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20110305馬太福音11章20-30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20 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
   《啟》20~24:加利利北部的這些城市,是考驗人聽了基督福音後肯不肯悔改接納祂的地方。天國快來的信息已由施洗約翰、耶穌和十二使徒宣告了,但這些城沒有悔改之意。主耶穌因此責備他們。
   《馬》權利愈大,所肩負的責任也更重。沒有城市比哥拉汛、伯賽大和迦伯農更享有特權了。神兒子走遍滿是塵埃的里巷,教訓祂所愛的民,並且在他們中間施行了最多的異能。雖然如此,但那些人終究冥頑不靈,拒絕悔改。不用說,主必然宣告它要承受最慘絕人寰的結局。
11:21 「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泰爾、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

   《新》哥拉汛:聖經只提到兩次(本節及路10:13),此城近加利利海,可能位於迦百農以北約三公里處。

   《新》伯賽大:位於加利利海東北岸。分封的王腓力重建伯賽大,稱之為「猶利亞斯」,乃以該撒亞古士督(即凱撒奧古斯都)女兒猶利亞命名。
   《新》泰爾、西頓:巴勒斯坦北面,座落在腓尼基海岸的兩座城市。

   《馬》耶穌先說哥拉汛和伯賽大。救主神雖苦囗婆心勸諭他們悔改,但他們一再拒絕耶穌。耶穌轉向泰爾、西頓,這兩個城曾經因百姓拜偶像行惡,而受神的審判,被神拆毀。如果這些城的人曾被神授以特權看見耶穌的神蹟,他們便會謙卑自己,深深痛悔。所以,當審判的日子來到,泰爾、西頓所受的要比哥拉泛和伯賽大受的還輕。

11:22 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泰爾、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
   《馬》當審判的日子,…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一句顯示地獄的懲罰是有不同等級的,正如天上的賞賜也有所不同(林前三12-15)。拒絕信服耶穌基督,是叫人下地獄最簡單的罪(約三36下)。不過,在地獄所受的苦,其痛苦的程度是以享有的特權和所犯的罪來定斷的。

11:23 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或譯:你將要升到天上嗎),將來必墜落陰間;因為在你那裏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所多瑪,它還可以存到今日。


   《馬》23~24:沒有別的城比迦百農更受耶穌喜愛。耶穌遭拿撒勒人拒絕以後,便以這城爲自己的家(太九1;比較可二1-12),而且祂曾在這裏施行一些最奇異的神蹟──無懈可擊的證據,證明祂是彌賽亞。如果罪惡滿盈的所多瑪──同性戀之城──曾授以特權看見這樣的神蹟,城中的百姓必會痛悔,而且謹慎自己的行爲。可是迦百農卻享有更大的特權。迦百農的百姓應當悔改,並且欣然地認耶穌爲主才是,但他們卻白白錯失機會。所多瑪所犯的誠然是罪大惡極,但沒有任何罪比迦百農拒絕神聖潔兒子更爲嚴重。因此,在審判的日子,迦百農比所多瑪所受的懲罰更重。迦百農得享特權升到天上,但審判當日,卻必墜落陰間。如果迦百農的預言千真萬確,那麽,那些到處是聖經、福音傳遍之地,他們中間不信的民就無法砌詞推搪了。

在我們主那年代,加利利有四個主要的城市: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和提比哩亞。耶穌宣告首三個城市要遭受災難,但提比哩亞卻得幸免。結果如何?哥拉汛和伯賽大徹底地毀滅了,她們確實的位置至今仍無法知曉,而迦百農的地點則仍未證實。至于提比哩亞,這城卻仍然存留。這個預言明顯地得以證實,而且又一次證明救主是無所不知,而聖經是由神啓示寫成的。

