來問兩位門徒:「你們要什麼?」。其實,祂知道他們要什麼的;主知道萬事,但祂希望他們把需要說出來。他們回答說:「拉比,在那裏住?」。這答案說出他們希望與主一起,更深的認識祂。他們不只滿足於見祂一面,更希望與一起。拉比是希伯來文,即夫子(老師)(直譯作「我的偉人」)。

1:39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裏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

   《新》申正:(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第十小時」)下午四點鐘。

   《啟》申正:按羅馬人的計算方法,為上午十時,耶穌和門徒在一起的時間有足足一整天,讓安得烈有時間去找到彼得。但按猶太人的算法則為下午四時,門徒可以與耶穌同住,第二天一道去加利利。看來下午四時的算法更切合。

   《馬》耶穌說:「你們來看。」凡真心前來求教於救主的,祂總不會拒絕。耶穌邀請他們到祂當時住的地方,那裏比起現在的房子,可要破舊得多。

  他們就去看祂在那裏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他們從未享受過這樣的榮譽,他們能與創造萬物的主共宿一夜,成為猶太民族中幾個最先認識彌賽亞的人。

1:40 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

   《啟》這兩個門徒中的一個是安得烈,另一個沒有提名字,很可能就是本書作者約翰。1:39詳記發生此事的時間,可以看出是作者對舊事的憶述。約翰在本書中完全沒有提過自己的名字,他願意隱藏自己(21:24)。

   《馬》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安得烈。今天,安得烈不及他的哥哥西門彼得為人所熟悉,但值得注意的是昔日,他是最先跟從耶穌的兩位門徒之一。

  雖然另一位門徒的名字不詳,但很多聖經學者認為那人就是本書作者約翰,因他心裏謙卑,故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

1:41 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

   《馬》當一個人遇見耶穌,通常也會希望親人也能見祂,分享他的喜悅。救恩就是這樣寶貴的東西,安得烈很快便找自己的哥哥西門,告訴他這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們遇見彌賽亞了!」人類等待那應許的基督──神的受膏者已四千多年了,現在西門從他的弟弟囗中聽到彌賽亞就在附近,該多驚奇,該多喜悅!無疑,他們是生在一個締造歷史的時代,安得烈短短的一句話「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已教彼得歸向基督。故我們不必要成為一個什麼偉大的佈道家,或要有伶俐的囗齒才能傳道。我們只需簡簡單單的告訴別人關於耶穌的事,神自會照顧餘下的事情。

1:42 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見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約翰在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新》彼得:(原文譯註:「磯法」(亞蘭文)同「彼得」(希臘文)兩者之意均為「磐石」)。在四福音中,彼得的性格與「磐石」的意義完全不符,他衝動而不穩定。但在使徒行傳中,他卻成為初期教會的一根柱石。耶穌為他起這個名字,不是因為他的本性,而是因為他日後靠神的恩而將有的改變。

   《啟》磯法:是彼得的亞蘭文寫法,意為“石頭”。彼得原名西門。

   《馬》安得烈領他哥哥到適當的地方,適當的人面前。他沒有領西門到什麼教堂,什麼教士那裏,而是領他去見耶穌。這是重要的行動!因為安得烈關心哥哥,所以西門日後才能成為一個得人的漁夫,成為主最傑出的門徒之一。無疑今天西門比安得烈更為人注意,但安得烈在西門的成就中亦建一功,因為他是領西門去見耶穌的人。即便沒有人告訴耶穌,祂也知道西門的名字、西門衝動的性格,祂亦知道最後西門必會改變,穩如堅石。因為耶穌是神,祂知道西門的一切。

  西門改名為磯法(亞蘭語指石頭),後來變成一個堅強穩重的人,在基督升天及聖靈降臨後,尤為特出。

1:43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

   《馬》這是我們在本章讀到的第四日。第一天,我們只看見約翰(15-28);第二天,則看見約翰和耶穌(29-34);第三天,耶穌和約翰(35-42);而第四天就只有耶穌(43-51)。這裏,主往北行到達加利利一帶,遇見腓力,並呼召他。「來跟從我吧。」這句話因其說話者及其所帶來的權利而顯得重要、偉大。救主耶穌仍只用簡單的言語,向各人作出莊嚴的呼召。

1:44 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

   《馬》伯賽大是加利利海旁的一個城市,世上只有少數的城市得享這樣的榮譽。耶穌曾在那裏施行神蹟(路一○13)。那裏又是腓力、安得烈和彼得的家鄉。可惜城裏的人不悔改,拒絕救主,後遭徹底毀滅,故今天無法知道城的確實位置。