11:24 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你還容易受呢!」
11:25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啟》神的大能作為和天國的奧祕,只讓“小孩子”(例如像兒童一般純真接受主基督的門徒)知道(13:11),卻向“聰明人”(例如法利賽人和律法教師等自詡有智慧的人)隱藏。
   《馬》25~26:加利利的三個城市不但有眼無珠,看不見神的基督,而且無心去愛祂。耶穌知道祂只是初嘗被拒的滋味,日後還有更廣泛的拒絕。祂怎樣面對執迷不悔的百姓?祂懷著的不是痛苦、憤世或復仇的心,反而高聲感謝神,說任何事都不能耽誤神權能的旨意。“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祢,因爲祢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對於這節經文,我們要避免兩種可能有的誤解。第一,耶穌不是因加利利城必受審判而高興;第二,祂不是說神勢利地把真理之光顯明給聰明和謹慎的人。其實那三個城市有許多機會迎接主耶穌。可惜那些百姓存心拒絕順服。他們既拒絕真理之光,神便挪開這光。然而神的計劃終究不會失敗。聰明人既然不會相信,神便向謙卑之士顯明祂自己。祂以美食餵飽饑餓的人,叫富足的兩手空空(路一53)。
那些自以爲聰明絕頂和不需要基督的人,要爲看不見審判而苦惱。相反,那些承認缺乏智慧的人卻看得見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裏面藏著”(西二3)。耶穌爲有些人蒙揀選得著祂,和有些人定意不要祂而感謝天父。即或面對龐大的不信之徒,祂卻爲神駕御萬事的計劃和祂的旨意而感到安慰。

11: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11: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馬》一切所有的,都是父交付基督的。這句話若出自別人囗中,便顯得自大若狂,但出自主耶穌的囗,便是簡單不過的真理。這時反對之聲日形高漲,但主卻似乎沒有控制這種情況。是的,主的一生不過爲要邁向最終的得勝,那將會是何等榮耀的得勝。“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關於人子基督這奧秘,實在很難理解。人子結合了神性和人性,這種身分使人感到疑惑不解。例如關於死的問題。神是不能死的,但耶穌是神,而祂卻死了。不過,祂屬神和屬人的本性是不能分割的。雖然我們可以認識祂、愛祂、相信祂,但只有父才能真正知道祂。

“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同樣,也沒有人知道父。只有神有能力了解神。人不能憑著自己的力量和聰明認識祂。但主耶穌卻能夠明白神,並向祂所揀選的人顯示神的樣式。認識神兒子的人也會認識父(約一四7)。

除了上述之外,我們必須承認,本節所揭示的真理,實在超乎我們所能明白的。我們彷彿從鏡中看見模糊的影像。只有在永恆的國度裏,我們這有限的心思方能完全欣賞神的偉大,方能明了道成肉身的奧秘。當念到父只顯示給子所揀選的人看,我們或會以爲神只是隨意挑選祂喜歡的少數人。以下的經文解釋了這種解法的錯謬。主耶穌邀請凡勞苦和擔重擔的人到祂面前享安息,祂邀請的對象是全世界的人。換言之,相信祂是主和救主的人,就是祂所揀選的人,祂要向他們顯出父的樣式。不要忘記,耶穌受到蒙恩的加利利城的公然拒絕後,才作出這樣無限憐憫的邀請。人的憎惡和頑梗不能消滅神的愛和恩典。麥根連曾說:“雖然以色列國正朝著神的審判走,要遭受苦難的折磨,但王最後說過要把救恩之門大大打開,可見祂是恩典的神,即使審判即將臨到,仍要施行憐憫。”

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啟》28~30:這是主耶穌向全人類發出的偉大邀請:凡陷在失望、苦痛與恐懼中的人,只要來到祂面前,學效祂的謙卑與溫柔,所付代價容易輕省,卻可以得到那偉大的福氣,也就是人人渴求卻極難得到的內心平安。有了這平安,就可以接受世上的各種壓力與重擔。
   《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要真正來到耶穌那裏,必先承認自己是背著罪的沉重擔子。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是失喪的人,才可以得救。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必先向神悔改。


《馬》到我這裏:相信的對象不是教會、教條或神職人員,而是活著的基督。救恩是在基督裏得著的。那些有耶穌的人,他們的救恩是神親自作成的。

《馬》來:來就是相信(徒一六31);接受(約一12);吃(約六35);喝(約七37);望(賽四五22);認(約壹四2);聽(約五24-25);進門(約一○9);開門(啓三20);摸耶穌的衣裳繸子(太九20-21);和藉我們的主基督接受永生的賞賜(羅六23)。

《馬》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留心這裏的安息是一分賞賜的禮物;這禮物是白白得到的,也是我們不配受的。這安息是得救恩而有的安息,而得救就是明白基督在加略山的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贖的工作。而且,這也是良心的安息,是基於明白主爲所有的罪人付了一次過的代價,便償還了他們的罪債,並且神不再要求他們另付代價了。

11:29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馬》29~30:耶穌從邀請人們接受救恩,轉移邀請人們事奉祂。
《馬》我心裏柔和謙卑:法利賽人嚴峻苛刻、驕傲自恃,耶穌卻剛剛相反。這位真正的老師心裏柔和謙卑。凡負祂軛的人,也要學習謙卑。
《馬》你們當負我的軛:這是指順服祂的意旨,讓祂掌管我們的生命(羅一二1-2)。

《馬》學我的樣式:當我們認祂是生活上各方面的主,祂便用祂的方法訓練我們。
《馬》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這不是指良心的安息(知道耶穌已償還我們的罪價),而是對神和人謙卑,從而得著內心的安息。同樣,當人不再爭大,而事奉基督,他便會經歷這種安息。

11: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馬》從這節又可再次看見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分別。耶穌曾對法利賽人作出這樣的批評:“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太二三4)耶穌的軛是輕省的,不會使人焦躁發怒。有人曾說,假如耶穌的木匠店鋪外掛了牌子,那麽牌上寫的必然是“我的軛十分合適”。

祂的擔子是輕省的。這不是說基督徒不會遇到困難、試煉、勞苦和傷心的事,不過我們不是獨自挑著擔子。我們是與神一同負軛,祂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能施予足夠恩典的神。事奉祂不是受束縛,而是享有完全的自由。
朱偉慈這樣說:“信徒致命的錯誤是企圖獨自提起生命的擔子。”神從沒要人套上重擔的項圈。故此,基督只有在人負軛的時候施予和經營!負軛就是兩個人背負擔子,分擔頸上的不適;主是何等渴望能代替我們,挑起擔子。祂希望分擔我們的勞苦,承受我們所經曆的傷痕。基督徒生命得享安息,並且得勝,秘訣在於脫下“己”的項圈,接受主輕省的“軛”。


------------------------------------------------------------------------------------------
<聖經靈修版/網路>

我們的城市是何模樣?你知道它的需要嗎?
11:21-24 泰爾、西頓和所多瑪都是罪惡昭彰、臭名遠揚的古代城市(參創18:20;結27-28章),這些城市都因其邪惡而被神咒詛或毀滅。伯賽大、哥拉汛和迦百農的人都親眼見過耶穌,然而他們頑固地拒絕為罪悔改和相信耶穌。耶穌說世界上最邪惡的城市的居民見到祂也會悔改;而加利利諸城的人見過耶穌眾多神蹟卻不肯相信,他們將要承受的刑罰,要比那些未曾見過耶穌神蹟的城市的人更大。同樣,每個角落都有教會、每個家庭都有聖經的國家或城市,其中的人若不肯悔改信耶穌,到了審判的時候,他們的罪將無可推諉!