1:45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新》約瑟的兒子:這並非否定耶穌是童貞女所生(太1:18、20、23、25;路1:35)。約瑟雖然不是生育耶穌的父親,卻是耶穌法律上的父親。

   《馬》腓力想跟他人分享這分新生的喜悅,故找著拿但業。通常剛信主的信徒最能領人歸主。腓力這位新信徒給拿但業的信息簡單、直接,他告訴拿但業他遇見……了摩西和眾先知預言的那位彌賽亞,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但他的資料有些錯漏,腓力稱耶穌為約瑟的兒子,而耶穌事實上是由童女馬利亞所生,並沒有地上的父親。約瑟只是耶穌的養父,律法上的父親而已,並非真正的父親。

1:46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馬》拿但業感疑惑。當時拿撒勒是一個為人藐視的城市,彌賽亞應該不可能住在這樣差的環境中。故他提出疑問。腓力沒有與他爭辯,腓力認為清除他疑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領他到主耶穌面前,我們領人歸主時也該如此。不要爭辯,不要涉足冗長的討論之中,只叫人:「你來看。」。

1:47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

   《馬》本節顯示出耶穌無所不知。雖然祂和拿但業素昧平生,但祂仍指出拿但業是個真以色列人,心裏是沒有詭詐的。人皆盡知,雅各擅於用不誠實的生意手段,但拿但業雖是「以色列」人,卻沒有「雅各」的詭詐。

1:48 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

   《新》無花果樹:在炎熱的天氣裏,無花果樹的蔭下是讀書和禱告的好地方。

   《啟》這是耶穌神性的又一見證。《約翰》記載的一個重點,就是要證明耶穌是神。耶穌看見無花果樹下的拿但業,只是其中一件,其他顯明祂是神的事蹟見2:23;4:17-19、29;6:61、64、71;11:11-13;13:1、11、17、28;16:19、30;18:4;21:17。

   《馬》拿但業感到驚訝:「這麼一個陌生人為何對我說話像早已知道我似的呢?」拿但業在無花果樹底下,給茂密的樹枝及周遭的叢林包圍,該沒有人看見他,但即使他這樣隱藏,耶穌仍能看見他。

1:49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 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新》神的兒子:見1:14、18、34;3:16;20:31。在耶穌傳道事工的初期,拿但業用這個饒有意義的稱銜承認耶穌的身分;後來的人卻用它來嘲笑耶穌(太27:40;參約19:7)。

   《新》以色列的王:見12:13。在可15:32中,「基督」和「以色列的王」兩詞被視為同等。

   《馬》拿但業稱耶穌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或許因為主耶穌能在他完全隱蔽的情況下看見他,所以他相信;又或許他從超自然途徑得知,但他的確知道這事實。

1:50 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

   《啟》更大的事:指比看見拿但業更多更驚心動魄的神蹟,這些神蹟記載在以後各章中。

   《馬》主給拿但業兩個證據證明自己是彌賽亞。祂先指述拿但業的性格,後說出當拿但業在無人看見的情況下,祂早已看見他。這兩點已足夠令拿但業相信,但耶穌應許他將會見比這更大的證據。

1:51 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新》天開了:在耶穌的傳道事工中,門徒將要看見天(即神)為耶穌所作的見證,清楚得好像他們聽見從天上有關於耶穌的宣告一樣。

   《新》神的使者上去下來:正如在雅各的夢中一樣(見創28:12及註釋),因而顯出耶穌就是神所揀選的那一位,藉著祂救恩要臨到世界—可能這樣就使人認出耶穌是那真的以色列人(見1:47)。

   《新》人子:耶穌喜歡用的自稱(見可8:31;路6:5;19:10等註釋)。

   《啟》耶穌借用雅各在夢中看見天梯一事來說明基督是溝通神與人的橋樑,也是那中保,是和以色列祖先雅各立約的那位神(創28:10-15)。神從前站在“梯子”之上和雅各立約;今天,道成肉身的“人子”也要成就神對全人類的救贖計劃。

   《啟》天開了:是比喻說法,指出信基督的人可以藉著耶穌基督和神恢復交通(約壹1:5-7)。

   《馬》每當耶穌說實實在在(即「阿們,阿們」」時,表示祂將有重要的說話。在此祂向拿但業描述祂將來回來統治世界的情景。那時,世界將會知道,在給人藐視的拿撒勒城中那位木匠的兒子就是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那日,天開了。神的寵愛將集中在耶穌身上,祂會建都於耶路撒冷,在那裏作王掌權。