有人說,謙卑的人就如一隻沒有底的杯子,總覺得學的不夠,你呢?說說你的看法……
11:25 耶穌在禱告中提到兩類人:聰明人——為自己的知識而傲慢自大;嬰孩——謙卑地敞開自己去接受神的真理。在你自己眼中,你是自以為聰明,還是以孩子般的信心尋找真理?惟有神才有一切的答案。

從來沒有人見過神,但我們卻可認識祂,為甚麼?
11:27 舊約中“知道”不單指知識,更指一個親密的關係,父神與神子的溝通是關係的中心,任何人要“知道”神,神一定會透過“子”,把祂自己啟示給人,有耶穌把神清楚地啟示給我們,讓我們可以認識祂,這是何等值得慶幸的啊!

千斤擔子壓肩頭?你聽到耶穌的應許嗎?
11:28-30 “軛”是套在牛頸上的沉重木製器具,與牛要拉動的工具連在一起。人可能背負很多的重擔:(1)罪;(2)教會領袖所提出的額外要求(參23:4;徒15:10);(3)世人的反對和迫害;(4)尋找神過程中的疲憊厭倦。

耶穌把人從重擔中釋放出來,祂所應許的安息是指與神同在的愛、醫治和平安,並不是指停止一切勞動。與神建立關係能使無意義、充滿愁煩的生命變成有方向、有屬靈果效的生命。

2011年3月5日靈修小品

靈命日糧

懼怕的淚

「因為沒有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我就大哭。」(啟示錄5章4節)

  耶穌所愛的門徒,那位偉大的使徒約翰哭了。
 
  當約翰在獄中,他看見一個異象(啟示錄5章1-12節)。他發現自己在上帝的寶座前,看到未來將要發生的事。在天上,他看見上帝握著封印的書卷。他流淚,因為他發現在上帝榮耀的面前,沒有人能打開封印的書卷,即沒有人有能力揭開上帝最終的啟示,完成歷史性的最後一個篇章。
 
  身為使徒,約翰看見了罪在這個世界的力量。但約翰也見證了耶穌在世上的生活,耶穌死而復活戰勝死亡與罪惡,約翰也目睹了耶穌的升天。但是,現在他卻因為沒有人配得打開書卷,沒有人能永遠消滅罪惡而深感恐懼(4節)。
 
  想像一下,事情將會如何發展。有一位長老進前來對約翰說:「不要哭!」並指著一位約翰認識的人說:「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5節)。接著約翰就看見耶穌,唯有祂才有權柄拿著書卷、揭開封印、完成人類的歷史。約翰很快就停止淚水,千萬名天使天軍宣告:「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12節)
 
你在哭泣嗎?仰望耶穌,這位約翰的朋友,祂是配得我們倚靠、頌讚的。當將你的事情交託給祂。JDB

我主配得至高的讚美,
因祂捨命除去我的罪;
當用我們一生的年歲,
稱頌救主聖名到永遠。Egner
 
為我們犧牲的羔羊,就是帶領我們的永活牧者。





------------------------------------------------------------------------------------------
靈修靜思

感恩四件事

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九15)

  94歲仍然健壯,備受鄰居敬愛的虔誠基督徒安娜,最近聽見醫生宣布她的左眼瞎了。我本以為她會極其傷痛,不料,她輕鬆地說:「比起很多不幸的人,我算是很幸運的,何況我還有視力不錯的右眼……。」接著她又說:「我先生40歲時得了糖尿病,他為過去40年吃盡了他所愛的甜食和冰淇淋感謝神,因為他知道很多人一生下來就是糖尿病兒。」
 
  有一位常懂得感恩的老太太,碰到強盜把她的錢包奪去。但她跟家人分享:「我要感謝主:1.以前我沒有遇到過強盜;2.強盜搶了我的錢包,但沒有奪去我的命;3.雖然被搶走了身上全部的錢,但數量不多;4.是人家搶我的,不是我搶人家的。」August Ludvig Storm1862年生於瑞典,年輕時在救世軍的聚會中得救,後來成為救世軍的領導人。他為救世軍的成立而寫了「感謝神」這首詩歌:感謝神賜我救贖主,感謝神豐富預備,感謝神過去的同在,感謝神主在我旁;感謝神賜溫暖春天,感謝神淒涼秋景……感謝神賜明天盼望,感謝神直到永遠。      ~周慈美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20110304馬太福音11章11-19節

<新國際版研讀本、啟導本、馬唐納聖經注釋/網路>
 
11: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
 
   《新》比他還大:約翰屬於舊約時代,那是為基督作準備的時代。新約裏最小的聖徒,在基督裏也比施洗約翰更有福氣,因為他是基督新婦的一部分(即教會的一份子,弗5:25-27、32),而約翰不過是新郎的朋友而已(約3:29)。不過,另一看法強調「最小的」一詞的重要性,認為此詞的真義見諸18:4—「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的」。這樣的人雖然是「最小的」,但在神的眼中卻比施洗約翰還大。
 
   《啟》一個人在天國的地位要看他參與的程度。耶穌指出,從人類的歷史這方面來說,施洗約翰的地位無人能比,因為他是天國的先鋒,宣告了天國的將臨。可是門徒,因為跟隨了耶穌,不像約翰只站在天國的門口,而是身臨天國之境,他們當中最小的也大過約翰。
 
   《馬》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這句話證明耶穌是在談及約翰的特權,而非約翰的性格。天國裏最小的不一定比約翰強,但卻有更大的特權。天國的民比宣告耶穌要來的那位更大。約翰爲主準備祂的道,這差事雖然大,但他一生卻享受不到天國的祝福。
 
11:12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新》努力的人就得著了:他們得以進入天國,成為基督的門徒。要達到這個目的,他們需要屬靈的勇氣、活力、能力和決心,因為常常有逼迫。
 
   《啟》天國的代表施洗約翰和耶穌,正受到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攻擊。一個人進天國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只有勇敢堅毅的人才能進去。自從約翰開始佈道以來,反應極其強烈。反對者攻擊;接受的人不顧一切逼迫,要做主的門徒(比較路16:16)。
 
   《馬》約翰由一開始傳道,到他被押下監,可見天國是努力進入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極力對抗天國,希律王也曾捉拿主的使者,打擊天國。
 
  《馬》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這句話可能有兩種解法。第一,敵人設法得到天國,然後毀滅它。百姓拒絕約翰,預示了他們會同樣拒絕王自己,並且拒絕天國。可是,這句也可解爲:預備好迎接王要降臨的人,聽見天國的信息後反應熱烈,竭盡所能要進入天國。這解法與路加福音十六章16節所述相同:“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爲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要努力進去。”這裏顯示了一個景象:天國是一個被圍的城市,各階層的人擊打城門,企圖要進到城裏去。可見進天國是需要屬靈上努力爭取的。不論採取哪個解法,總之約翰所傳的道掀起了強烈的反應,影響深遠。
 
11:13 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
 
   《馬》由創世記至瑪拉基書都預言彌賽亞的到來。約翰跨越這個歷史的階段,他肩負的責任不僅是說預言,而且是宣告所有關於基督第一次降臨的預言已應驗了。
 
11:14 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
 
   《馬》瑪拉基曾預言說,彌賽亞來之前,以利亞要作先驅(瑪四5-6)。百姓若肯領受耶穌爲彌賽亞,約翰便完成以利亞的任務了。約翰並非輪回轉世的以利亞──他曾在約翰福音一章21節中否認自己是以利亞。不過,他有以利亞的心志和能力,在基督降世前準備祂的道。
 
11:15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馬》並非所有人都欣賞施洗約翰,或者明白他所講的道所含的真正意思。因此,主再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換句話說,便是叫人們留心聽道。不要錯過聽道時的獨特信息。如果約翰應驗了關於以利亞的預言,那麽耶穌就是那應許的彌賽亞了!耶穌在此誇讚施洗約翰,便是肯定祂自己正是神所差派的基督。若接受施洗約翰,便會接受耶穌。
 