  當時拿但業可能正想著雅各夢見梯子的故事(創二八12)。那梯子有神的使者上去下來,象徵主耶穌基督是往天上唯一的道路。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使者是神的僕役,受神差使運行如火焰。當耶穌作王時,這些使者會穿梭於天地之間,完成祂的旨意。

  耶穌向拿但業表示他所看見的只是彌賽亞能力的一小部分。將來在基督作王掌權時,他將會看見耶穌以神膏立的兒子身分出現。那時,全人類也知道拿撒勒城真的出了好東西。



------------------------------------------------------------------------

耶穌的稱呼何其多,你說祂是主,祂是良友,祂是……你瞭解祂嗎?
1:35-51 這些新門徒稱呼耶穌為神的羔羊(1:36)、拉比(1:38)、彌賽亞(1:41-45)、神的兒子(1:49)、以色列的王(1:49)。他們愈認識耶穌,便愈敬愛祂。同樣,我們越多花時間親近耶穌,對祂的瞭解和敬愛也就會越深。起初,我們可能只被祂的教導吸引,但漸漸會認識到祂是神的兒子。雖然門徒數日間便說出對耶穌不同的稱謂,但三年後他們才完全認識耶穌(參徒2章)。先前他們隨口說出的話,要待日後方能親身體會得到。講出信心之言實在很容易,但要真正認識耶穌,惟有靠著信心生活。

耶穌的門徒你知多少?誰是最早的跟從者?
1:37 跟隨耶穌的兩個門徒,一個是安得烈(1:40),另一個很可能是本書的作者使徒約翰。為甚麼他倆要離開施洗約翰?這是他們的師傅約翰的心意。這批門徒是耶穌最早的跟隨者,當中還包括彼得(1:42),腓力(1:43),拿但業(1:45)。

真奇怪,跟隨就是跟隨嘛,何用這樣問?若耶穌也如此問你,你的答案是……
1:38 這兩個門徒開始跟隨耶穌時,耶穌便問他們:“你們要甚麼?”單是跟隨耶穌並不足夠,還要有正確的動機。如果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跟隨祂,便是要耶穌跟隨自己,而不是為成就主的旨意了。我們必須省察跟隨主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益處還是主的榮耀?

安得烈也真熱心帶人見主;回想我的信仰生命,我在帶人見主方面……
1:40-42 安得烈相信了施洗約翰為耶穌所做的見證,深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便立即趕去告訴他哥哥西門彼得,他不單告訴彼得,在福音書中我們發現他常主動熱心地將人引到耶穌那裡(參6:8-9;12:22)。

西門、彼得、磯法——耶穌為彼得起新名字,可有特別的意思?
1:42 耶穌不但看到彼得的過去,還預見他的將來,並因此給他起了一個新名字。磯法是亞蘭文,彼得則是希臘文,意思是磐石。在四福音中彼得並非如石頭般堅固,但據使徒行傳所記載,他在初期教會中確堅穩如磐石。耶穌藉著給西門起新名字,預示他在性格上要有根本的轉變。

拿撒勒定有些甚麼“特別之處”,若不,人們為何這樣看?
1:46 由於有羅馬軍隊駐在拿撒勒,猶太人都十分鄙視這地方。有些人猜測拿撒勒人冷漠的態度和道德上、宗教上卑劣的名聲是令拿但業作出如此刻薄論斷的原因。拿但業的本鄉是迦拿,離拿撒勒約六公里。

我費盡唇舌也無法叫他跟我去教會,他對基督的成見實在太深,我真有點心灰……
1:46 拿但業聽說彌賽亞從拿撒勒來,就非常奇怪,質問腓力,腓力答道:“你來看!”幸好,拿但業真的去見耶穌,並且成為祂的門徒。如果他只靠偏見行事,不再探求,便會錯過認識救主的良機!不要讓人因對基督有成見而錯失良機,以致不能認識祂的慈愛和能力。邀請他們來看耶穌的真正身分吧。

祂未看見我以前已知道了我——你會因此而感到害怕嗎?
1:47-49 耶穌未看見拿但業之前,已經認識他。耶穌也認識我們每個人的真相。忠誠的人會因為祂看透自己而感到舒暢,但虛偽的人則會感到不安。在神面前,你的任何偽裝都是徒然的,神知道你,並且希望你跟隨祂。

耶穌若不是神,怎敢說這話?人怎可看到如此景象?
1:51 這裡引用了雅各之夢(參創28:12)。耶穌有獨特的身分,既是神又是人,因而成為天地間的階梯。這並不是指肉身的經歷,只是一個屬靈的表徵,指出耶穌的真正本性和祂來到世上的目的。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