11:16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
 
   《馬》16~17:可是耶穌講論的世代既不願接受施洗約翰,也不接受耶穌。有特權看見彌賽亞王來到的猶太人。對彌賽亞和祂的先驅者都不感興趣。他們不過是好刁難之輩。耶穌把他們比作任性乖僻的孩童坐在街市上,他們對任何玩意都不滿足。他們的朋友想吹笛,他們拒絕跳舞;他們的朋友若想玩話劇,假裝舉喪,他們便拒絕捶胸。
 
11:17 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
 
   《新》吹笛:如在婚禮中所行的。
 
   《新》舉哀:(編者註:新國際版譯作「唱輓歌」)如在喪禮中所行的。後者象徵約翰的事工,前者象徵耶穌的事工。猶太人好像孩童一樣,在兩種場合中都充耳不聞。
 
11:18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
 
   《馬》18~19:約翰來了,是個禁慾主義者,猶太人就指他是被鬼附的。相反,人子如常人一樣吃喝。如果他們覺得約翰的攻克己身太過辛苦,他們應該爲耶穌正常的飲食習慣而感到高興。事實不然!他們稱耶穌爲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當然,耶穌從沒有過分飲食吃喝,只不過是那些人完全捏造事實吧了。耶穌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並非他們所想的那樣。他與罪人爲友,旨在把他們從罪中救出來,他從沒有與他們一樣犯罪,也沒認同他們的過犯。
 
11:19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有古卷: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
 
   《新》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編者註:新國際版譯法與和合本小字同)這似乎是說,神(智慧)已差遣約翰和耶穌來擔當特定的任務,而耶穌所行的神蹟(見11:20)證明了他們的確是神所差遣的。見路7:35註釋。
 
   《啟》參《路加》7:35註。猶太人像劣性不改的頑童。約翰嚴厲警告,他們固然不聽;耶穌溫柔地教訓,他們也是不從。不問猶太人採何種態度,神的智慧為人所定的計劃照舊進行,用事實來證明這個計劃是對的。有屬靈智慧的人可以從耶穌的一言一行上看出。
 
   《馬》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爲是:主耶穌當然就是智慧的化身(林前一30)。雖然不信之士誹謗耶穌,但祂的工作和祂門徒的生活使謠言不攻自破。就算大部分的猶太人拒絕認祂是彌賽亞王,但祂施行的神蹟奇事,還有祂使愛徒得到屬靈的改變,都確實見證了祂的權柄。



------------------------------------------------------------------------------------------
<聖經靈修版/網路>

約翰在天國中竟是最小的,不可思義;那我豈不是更……
11:11 從來沒有人比約翰更好地完成神給他的使命,但在神將來的國度中,所有人都比約翰能承繼更多的屬靈產業,因為他們會看見和認識到基督和祂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事。
 
進入天國竟是靠人的努力,何解?
11:12 對這節經文的意義普遍有三種看法:(1)耶穌可能指往神那裡的一個龐大運動,而這個運動的動力由約翰的傳道開始;(2)可能反映那些激進的猶太人的期望,希望天國通過傾覆羅馬而降臨;(3)進入天國需要有勇氣、不搖動的信心、決心和堅忍,因逼迫會擊打耶穌的跟從者。
 
約翰就是以利亞?以利亞就是約翰?也許是人有相似吧……
11:14 約翰並不是復活了的以利亞,但他取了以利亞的先知角色——大膽地對抗罪惡、引導人到神那裡(參瑪3:1)。
 
倘若別人嘲諷你的生活方式不合時宜,你會繼續堅持走主的路嗎?
11:16-19 耶穌譴責那個世代的人的心態,不論祂說甚麼或做甚麼,這些人都與祂敵對。祂挑戰他們離開舒適、安全和自我中心的生活,他們就譏諷和懷疑祂。聽從神可能要我們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有沒有因此而為自己不一致的行為辯護?

經頭腦





數獨遊戲



Free sudoku by SudokuPuzz


DIY手工飾品教學( 2/2新增手機吊飾教學)


2/2新增項目:
Hello Kitty手機吊飾
小天使手機吊飾